“巨無霸”中國人保迴歸A股 專家建議創新發行方式為市場緩衝

“巨無霸”中國人保迴歸A股 專家建議創新發行方式為市場緩衝

“巨無霸”歸來。6月5日,證監會發審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中國人保有望成為第五家“A+H”上市的保險公司,也將是近6年來A股市場迎來的首家保險公司。

根據中國人保A股IPO招股書,其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45.99億股,不超過本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78%(不考慮超額配售),發行股數在A股歷史上排名第八位。此次中國人保的募集資金將用於充實公司資本金,不過其未披露募集資金量,市場預計,其在A股的融資規模或達百億量級。

順利過會 發審委關注五方面問題

中國人保是財政部控股的綜合性保險金融集團,經營範圍涵蓋財險、壽險、健康險、資產管理、保險經紀、信託、基金等。截至去年年末,中國人保總資產規模近萬億,為9879.73億元,淨資產規模為1859.59億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近三年,中國人保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去年底營業收入為4881.41億元。不過,其歸母淨利潤在2016年一度由191.76億元下滑至143.34億元,主要原因是當年投資收益率大幅下降,隨後歸母淨利潤在2017年回升至166.46億元。

根據證監會發審委5日晚間發佈審核結果公告,發審委對中國人保進行了詢問,並要求保薦代表人說明核查過程、依據,並發表明確核查意見。

發審委對中國人保的詢問主要關注五大方面:一是報告期內人保財險5家支公司違法違規情形對中國人保的影響和內控完善措施;二是2017年中國人保對部分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納入合併報表範圍依據和標準;三是2017年底,中國人保完善未來保險利益不受對應資產組合投資收益影響的保險合同的折現率假設,此會計估計變更的原因與合理性;四是中國人保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合理性和持續性;五是2016年及之後中國人保投資收益波動的原因、壽險業績下降原因、“資管新規”影響等。

6年寂靜 險企再叩響A股大門

多年等待之後,中國人保終於拿到了這張發審委的“pass卡”。

2003年,人保財險率先登陸港交所,隨後中國人保經歷了“人保財險回A”、“集團A+H同步”到“集團H股先行”的思路轉變,最終於2012年在港交所實現整體上市,成為當年港股市場最大IPO。然而,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人保迴歸A股的準備一直沒有停止,其高管多次表示等待時機在A股上市。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郝演蘇認為,中國人保規模大、經營較為穩定,其上市有望提升市場對保險行業的認識。目前,“A+H”上市的險企僅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且自2011年新華保險上市後,A股市場已6年沒有保險公司上市。

在郝演蘇看來,大型險企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仍遙遙領先,而中小險企尚處於發展期,受限於發展規模、股權結構等問題,短期內難以上市。所以,近年來上市的險企以大型險企為主,且上市節奏較慢。

防止“吸金” 專家建議採取類富士康發行方式

自上週五中國人保“上會”消息傳出後,中國人保港股和A股保險板塊的股價就有開始有所反應。

6月4日,中國人保當日上漲8.89%,領銜港股保險板塊;5日中國人保繼續上漲,漲幅0.99 %。

A股保險板塊本週也持續走強,個股集體上漲。同花順數據顯示,6月4日和6月5日,保險板塊6只個股均呈現不同程度上漲,新華保險、中國平安、西水股份等6月4日的漲幅均超過3%。

此前,另一家百億級“巨無霸”富士康(工業富聯)IPO時,為緩解對市場的“吸金”影響,採用了“戰略配售+大規模鎖定”的做法。桂浩明認為,如果中國人保在發行過程中採取類似富士康的一些做法,有望平穩著陸,也將為投資者的中長期配置提供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