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以国家和国家政府名义互赠的礼品,均可称为国礼。

作为体现国家形象与政治语言的国礼,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有的是传统的土特产品和珍奇异宝,也有令人诧异的特色礼品。亚洲国家常送古董或良种马;非洲国家爱送镶着宝石的象牙;南美国家则喜欢以镶有玛瑙的铠甲送人。意大利领导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外赠送的国礼是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作品的银制复制品;英国首相赠送的则是为来宾专门制造的带有英国象征的器皿,而且绝无重样。镀金兰花是新加坡政府为领导人出访准备的特选礼品;约旦国王爱送本国出产的橄榄油;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喜欢送手工刺绣地毯。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出致各国政府公函,表示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2日,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5日,苏联任命罗申为驻中国第一任大使,中国任命王稼祥为驻苏联第一任大使。图为罗申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

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礼单里有什么呢?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当然,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当时苏联缺少新鲜水果和蔬菜。毛主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特地提前打电报给山东,请山东准备最好的大黄牙白菜、大萝卜、大葱、大鸭梨每样五千斤,由中央派飞机直接从山东运回北京。

中国的各种手工艺品巧夺天工,成为最初国礼的首选。雕漆、陶瓷、景泰蓝、牙雕、刺绣等工艺品是礼单中的常客;丝织、湘绣、描漆和陶瓷的中苏领袖像也时常被列入,其中毛泽东纪念章特别多。到1952年,礼单中开始出现贴有毛刘朱周、全国名胜风景、国庆观礼、建设成就、外国来访代表团在华活动等照片的相册,以及邮册、诗笺谱、檀香扇、年画、民间剪纸、绸缎等。礼宾司以前还经常送茅台酒、龙井茶招待外宾。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明代景泰蓝大盘

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时,要不要送礼,送什么礼物,在什么时间和场合送礼,都由外交部礼宾司负责,甚至送礼物的时候领导人要穿什么样的衣服,礼宾司也得给出合理的建议。

每年年初,外交部都会开会确定未来一年内领导人的出访计划,访问哪些国家,先去哪个国家,都要根据整个国际形势和国家的外交政策来调整,同时还得考虑“还账”,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来我国访问后,我国的领导人也是要回访的。所以这样的会议,外交部礼宾司必须参加。

确定了领导人的出访计划后,外交部就派先遣组去“踩点儿”,要是确定赠送国礼,礼宾司就得开始准备礼物了。对礼宾司的工作人员来说,为了挑选一份合适的礼物,跑遍全国是很平常的事。

那么家喻户晓的紫砂壶肯定也是礼单的常客了。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蒋蓉

1955年,制作“九件象真果品”,曾作周恩来总理出国礼品。

九件象真果品分别为乌菱、荸荠、核桃、花生、板栗、茨菰、白果、西瓜子、葵瓜子。在中国江南民间的审美习俗中,这些生长于大地的果品或体现着老板姓对护生吉祥、富贵幸福的渴求,或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殖生命、和美恩爱的虔诚向往。蒋蓉的个性在于,她塑造的每一个果品都带上生命的灵性与呼吸;色彩则经过了她自己的审美过滤,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栩栩如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勃勃生机和五谷丰登的现世温馨。从技艺上看,“九件象真果品”的雕塑功夫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据说外交礼宾司的官员十分惊讶这些逼真的果品玩件竟然是紫砂做的。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象真果品 高建芳制

朱可心

“1963年中央人民政府来厂订制国家贺礼,要送给开国元勋徐海东大将及谭震林、陈锡联等老一辈革命家做六十大寿贺礼,工厂把这个任务也交给朱可心先生来完成。他接到任务后非常高兴,经过反复思考,他将在50年代曾做过的饱满圆润的大型竹节咖啡壶的壶身作为主体。朱老曾告诉我原大型竹节咖啡壶为中央工艺美院高庄教授设计,它的壶身是吸收唐代的罐子,壶身很饱满。他将壶身变成略带有心形的外形,将自己一颗纯洁的心寄托在壶身,壶嘴用梅树干,捏塑得精壮老练,以舒展自若的梅枝缠攀在壶身中间,梅的冰肌铁骨,横疏影斜的枝条,自然生动,朵朵梅花竞相开放,富含老一辈革命家傲霜凌雪的精神气质。壶把为健壮的桃树枝干,桃叶生动别具,盖面上桃枝为盖钮,桃叶纷飞,势态各异,一面有盛开的桃花,一面有一对小桃生机勃发。因中国人一贯喜用桃作为最美好的祝寿元素,故他取壶名为万寿壶。”——汪寅仙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万寿壶 朱可心制

