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控”,温江区未来准备这么干!

关于“西控”,温江区未来准备这么干!

7月13日-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调研“西控”工作推进情况,并主持召开专题会。

专题会上,范锐平说,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交流讨论,总的感到“西控”工作推进态势良好、各具特色,前期工作富有成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明晰路径、增强定力、有序实施,坚定不移推进“西控”,坚持以控促优、突出绿色生态,积极探索与资源环境约束相适应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坚强支撑。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

1

要深刻认识为什么西部要“控”

推进“西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保护西部良田沃土、保持城市发展战略稳定性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开发强度逼近上限、产出效率偏低、环境污染等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是优化调整城镇空间结构和重塑经济地理、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具体举措。要站在大历史观、城市发展规律和对城市、人民高度负责的高度,凝结共识、凝聚合力,努力推动西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2

要进一步明确“西控”怎么“控”

“西控”着力点在于控制开发强度、产业门类、生态红线,实现更高品质、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大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项目、投资、人口、土地等准入门槛,鼓励发展生态文旅产业、都市现代农业、双创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要大力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引入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聚集产业,建设创新引领示范区;要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加强对经济形态,特别是新经济形态的研究,确定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角度,制定有鼓励性的产业政策,着力建设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3

要全面提高“控”的水平

确定城市主体功能区,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是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领导方式的重大调整,成败在定力,关键看干部。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好两方面优势;要处理好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就是为了腾出更多空间和资源,换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要处理好高端高质与宜居宜业的关系,构建多层次的产业体系和多样化的生活服务体系;要处理好资源约束与开放发展的关系,以开放思维集聚优势资源、塑造新的比较优势。

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区(市)县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自区域资源承载力,真正做到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合理布局人口和生产力;要加快产业提档升级,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的发展理念,以新形态、宜居性和发展潜力引导人口更合理分布;要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短板,努力提高幸福指数,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西控”,温江区未来准备这么干!

专题会上,温江区委书记王道明代表温江区作了落实“西控”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他说,温江区严格对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十字”方针要求,提出了“以高端实现‘西控’,以绿色践行‘西控’,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的基本思路,前期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谋划和实践。

一是优化空间结构形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将成温邛高速以北160平方公里划定为“生态涵养区”,将成温邛高速以南现有城市建成区和产业园区划定为“精明增长区”;在城市经济地理谋划上,围绕“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定位,全域布局成都医学城、城市核心区、北部生态区“三大战区”,构建“三医融合、三区联动、三业共兴”的产业生态圈;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上,着力打造交通大通路、塑造民生服务品牌、保护城市历史文脉。

二是瞄准产业高端发展,构建城市绿色产业体系

首先是专注“三医”产业,超前谋划抓载体,瞄准高端抓招引,提速提效抓促建,全力培育先进制造业新优势;其次是瞄准产业高端,加快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着力推动光华商圈提档升级,促进高新技术服务业提速,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再次是突出生态优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奋力打造“两养”产业新高地。

三是坚定生态环境保护,厚植城市生态优势

打造水韵温江,严格落实“治水十条”,深入推进“河长制”,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温江典范;打造醉绿温江,严格落实“增绿十条”,统筹区域内慢道、水岸、道路等城市公共空间绿化建设,打造“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温江样板;打造低碳温江。严格落实“治霾十条”,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减少“雾霾灰”、助推“成都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