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預習七步曲

第一步——看

預習語文是應該多看,看每個單元的“單元提示”,看課文前的“預習提示”,看課文,看註釋,看課後的“思考和練習”。看完後,我們隊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

第二步——讀

讀課文,或朗讀,或輕讀,或瀏覽,大體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地、初步的印象。明白是寫人記事,是議論抒情,還是寫景狀物……這是預習時最基本的環節。

通讀課文時,我們首先應該瞭解課文的大意,比如本文寫了件什麼事,介紹了什麼人,描寫了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

為了獲得對課文的深刻認識,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再讀一遍。在讀每個段落時,都要思考該段寫了什麼內容,它與上下段之間有什麼聯繫,它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如果帶著這三個問題去閱讀,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主旨了。

第三步——畫

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大體瞭解,試著劃分段落和層次,思考段意和句意,運用各種符號對課文內容進行勾畫。還要熟讀課文,多問幾個為什麼,標出疑點,畫出不理解或沒有完全理解的語句,以便在聽課是提出質疑。

語文預習七步曲

第四步——查

參照拼音,讀準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於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義的字,或者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應藉助工具書翻查,弄明白生字、生詞的音、形、義,難句,疑惑問題以及與課文內容有聯繫的問題,掃清閱讀障礙。一篇文章裡,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 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自己儘量利用書上的註解或最常用的工具書爭取自己解決。

第五步——寫

要求預習時要邊讀邊寫。預習時,可以寫下字詞的意思、句子的含義、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的寫作特點等等,還可以寫下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這樣,在老師講解的時候印象就會更加深刻,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我們可以再本子上設新詞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等,為上課做好充分地準備,把自己認為文中重要的或是優美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抄在練習本上。這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

堅持摘抄,不但豐富自己的詞彙量,還會增強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當然,摘抄需要時間,需要下工夫,但為了提高能力,花些時間、下些工夫,還是值得的。

預習記敘文是,一定參考一些資料,聯繫作者的寫作時間及創作背景。記敘文大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處境、特定的年代、特定的時期的產物。

第六步——思

在對課文初步瞭解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主要思想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請教的,及時記錄下來,當作自己的難點,以備聽課時認真聽講,當堂解決。

結合課文內容,解決課後題。每篇課文都設計了練習題,預習時刻聯繫前面的預習提示,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答案。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約了時間。

另外,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故事梗概、課文所反映的問題、課文所揭示的現象等,都可以進行思考,從而在透徹理解文章的內容時還可以增長知識、啟迪心智。

第七步——議

預習後要把預習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對課文中某些問題的看法提出來與同學討論,或請家長、老師,以求糾正和解決。對於感受深刻、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與同學交流、探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對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預習。預習說明文時,要弄清說明對象的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列數字、打比方等。預習議論文時,要找出論點、論據、論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