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轄縣,為貴州省面積最大的民族自治縣,貴州省直管縣試點。

位於貴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三面與雲南省毗連。面積6295平方千米,縣府駐草海鎮。下轄4個街道、19個鎮、15個鄉、1個民族鄉。2016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常住人口128.37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0.69萬人。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境中部開闊平緩,四周低矮,峰壑交錯,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年日照時數1812小時,無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毫米,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18度。

2016年,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5.15億元,比2015年增長14.1%。

  • 中文名稱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外文名稱

  • Weining Yi and Hui and Miao Autonomous County

  • 別 名

  • 威寧縣

  • 行政區類別

  • 自治縣

  • 所屬地區

  • 貴州省

  • 下轄地區

  • 4個街道、19個鎮、15個鄉、1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

  • 海邊街道魚市路附近

  • 電話區號

  • 0857

  • 郵政區碼

  • 553100

  • 地理位置

  • 貴州省西北部

  • 面 積

  • 6295平方千米

  • 人 口

  • 128.37萬人

  • 方 言

  • 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 著名景點

  • 草海,百草坪

  • 火車站

  • 草海站

  • 車牌代碼

  • 貴F

  • 行政代碼

  • 520526

歷史沿革

威寧,取威鎮安寧之意。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夏為梁州西南域,殷周屬鬼方西北隅,春秋時居蜀國南鄙,戰國時為的夜郎西部莫國屬地。

秦時屬象郡,以六沖河為界接蜀郡南壤。

漢代屬犍為郡;蜀漢時屬朱提郡境。

晉、宋、南齊,稱南朱提郡;梁、陳時為南寧州所領,但實為土著豪族所據。

隋代屬盧鹿部。唐代為羈縻小州,稱寶州。境內得勝坡為寶州所在地。五代時為巴凡兀姑。北宋時為紹慶府所領羈縻州之烏撒部;南宋時受控於大理國。

元世祖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烏撒路;十五年(1278年),改名為軍民總管府;二十一年(1284年),改置烏撒軍民宣撫司,二十四年(1287年),升為烏撒烏蒙宣慰司,屬雲南行省。治所烏撒,轄地為今威寧、赫章等。元順帝后至元年(1335年),改屬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烏撒降,授實卜烏撒土知府,隸雲南布政使司;十五年(1382年),置烏撒衛指揮司,隸雲南都司;十六年(1383年),烏撒府改隸於四川布政司;十七年(1384年),升為軍民府。永樂十二年(1414年),改烏撒衛隸貴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年)平定水西安坤、烏撒安重聖。五年(1666年),改四川烏撒土府為威寧州,取威鎮安寧之義,隸貴州。二十六年(1687年),以大定、黔西、平遠三州隸屬威寧府。雍正七年降威寧府為州,屬大定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威寧州置威寧縣,並設得勝坡分縣,隸屬於貴州省第四行政專員督察區;五年(1916年),遷得勝坡分縣於赫章。

1949年,成立威寧各族各界人民聯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威寧縣,成立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稱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屬畢節地區。

2013年7月1日起,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成為貴州省直管試點。

風景名勝

灼甫草場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威寧鳳山寺,又稱為上帝廟,在威寧縣城,除了草海,上帝廟是一個很好的風景點。上帝廟海拔比縣城高400米左右,位於縣城的東北角,距縣城直線距離2千米左右,森林植被很好,裡面建有鳳山寺。

百草坪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百草坪

景區位於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約30千米(326國道威寧——畢節段19千米處岔口東行9千米),面積10餘萬畝,最高山峰祖安山海拔2817米。分屬鹽倉、板底、爐山三個鄉鎮,主體部份隸屬鹽倉、板底兩鄉鎮,是南方面積較大的高山草場和重要的畜牧基地,黔西北最大的彝族賽馬節活動場所。

草海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

草海

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貴州省威寧彝族苗族回族自治縣境內,面積1.2萬公頃,1985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黑頸鶴及高原溼地生態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