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之道,慢即是快!

交易之道,慢即是快!

1

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說,大腦中有兩套系統,即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沒有感覺,完全處於自控狀態。

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計算。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2

我的理解是,系統1的特點是感性的、直覺的、無意識的,比如我們平時輕鬆地說話、做熟練的動作以及一些自然的、下意識的反應;系統2是理性的、邏輯的、深思熟慮的、有控制的,比如大眾場合的發言、學習、做重大決策、計算等。

系統1的特點是速度快、不費力,系統2的特點是速度慢。因為這兩者的特點,引起我對快與慢的思考。從效果上來講,系統1經常用於一些簡單的、重複的動作,系統2經常用於比較費腦力的工作。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一些人習慣於用系統1來解決一些“灰色地帶”的問題,或者是習慣於把系統1的特點帶到系統2來解決一些複雜的、重大的問題,短期內看,速度是快了,但從長期來說,總的效率反而不佳,平均速度是慢的。

3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到某地辦一件事,有兩個選擇,一是坐地鐵,二是打計程車。坐地鐵的話,時間可能剛剛好好,或者說有點緊,要在去地鐵站的路上加快步伐;打計程車的話,時間有剩餘。這時候,系統1的選擇,很自然就是坐計程車。但是,如果系統2的選擇,可能會是坐地鐵。為什麼呢?

系統1的選擇基礎就是我們平時的感性認識,通過平時印象,粗略計算一下兩者的速度,大約估出各自需要的時間。但是,系統2可能會考慮得複雜一點,比如在某個時段,計程車多不多,難不難等,路上的路程如何,堵不堵車。很多時間,在一些繁忙時段,等車就要很長時間,再加上堵塞,計程車反而慢。

對路線很熟悉的人,這時就會克服系統1的自然衝動,寧願加快步伐,坐地鐵趕路,因為“加快步伐”可控(走快不快在乎你自己的意願),“地鐵的速度”是確定的,因而整個過程是可控的,也就是說風險可控。

相反,坐計程車有點賭博的意味,如果情況好,就超快,如果情況不佳,你就花大價錢辦傻事了。

很多時候,有些人為什麼會用系統1做決策,因為舒服、自然、符合直觀印象。但是,從長遠來看,只要時間 允許,用系統2做決策比用系統1做決策效果要好。

4

人類攝取食物,本意是要增加營養、提高健康水平,如果一些“快速生長、養殖的食物”從長遠來說要損害健康,這叫什麼?這叫“欲速則不達”。這是地道的中國式哲理,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成語,叫做“吃虧是福”。“吃虧是福”不是說要追求吃虧,而是說根據自己的做人原則,短時間內、一段時間內吃虧,從長遠來說,對達成自己的人生總目標是有好處的,說通俗一點,吃虧是實現人生總目標的成本,吃虧是為以後積福。

5

一個人一生的規劃,有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有些人為了快速實現短期目標,或者說讓短期目標利益最大化,不惜拋棄長期原則、“不管手段只管目標”、鉅額透支長期成本,從長遠來說,會損害中長期的目標實現,後繼乏力,甚至是南轅北轍,直接損害長期的利益。

一個社會也是這樣,如果按照自身的內部規律,按照正常節律發展,會健康、永續,社會成員也會快樂、幸福,如果片面強調某個方面的目標,為了快速實現這個目標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從長遠來看,是自傷自毀,自損元氣。經歷了一些事情、見識了一些事件後,我有點質疑“多快好省”這種說法,“多”、“快”、“省”了,怎麼還會“好”?那不是自己胡弄自己!就像你養了一斤重的雞,剁成雞塊後加上三斤玉米糊和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我“多快好省”養了四斤雞!“速成雞”的養成,也是同樣道理,不過,他們不是自己吃,而是賣給你吃。

教育上現在也追求“速成”。事實上,教育有其自身的規律,是不可能速成的。縱觀歷史,偉人很少是“快速培養”起來的,都是本身的素質加上風雲際會提供的機遇所造成的。可能會有個別“神童”或“天才”的產生,但是,“神童”和“天才”背後是多少幼苗的毀壞!

6

交易,也體現了“慢即是快”的哲理。一些人,為了短期的收益,重倉操作(當然,都會說是在“確定的機會下”),可能會贏得一時輝煌,但是,能否長期在這個市場存活下去呢?

有還些人,為短期的浮盈,違背自己的操作規則,從短期看,可能收穫了利潤,但是,從長遠來說,是自毀長城,因為利潤是收穫了,但是,種子沒有了。

更多的人,遇到一點挫折,馬上懷疑自己的理念、原則和策略,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到處追求“聖盃”,永遠處於一種疲於奔命的狀態。

你看國外一些經營得比較好的基金,沒有什麼很光彩炫目的事蹟,收益基本上很難排上明星榜,但是他們超級穩定,不斷地重複做正確的事情,週而復始。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長成了市場的長青樹。

所以,當有人在對我說他們的“傳奇”時,我就會懷疑他們是不是過分冒險,能不能長期存活了。

7

我把交易、甚至把整個人生都當作一個需要耐心、淡定經營的事業,循時而動、循道而行,不急躁、不折騰,如果遇到一時的挫折甚至重大挫折,或者業績有回撤,也不用急躁,不用動輒改變方略,這只是為你的人生之樹澆灌的養料,相信時間最後會給你應有的回報。

講到“慢即是快”,我想起了周總理和許世友斗酒的故事。周總理是“一直平穩安靜,好象早忘了賭酒的事,一邊吃花生米,一邊慢斟慢飲,仔細品嚐著酒香,並且不忘聊天,時而問問部隊情況,時而很動感情地回憶往事”,許世友是“歇口氣,乾兩杯,再歇歇,再幹兩杯,並且總是要在周恩來望著他的時候用大幅度動作來完成”,結果是“許世友忽然吃驚地睜大了眼:那酒瓶居然也成垂直,流出的酒只剩少半杯,又被周恩來不忙不迫津津有味地一吸而盡”。

人生、交易都一樣,是一場馬拉松長跑,勝負的關鍵不在乎你一時跑得多快,而在於你是否能一直保持你固有的節律,是否能跑到終點。在此過程中,一切絢麗的表現,只不過是過眼的雲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