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鄉鎮就是為了混基層?真相是……

考鄉鎮就是為了混基層?真相是……

今天帶來一道戳中很多人的面試題。的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樣一個驗收成果的年份,也是無數基層幹部面臨考驗的節點。考鄉鎮就是為了混基層?如果問到這個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熱點背景

長期以來,許多幹部喜歡“往上走”的直線升遷模式。如今,不少幹部卻甘願過著“假裝在基層”的生活,選擇“先下去、再上來”的曲線模式。

基層經歷,就像是部分幹部鍍就的“金身”,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升遷可“加分”,提拔重用將如期而至。隨著國家對新選拔任用幹部基層工作經歷的進一步重視,一些地方對基層工作經歷年限作了明文規定,或者對有基層經歷者予以政策傾斜。

在此背景下,許多鄉鎮公務員積極到基層廣闊天地增長才幹,但同時也出現為了“攢”基層經歷而“混基層”的現象。

熱點預測

隨著國家對新選拔任用幹部基層工作經歷的進一步重視,許多鄉鎮公務員積極到基層廣闊天地增長才幹,但同時也出現為了“攢”基層經歷而“混基層”的現象。對此,你怎麼看。

答題示範

當下黨中央對於人才的選拔更注重具有基層工作經驗,有些崗位更是對於基層工作經驗有明確的要求。這本意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群眾,但是現在卻出現了“混基層”的情況,這不僅會傷害當地群眾的心,也會使得群眾質疑政府工作的嚴肅性。

目前,下基層的幹部存在著雖然下派到基層部門任職、卻仍然在原單位工作的情況;或者是到基層任職後不久,又被調回原單位;;甚至是提拔前臨時去往基層進行“鍛鍊”。對於這些幹部來說,大多數也是抱著“鍍金”的心態,不會真正解決群眾問題,只想著開展見效快的工作。這種現象的出現,存在惡劣的社會影響。一方面違背了公平,對於那些在基層認真開展工作的幹部來說,擠佔了他們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也背離了下基層的本質,對於基層的建設百害而無一利;當然還有就是,為幹部隊伍的長期發展埋下了隱患。

而之所以會有“混基層”的出現,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幹部怕吃苦,不願意真正紮根基層解決問題,沒有真正認識到基層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懈怠;另一方面,也是在幹部的選聘提拔上面,還存在著制度的漏洞,重視基層經驗,但是卻缺少對於基層經驗的進一步核實,導致一些幹部鑽空子。因此,對於“混基層”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加大打擊的力度,從選拔、考評到監督一定要落實到位。

第一、進一步完善和規範下基層幹部的選拔和考評機制,讓下基層的評判更加科學合理。比如在規定的服務期限內,將幹部的現實表現與績效獎勵、評先評優掛鉤,並增加群眾滿意度測評的內容,凡表現一般或滿意度評價低的幹部,可以延長其服務期限,也可以不予重用提拔,使其真正發揮作用。

第二、多開展思想教育研討會,提升下基層幹部的思想認知。通過研討、學習等多種方式,對於基層工作進行探討,深刻認識到下基層的重要作用,真正的讓這些幹部從思想上重視並且轉變。

第三、對於弄虛作假的“混基層”,必須採取零容忍的懲處態度。堅決發現一起、懲處一起,並且也要進行黨內批評,起到震懾的作用。而對於表現優異的基層幹部,可以予以重點提拔,讓那些有“混基層”苗頭的幹部,看到“混基層”是不會對於上升有太多幫助,最終形成不想混、不敢混、不能混的黨內環境。

第四、利用群眾優勢,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拓寬和暢通群眾信息反饋的渠道。形成群眾舉報監督,及時更近著重調查,第一時間解決和反饋的模式,真正對於基層鍛鍊的幹部起到監督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