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4月,相信許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米蘭”刷屏。這座充滿異域風情的時尚和設計之都,對中國傢俱人來說再熟悉不過。而不遠萬里飛到米蘭,為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米蘭國際傢俱展。

2018年的米蘭展可能更加值得關注,包括康耐登“青春未央”的發佈亮相等在內,諸多事件讓人們看到這一年,來自中國傢俱業的聲音更響亮了。

同時也有人懷疑,要不要去去米蘭?去米蘭是為了什麼?或許這已經不是一個“是”或者“否”的選擇題,而是必然的過程。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意大利 米蘭傢俱展 ↑

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早已超越簡單模仿和搬運

如果說以往還存在部分工廠主簡單模仿和抄襲的情況,如今去米蘭則更多的是設計師、企業家以及參觀遊學為主力的群體積極拓展視野,感受世界一流的產品設計理念,也將自己置身於一個設計與工業完美結合的環境中。

而文化和設計思想的近距離碰撞,可以讓中國設計更快的進步。米蘭展期間ICAF中意頂尖設計師論壇上,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知名設計師相互交流,探討中意設計,康耐登第二屆“青春未央”青年設計師作品展也在現場同步開幕。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來自中意兩國的設計師盧志榮、梁志天、朱小杰、吳濱、謝天、劉傑、史南橋、曾輝、陳志斌、高志強、彭亮、王平仲、劉道華 、黃全、張燦、唐忠漢、崔樹、吳巍、王文濤、黃佳紅,以及意大利知名設計師Paolo Rizzatto、埃爾多.瓜茨尼、Max Minoja、Marcello Galbiati、 Stefania Baldacchino 、Davide Cappelli、Sofia Sarzano……齊聚現場,共同見證2018“青春未央”米蘭發佈。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康耐登董事長劉永康與ICAF中意設計師合影 ↑

中意設計雖然起點不同,卻都在努力與工業和現代市場相磨合。中國傢俱設計在追趕的過程中,不再只是低頭做實業,也在抬頭看世界,吸取發達國家的經驗,幫助自身更加健康的發展。

在“青春未央·中意設計對談”環節中,意大利著名產品設計師、建築師、米蘭理工大學教授Paolo Rizzatto表示,從青春未央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如今中國的當代設計對自然與傳統工藝更加遵從與重視,正在形成自己獨特性,同時符合國際性審美,甚至已經顛覆了自己的已有認知。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5屆意大利設計最高獎金羅盤獎獲得者

LED燈發明之父 Paolo Rizzatto教授 ↑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青春未央·米蘭對談現場 ↑

青年設計師走出去,需要平臺和支撐

“作為設計師,總有一種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而青春未央展覽正是年輕人對未來的探索精神與資深設計師們經驗的完美融合。”埃爾多·瓜茨尼(Edoardo Guazzoni)教授說道。

實際上,中國青年設計師的成長不僅要靠高校的力量,來自企業的支持同樣重要。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設計,中國傢俱的希望在青年設計師。而“我要去米蘭”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每一位志向遠大青年設計師的夢想。

2018年的“青春未央”青年設計師作品展,兩屆獲獎選手作品同時展出。而這些作品背後,常常可以看到康耐登為青年設計師們提供意見,幫助完善作品的努力。從中國到米蘭,不僅是行程的跨越,也幫助青年設計師們完成曾經不敢想象的夢想。

此外,這些作品並不是單純展覽,而是通過康耐登在全國的門店進行了實際銷售,第一屆的作品在米蘭歸來之後,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銷售超過2000把,真正鼓舞了青年設計師們。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與世界接軌,設計也在全球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教授認為,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它只能向前而無法後退。貿易全球化帶動了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設計也必須打破固有偏見,與世界接軌。

一方面,中國傢俱曾被歐美借鑑,漢斯·威格納(Hans Wegner)著名的“中國椅”和The Chair圈椅,就是從明式傢俱造型中獲得靈感。另一方面,國內的美式、意式等歐美傢俱風格常被批評“四不像”,部分原因就在於“閉門造車”。

米蘭傢俱展的強大吸引力,不僅因為它是全球頂尖設計作品和流行趨勢的集結地。更重要的或許在於,中國傢俱要想走出固有的束縛,必須與更多文化產生碰撞、反思而後革新,從走出去到走回來,找回設計的初心。

或許,這才是去“米蘭展”的真正意義!

米蘭國際傢俱展主席Claudio Luti 先生 ↑

實際上,米蘭對中國傢俱越來越認可和開放。米蘭國際傢俱展主席Claudio Luti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巨大的設計市場,希望中意兩國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也歡迎中國高品質創新品牌的入駐。而康耐登通過此次活動搭建了一個橋樑,將米蘭與中國聯繫起來。正如董事長劉永康所說,“中國有好的設計,也有好的產品,中國設計越來越有價值。“

最後,或許我們應該轉變固有的思維,擁抱變化同時恪守初心。去米蘭不應是一種“符號化”的行動,而是中國傢俱設計打破慣性、向外汲取營養的過程。青春未央,形式上是一次與世界的對話,內核則是為中國新一代設計力量埋下火種,為中國傢俱設計的崛起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