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半導體行業或迎更多事件驅動力

消息:

財聯社消息,6月8日,據悉,中興通訊董事長、CEO、CTO都將更換,可能還要更換部分執行副總裁(EVP)。此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佈與中國中興通訊公司達成新和解協議。根據新的和解協議,中興公司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準備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後美國商務部才會將中興公司從禁令名單中撤除。

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半導體行業或迎更多事件驅動力

點評:

自中興通訊事件爆發以來,A股相關板塊反覆活躍,主要得益中國決定“自主創新”的政策,以及相關產業自身發展的良好趨勢。無論美方是否“赦免中興”,中國都將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產業!就在中興通訊在美國爭取“妥善解決”問題時,中國國內在戰略新興產業上的“突圍”已開始。

今年4月來,包括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副主任等的多位負責人分頭對20餘家央企進行了調研,核心圍繞“自主創新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5月2日,決策層記就再次強調“努力在顛覆性技術創新上取得更大突破,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5月,中央政府採購增設“國產芯片服務器”這一新的類別;這是政府有意加速推動芯片與軟件的國產化進程的一個明確信號。5月31日,發改委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擬支持項目予以公示;5月28日,決策層強調,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集成電路被譽為“工業糧食”,未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都需要集成電路為基礎,缺芯即會被卡脖子,所以芯片國產化將是國家的確定性戰略。在國家政策和大基金扶持下,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2017年半導體板塊上市公司整體營收同比增長46.09%;2018年一季度,中國生產集成電路399.9億塊,同比增長15.2%。(即使是身陷風暴當中的中興通訊,2018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也增長了39%)。隨著半導體產業向中國的轉移,本土企業將通過自主研發提高技術水平,未來中國將成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區。整體看,半導體行業有望在6月迎來更多事件驅動力:包括政策支持、需求反彈、技術創新等,而隨著業績增長、政策落實、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的實質進展,也將成相關板塊的核心驅動力。據公開市場資料總結,相關標的:紫光國微、捷捷微電、富滿電子、丹邦科技。

溫馨提示: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討論留言,後臺看到會及時回覆大家,老師定期會送上品質乾貨,請大家積極關注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