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興隆寨子灣的傳說

奉節興隆寨子灣的傳說

奉節興隆寨子灣的黃昏 王傳貴 攝

有的朋友一見如故,相見恨晚;

有的地方一次相見,一生惦念;

奉節縣興隆鎮寨子灣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地方。

四年前的一個血色黃昏,興隆的朋友帶我去了當地的寨子灣,滿天的巖燕嘶叫盤旋,讓我深感震撼,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當晚聽一位老者講了這個故事,我一直想再去寨子灣拍攝一組照片,尋找故事中殘留的蛛絲馬跡,但時間一晃就是四年過去了,這個夢一直在我心裡,期待再次成行的那一天。

從前,在奉節小寨天坑旁住著一戶人家,依山而居,背靠金風名山,前臨小寨天坑,環境優雅,生活殷實。夫妻倆育有一子,天資聰慧,機敏過人,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

但兒子在16歲那年突發疾病,不治而亡,父母悲痛欲絕,守護三日,以淚洗面,難以割捨。那日黃昏,一抹斜陽映照山巒,巖燕低飛盤旋,一鶴髮童顏、精神矍鑠的老者從金色的陽光中拄杖而來,問及夫妻為何滿臉憂傷,夫妻淚眼相望,如實告知。老者仰望天穹,夕陽如血,低頭俯覽小寨天坑氣勢磅礴,深不見底,霧氣升騰,金光映照;沉思片刻,老者進屋細看少年顏容,霞光撲面,宛如夢境。老者令人扶起少年,將一葉醉心小草送入少年口中,隨後老者令人從天坑底部端來一碗清水,送入少年口中嘩啦啦聲響,猶如山溪流水潺潺,老者自言自語,唸唸有詞,少年逐漸醒來,睜眼說話,周圍人等皆大驚失色,伏地而拜。少年的父母激動萬分,拉住兒子拜謝老者,挽留老者長住,當以長輩孝敬,老者說要趕路,不可停留,對重謝予以婉拒,環顧屋內,老者只要一頂掛在牆上的斗笠,問其住址,老者只說:過天井峽往西。隨後老者便消失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之中。

兒子失而復得,一家人又恢復了快樂而平靜的生活,但他們始終不能忘記那位老者的救命之恩,他們從杉木出發沿途打聽老者下落,一路顛沛流離來到三角壩,租了房子住下來四處打探天井峽的老者,直到有一天他們朝著三角壩的北面找尋,翻過一道山嶺,透過山林隱約看見一道幽深的峽谷,一路前行,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絕壁千仞,古樹參天,白霧繚繞,虎嘯龍吟,百鳥齊鳴,峽谷深不可測,根本無路行進,他們沿著絕壁岩石艱難前行數日,見峭壁岩石上刻有三字“燕子巖”,一大群巖燕嘶叫盤旋,讓人心驚,遠處岩石的絕壁上,一頂熟悉的斗笠懸掛在巖崖上,老者的面孔在岩石上依稀可見,一家人伏地而拜,但幽深的峽谷中只有巖燕的驚叫,沒有老者的回應。

他們從此定居三角壩,兒子從商而富,就在天井峽地縫的絕壁上開鑿棧道,興修門楣,在峽谷中修了廟宇,點燃香火,由此旺盛,天井峽地縫從此有了一段傳奇佳話,人們懷著感恩的心情前往朝拜,至今絡繹不絕,三角壩的居民也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關於神秘老者的傳說撲朔迷離,歷史悠久的夔州府志也無從查考。據傳小寨天坑看似有底,實則無底,地縫底部的一條陰河上接天宮,下通深海,老者是從龍宮中出來巡查的青龍(青龍是代表東方的靈獸,天坑是各種神龍現身的出入口,奉節以龍為名的地址流傳下來至今還有很多:青龍鎮、龍橋河、長龍山、龍池等等),老者那天從天坑出來,本來是要在天黑前趕到龍橋河,但為了挽救少年,耽誤了行程,被定格在天井峽的絕壁上修行千年,護佑三角壩周圍的百姓安居樂業,無數的巖燕一直陪伴著老者,據說這裡的巖燕是無足鳥,它的一生只能夠一直飛翔,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巖燕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它生命終結的歇息,它就是為了飛翔而生。

現在人們從棧道上走過,依然可以看到岩石上的老者,永不歇息的巖燕,溶洞、廟宇和門楣的痕跡,歷史和傳說總是讓我們充滿敬意和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