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技術已經很發達,為何我國還要在島礁建立燈塔?

2016年10月28日,中國郵政發行了1套5枚特種郵票,內容為中國在南海建成的五座燈塔:華陽島燈塔、赤瓜島燈塔、渚碧島燈塔、永暑島燈塔和美濟島燈塔。這五張郵票集中展示了2015年以來我國在南沙所建成發光的大型現代化多功能綜合燈塔,體現了中國對於南海領土寸土不讓的決心。

隨著如今科技的迅速發展,海洋航行導航廣泛應用了GPS、北斗等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同時航行導航雷達也廣泛裝備在了大中小型民用船隻上,對於海洋航行已經能做到精確定位了。而作為一個依靠光線來指引船舶方向的建築,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燈塔在如今還有實際作用嗎?中國又為什麼要在南海島礁上新建如此巨大的建築物呢?

導航技術已經很發達,為何我國還要在島礁建立燈塔?

燈塔是一種固定的航標,其基本作用是引導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險區,常用來標誌危險的海岸、險要的沙洲或暗礁以及通往港嘴的航道。

公元前約270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臘建築師索斯特拉圖斯在埃及亞歷山大法羅斯島東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燈塔。這座巨大的建築由花崗石砌成,高達135米,塔頂白天時利用鏡子反射陽光投射到遠處的地中海海面上,夜間則用木材和橄欖油燃起熊熊火焰。它既可以為進入亞歷山大港的船隻指引方向,又成為了展示埃及君主顯赫名聲的巨大標誌。法羅斯燈塔因而成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觀之一。

導航技術已經很發達,為何我國還要在島礁建立燈塔?

老式燈塔採用過煤油燈、石油氣燈等發光設施,而現代自動化的燈塔裡,常採用太陽能或風能電燈。由轉動的透鏡向全方向系統散發非常明亮的光線,並且大多是瞬時明亮燈塔。發放間隔光線的特殊燈塔可以使得船舶在夜間、雨霧等惡劣天氣下更容易注意到燈光信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雷達應答器、DGPS系統、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綜合導航體系的建立,燈塔的導航作用越來越被弱化,導航價值在日益減少,但其擁有著潛在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了各國追捧的人文地理座標。燈塔過去有海上烽火臺之說,也被用於軍事用途,進行海防瞭望和防範偷渡,一般與燈塔臨近的還有炮臺、城堡等防禦設施。而如今,燈塔還有一部分原始作用。例如指引惡劣天氣條件下的迷航船隻,指引電子系統失靈的船隻以及指引落水船員等。現代燈塔也一般與無線電通訊基站、電信電視網絡基站或者衛星電話基站相結合。此外,在爭議海域,燈塔、哨所、界碑等都常常被當成是主權的象徵。

2010年底,中國在東海海域的領海基點上建造了領海基點石碑和燈塔式領海基點標誌,這為中國領海基線的劃定提供了理論依據。隨著中國在南海諸礁吸沙造島作業如火如荼地進展,南沙中國控制的原本只有巴掌大的礁石變成了能夠起降大型飛機,部署艦船的人造島嶼。原本宣誓主權的莊嚴界碑現在也變成了高聳的燈塔。中國南海的這五座燈塔除了能夠發揮傳統視覺導航功能,一旦船舶發生險情或者進入氣候影響水域,可以接收到相關的信息,並及時採取自我防範措施。同時,這些燈塔也能起到保護南海海洋生態環境的作用。南海燈塔可以幫助船舶在航行過程中進行有效定位和航路指引,對於降低船舶溢油汙染的概率,進而有效保護南海海洋生態環境將起到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

導航技術已經很發達,為何我國還要在島礁建立燈塔?

南海是全球海上交通最繁忙的水域,全球二分之一商船、三分之一貨運總量和我國40%以上外貿貨物、80%以上石油途經於此。但多年來我國在南海水域民用導航助航設施缺乏,南沙5座燈塔的建成發光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在建築設計上燈塔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並通過這些文化元素,向各國航海者傳遞著中華民族和平友好的美好願望。例如華陽燈塔建築頂層採用我國傳統萬字紋圖案,寓意太陽與火,給予航行者光明與希望的指引;赤瓜燈塔形似我國傳統樂器喇叭,建築頂層與次層設計融入我國傳統雷紋圖案,象徵崇尚自然,寓意風調雨順等。每座燈塔都扼守南海航道要衝,周邊海域常年氣象險惡,颶風浪湧。可以說如今的燈塔無論在實際作用還是在象徵意義上都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