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敗荷意剋星雖敗猶榮 韓國帶給中國足球三啟示

中新網北京6月19日電(馬元豪)當地時間18日下午3點,東亞勁旅韓國隊在下諾夫哥羅德體育場迎來了俄羅斯世界盃首場小組賽。在與資格賽淘汰了荷蘭和意大利兩大世界勁旅的瑞典隊的對決中,雖然最終因禁區犯規讓對手點球破門0:1小負,加之與衛冕冠軍德國和首戰爆冷擊潰德國的墨西哥同組意味著出線可能性幾乎為零,但韓國男足還是令全世界球迷看到了亞洲球隊的銳氣和堅持。

惜败荷意克星虽败犹荣 韩国带给中国足球三启示

自1986年世界盃以來,韓國隊一直都能闖進世界盃小組賽,2002年還憑藉東道主優勢備受爭議殺入四強,從資歷和戰績來看,韓國隊無疑是亞洲球隊的翹楚。相較又一次刷新自身世界盃履歷的韓國隊,中國足球卻始終停留在16年前夏天的那次世界盃“初體驗”,不禁令人為停滯不前的國足倍感焦慮,也讓許多球迷由衷發出“多向鄰居取取經”的呼聲。

從車範根到朴智星再到如今孫興民和寄誠庸兩位英超名將,韓國男足不乏既能在歐洲五大聯賽露臉又能帶領本國足球隊獲得佳績的核心領袖。

中國足球並非沒有這般人物,當年的孫繼海、范志毅、楊晨不僅個人在世界舞臺踢得風生水起,還帶領中國足球在2002年譜寫了“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歷史。此後,國足再難有這般人物,不具備足夠的個人能力是一方面,與其在國外坐“冷板凳”不如在中超既踢比賽又拿高薪的生存環境對比則是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何像韋世豪這般優秀的球員在留洋後仍返回國內的原因。缺少了具備國外頂級聯賽的經驗的精神領袖,征戰國際大賽的中國足球必然在心態和場上應變能力差了一截,近年來難出成績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完善的青訓體系則是韓國足球得以在世界足壇佔有一席之地的另一大原因。從小學至大學,韓國青少年不必擔心加入校隊後沒有聯賽能踢,且這些比賽與職業聯賽打通,只要表現出色就有可能被球探或俱樂部看上,走上職業化道路。此外,在韓國眾多企業的支持下打造的諸如浦項鐵人和蔚山現代等職業青訓體系也為韓國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球員。

從著名的拉瑪西亞青訓體系培養了一位又一位世界級球星,到克萊楓丹青訓體系帶動高盧雄雞再次崛起,再到鄰國日韓憑藉完善的青訓體系穩居亞洲前列,這些先例一次次驗證想在世界足壇成為“常青樹”,只有狠抓青訓一條道路。反觀中國,中超聯賽雖看起來很熱鬧,各大俱樂部頻頻重金聘請外援增強比賽觀賞性,但真正願意投入大量精力財力打造青訓體系、讓中國薄弱的足球基礎得以加強的企業、俱樂部或個人仍屈指可數。或許這也成為中國足球一直難以穩步崛起的又一原因。

本屆世界盃預選賽亞洲12強賽,裡皮率領下的國足並非沒有高光時刻。長沙一戰1:0小勝孫興民缺席的韓國隊,令所有中國球迷大呼過癮。就連孫興民也稱讚中國隊頑強的表現令自己吃驚,認為在裡皮的帶領下中國隊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但他也指出中國隊的一大症結:心理層面還有待提高。

其實除了心理素質,態度問題也是國足面臨的一大難題。今年3月中國杯,裡皮就指出國足連丟10球不敵威爾士和捷克隊的一大原因是“徵召的隊員缺乏入選國家隊的自豪感和榮譽感”。相比之下,韓國隊在世界盃首戰面對強敵瑞典率先進球的不利局面下仍然表現出極大的拼勁和堅持,讓對手未再獲得進球機會,兩種態度高下立判。

從鄰國韓國隊身上,我們能看到國足在精神領袖、足球體系以及心態和態度的差距。其實,只要踏實地地完成這些“作業”,中國足球離“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那天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