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變臉,暴露中國一個藏了30年的風險

1

特朗普的臉,說變就變!

那麼,為啥特朗普突然又下黑手呢?

很可能是因為在美國白宮“內訌”之中,強硬派佔了上風!結合羅斯幾天後就要來中國,顯然美國是為了得到更多好處,又以“遏制中國製造2025”為要挾,進一步向中國施壓!

那麼,美國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呢?

其一,就是打壓中國的產業升級;而更重要的,就是逼迫中國進一步向美國開放,買更多的美國貨,以此來平衡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

其實,在之間的貿易和談之中,我們已經做出了很大讓步。海南開放了,高通反壟斷也隨時批准,特斯拉基本確定入華,汽車關稅也降低了,對美國大豆、汽車加徵關稅也赦免了,中國也承諾購買美國石油天然氣。

但顯然特朗普是貪得無厭的,想要索取更多。畢竟,一個14億人構成的龐大消費市場,是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在內都無法放棄的!而我們自己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崛起,也正是有賴於國民消費實力的升級!

2

美國人盯著龐大的中國市場不肯放,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難道真的傻乎乎拿著錢送到美國人懷裡?

問題是,就算真傻、真想送錢,我們也沒錢送啊!

要買美國貨,我們買的起嗎?要“擴大內需”以“提振經濟”,我們消費的起嗎?

首先,先來看看我們的工資水平。

“玻璃大王”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在比較中美投資成本的時候說,美國的能源、電價、天然氣、稅收、物流成本都比中國便宜,土地成本更是隻有中國的九分之一,但有一樣美國比中國貴很多,那就是工資——美國藍領工資是中國8倍。

也就是說,中國哪裡都貴,唯一便宜的也只有工人的工資了!

工資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得交稅!

2017年美國的人均GDP(名義)59484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4110美元,佔比接近75%。

,201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3821元,2016年人均GDP是59660元(名義),也就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比例不到40%。

看看這樣的GDP分配格局,也真是扎心了,然而更扎心的還在後面——來比較一下我們的稅收徵收情況吧!

下面是美國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分單身收入和夫妻合報兩種狀況。這還是特朗普稅改之前的情況,稅改後7檔將變為4檔,同時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調至12000美元。

特朗普突然變臉,暴露中國一個藏了30年的風險

再看中國的個稅情況,就沒有美國那樣的細分了,單身與家庭一樣,起徵額3500元起,年收入就是42000元人民幣起。

特朗普突然變臉,暴露中國一個藏了30年的風險

個稅起徵點低沒關係,稅率高啊!

更可怕的是,交完稅之後,我們還要面對“四座大山”(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的壓力!

尤其是住房問題,房地產作為刺激內需的最大驅動力,卻擠佔了幾乎全部內需。

特朗普突然變臉,暴露中國一個藏了30年的風險

想象一下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他拿著4000元的月薪,既要交房租,又要應付各種生活支出,還要交稅,一個月下來所剩能有幾何?還有多少錢拿來消費?

更觸目驚心的,是在種種扭曲之下我們逐漸擴大的人均收入差距。雖然經濟總量在提升,但是大多人卻被少數人越來越快地甩在了後面。

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等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

1978年,中國收入前10%人群的所得僅佔總稅前收入的1/4,遠低於當時美國和法國的這一比例。而到了2015年,中國收入前10%的人包攬了總收入的2/5。

如今,中國最富有的10%的人坐擁近70%的私人財富, 與飛黃騰達的富人們對比懸殊的,是半數底層老百姓目前僅佔有15%的社會總收入。

從最近幾次居民收入的調查來看,最高收入10%的和最低收入10%的人均收入差距已經從20世紀80年代的7倍左右上升到目前的25倍左右。

現在,4億房奴正在焦慮,因為他們除了房子已經一無所有;而其他9億人更是焦慮,因為他們連成為房奴的資格都沒有!

在你尚且資不抵債的情況下,當你辛辛苦苦幾十年的工資還不如富人們一夜炒房致富的收入時,想要“刺激消費”,想要“擴大內需”,從何談起?

3

其實這才是中國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人均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就越難以消費;而當消費難以提振經濟的時候,就不得不依賴出口和投資。

於是,一方面,我們的產業結構會出現扭曲,工業佔比過大、服務業佔比過少,這種低效率的增長,會帶來高能耗、高汙染;

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難以消化吸收國內的投資生產時,就會出現產能過剩,而若是轉向國外,缺乏先進技術支持的出口勢必要以打“價格戰”為“核心競爭力”,而這就需要國家財政的補貼和人力成本的壓榨為代價!

看似天量的貿易順差,背後,是8億襯衫換一架大飛機的尷尬!

更重要的是,在依賴投資促進增長這種“好大喜功”的發展模式之下,房地產投資自然成為了見效最快的無上“法寶”!

居高不下的資產泡沫、危如累卵的地方債風險,這些,都是投資驅動的“高增長”所要付出的代價!

為何我們的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為何我們的先進技術如此稀缺?

一來,相比研發“芯片”這種投入巨大、見效極慢、回報不定的“核心技術”,顯然還是房地產這種“雞血”才是增加政績的不二法門。

二來,先進技術需要有活力的消費市場,需要有家底殷實的中產階級的實力支持!而這,都是我們所不具備的。

4

目前,我們的GDP總量已經比肩美國,但是在人均方面,還差的很遠。

2017年,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7倍!在世界185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人均GDP排名74,美國則是第8位。按照經濟學家預測,若是一切順利,若是我們能繼續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那麼我們有可能會在人均GDP方面於2060年超過美國。

但換一句話,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論人均GDP,中國落後美國40年!

不僅是有國才有家,更是有家才有國!在這場大國之間的生死競速背後,其實是兩國數億國民的較量!

一場貿易戰,喚醒中國人!我們要認清現實、彌補差距,牢牢記住一點——國家的意義都是在於最廣大的人民,而非站在金融鏈頂端的食利者!大國的博弈也在於人民之間的競爭,失去了底層老百姓,不僅會失去經濟,還會失去社會穩定,失去長遠的未來。

2018,時值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迎來拐點時刻,經濟動能亟需切換。而從“數量型”發展,轉變為“質量型”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由過去的“效率”為先,轉變為“公平”為先——

我們不僅要向特權階層開刀,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來實現對老百姓們的轉稅支付;也要保護普通民眾,減稅降費、建設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每一個國民,都能以自己的財富與實力,成為大國博弈背後的中堅力量!

特朗普突然變臉,暴露中國一個藏了30年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