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1】

田亮的女兒森碟又上熱搜啦!田亮6月8日在微博宣佈,森碟第一次參加世界比賽,就在標槍和跑步項目上拿到了銅牌。

小姑娘不僅人長得甜美,更是運動細胞發達,深得跳水世界冠軍爸爸的真傳,一直被譽為“風一般的女子”。

翻翻田亮的微博,各種森碟的運動照片,有跑步的有玩滑板的有衝浪的,可以說是十項全能了,妥妥的運動Girl。

有網友在微博下評論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一點不假,厲害森碟!

很多人都贊同這句話,覺得話糙理不糙,正是因為田亮的運動基因的遺傳,才有了森碟如此出色的表現。

可是,田亮內心也是有一點小小的遺憾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問森碟“跳水不考慮一下嗎?”其實森碟對跳水真的沒有什麼興趣。

前一段時間,田亮曾在微博發文祝賀森碟十週歲生日快樂,卻不忘來了一句,

練跳水是來不及了。

可能在田亮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森碟可以繼承他的衣缽,在跳水項目上能有發展的,奈何森碟其它各項運動玩得轉,就是對跳水不感冒。

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2】

很多人都會覺得,父母擅長什麼,孩子理所應當擅長什麼,不說別的,至少有基因遺傳的優勢嘛!

這樣的例子似乎也有很多,比如體操世界冠軍楊威的兒子楊陽洋,在父母的悉心教導下練習體操,每一個動作都有板有眼。

2017年10月份,楊陽洋在參加“楊威杯”體操冠軍賽中,獲得了跳馬比賽的第三名,網友都說楊陽洋這是“子承父業”。

甚至還有很多人期待,十年後楊陽洋也能跟他爸爸楊威一樣,去世界級舞臺上比賽為中國爭光。

楊陽洋的媽媽楊雲卻在採訪中說,他們並沒有讓兒子專業學習體操,而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希望培養他對體操的興趣。

至於以後楊陽洋是否專業學習體操,要看他自己的選擇,他們只是幫著他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

另一個子承父業呼聲比較高的孩子,就是“亞洲小巨人”姚明的女兒姚沁蕾,2010年5月出生的小女孩,現在已經8週歲多了。

2017年2月4日,在姚明的11號球衣退役儀式上,有網友通過這張合影圖片推測,才6週歲多的姚沁蕾的身高應該有1.5米。

很多人都說,有姚明和葉莉這麼優秀的籃球基因,而且小沁蕾的個子也高,肯定是打籃球的好苗子。

小沁蕾也曾經在姚明舉辦的慈善比賽中亮相,網友們評論她球技不錯,應該繼承了家族的籃球基因。

然而對於女兒未來職業的選擇,姚明表示,他會給女兒充分的自由,如果她喜歡打籃球,那也沒有問題,會給她一些建議。

其實,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雖然他們自己在某一行業比較出色,但是卻並不代表自己的孩子也繼續幹這一行。

“龍生龍,鳳生鳳”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孩子可能在基因遺傳上佔一些優勢,但是卻並不必然“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3】

知乎上有人提問,父母都是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的孩子是什麼體驗?我原以為大家的答案肯定都是那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自豪和驕傲。

然而卻有不少人唱反調,比如有位網友說,他的父親清華理院碩士,母親某知名醫學院本科,但這不妨礙他是枚學渣,而且並沒有突出的理科天分。

他從小一直得過且過,雖然愛好廣泛但也沒有哪一項發展到頂尖。有意思的是,他父親去年參加同學會瞭解到,他們好像還真沒有誰的孩子在學業上超過自己的。

這也就說,父母都是高智商的知識分子,並不一定他們的孩子會比父母更出色,甚至很多時候都達不到父母的高度,更別提比父母更優秀了。

前幾天,我一個同學找我吐槽,說她快要被兒子的學習成績氣得吐血了。我說怎麼可能?你倆這種學霸組合,孩子成績怎麼可能會差?

我同學是一本師範大學畢業,現在是重點高中英語老師,她老公985大學理科畢業,現在是一家科研單位的工程師。

她兒子從小就活潑伶俐,就連幾個孩子一起玩個遊戲,她兒子總是贏得多的那個孩子,大家都說這小子長大不得了,肯定超過父母。

可是我同學卻說,已經上三年級的兒子,學習成績一直在班級中下游,三位數計算寫不對數位,背單詞忘字母,寫作文只能憋兩行字。

我問她是不是學習習慣沒有培養好,她卻恨恨地說,你說我自己就是老師,我能不知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嗎?

可問題是,這小子學習習慣真的很好啊,學習的勁頭很足,態度也端正,可是每次我指出他的錯誤,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錯啊!

我也不知道怎麼安慰她了,聊到最後,她憤憤地說:“可能我跟老公的基因不合,導致兒子基因突變了吧!”

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4】

遺傳學的奠基人孟德爾,在1865年通過豌豆實驗,發現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規律,這兩個規律構成了遺傳學的基本定律。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基因的分離規律保證父母的基因遺傳會給孩子,但是自由組合規律卻讓基因在遺傳的過程中重新組合,產生各種可能性。

這也就是說,並不一定父母擅長什麼,孩子就必然擅長什麼,因為基因遺傳的作用,什麼可能性都有可能出現。

但是,遺傳的基礎是基因的分離規律,也就是說即使孩子不如父母,但是總歸也差不到哪兒去,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就比如說我這位同學的兒子,雖然他現在成績不好,但是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棒,象棋和圍棋早就碾壓同齡人幾個等級了。

或許可能再過幾年,等他在學習上開了竅,會有更大的進步吧。即使他的學習真的不行,至少還有一技之長呢。

其實,每一個孩子雖然藉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是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未來能夠發展成什麼樣子,真的不是父母能說了算的。

父母應該做的是,盡力給孩子提供寬鬆的生活環境,給他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真正的興趣所在。

田亮女兒參加世界比賽拿獎:確定“龍生龍,鳳生鳳”嗎?

【5】

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中說, 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

每一個孩子的潛力都是不可估量的,雖然父母的遺傳基因不同,但是孩子後天的努力卻有改變未來的可能。

雖然不一定“龍生龍,鳳生鳳”,只要孩子能夠有選擇未來的自主權,相信他們一定能夠表現得更好。

而那些普通的孩子,卻也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讓自己成為“人中龍鳳”,畢竟未來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