1966年,“可心梨式壶”被选为周恩来总理访问日本时赠予首相田中角荣的国礼。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高梨 朱可心制

汪寅仙

“云龙壶”1979年作为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出访国礼。

王寅春

1952年,制作由蜀山紫砂联营处订制的赠送苏联的国礼——15件竹节咖啡具。那年头中苏友好,“苏联老大哥”的口头禅时常挂在普通老板姓嘴上。为了给派遣来中国的苏联专家送上有意义的礼品,或是出过所需,王寅春也做一些来样定货的紫砂壶。

此壶是当时宜兴陶业产销联合处提供的图纸,上面盖有政务院的大红章,还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签字,说是这一套15件的竹节咖啡具,将作为国礼送给外国贵宾。

王寅春心中明白,这是要做代表国家水平的作品。他按照图纸要求,凭借自己数十年的壶艺水平,做出了这套竹节咖啡具。包括壶1把,糖罐1只,奶杯1只,咖啡杯6只,杯托6只。壶容量大,足有1600cc,高160mm,宽260mm。其造型为圆体鼓腹,大底足,上口有颈,颈上镶有口线,盖有弧形的阔边和盖线。盖子、颈、底三线并列,壶嘴把以竹节装饰,故冠名为竹节咖啡具。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顾景舟

1979年,“提壁茶具”被邓颖超访问日本时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首相。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提璧壶 顾景舟制

徐达明

“四脚鼎壶”、“虚扁壶”被选为国家礼品。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虚扁 徐达明制

高海庚

1985年9月,“集玉壶”被国家经委确定为国家级礼品。他的设计造型敦厚,装饰朴雅,线型简洁,日用性能好,达到了紫砂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高峰。

吴云根

1963年,吴云根制作了由外交部定制的“金鸡报晓壶”作为国礼,赠给当时的泰国领导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周桂珍

由周桂珍所制的紫泥集玉壶,曾于1978年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礼。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紫泥集玉壶 周桂珍制

何道洪

1978年10月22日,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正式访问日本时,带去了一套紫砂“梅桩茶具”,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当时的日本首相福田赳夫。

当时刚刚立秋不久,天气还很炎热,国务院派人来到宜兴紫砂工艺厂,为邓小平出访日本挑选一套紫砂茶具。邓小平此次访问日本,是作为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日本,规格高,意义深远,因此对这套作为国礼的紫砂茶具要求也非常高。由于邓小平出访的日期已定,没有时间准备,北京前来挑选“国礼茶具”的同志只能在现有的众多茶具中挑选。可是,北京的同志挑来挑去,始终拿不定主意,总觉得所看中的几套茶具还不十分满意。于是,在厂领导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制作工场。当时何道洪作为厂里年轻紫砂艺人中的佼佼者,已成为一名辅导员,正在工场内指导徒工们做壶,他的身旁就摆着一套由他设计制作的十一件梅桩茶具。北京的同志一见到这套梅桩茶具,眼睛一亮,当即决定就用这套十一件梅桩茶具作为邓小平出访日本的“国礼茶具”,同时,他们还选走了何道洪设计制作的五件鼎梅茶具。

十一件梅桩茶具由一把壶、五只杯子、五只托盘组成,整套茶具无论是壶、杯、盘,全以梅为形,仿佛是一片梅花盛开,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壶、杯、盘上所有的梅枝与梅花,经过何道洪的精雕细琢,或尽情绽开,或含苞待放,非常逼真,而且生机勃发。何道洪设计制作这套茶具时,虽然只有30多岁,但已经在这套茶具上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取形摄神、浑厚古朴”的独特风格。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紫泥梅桩壶 何道洪制

让人惊艳的紫砂国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