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家庭理財資產如何打理?這五類支出你要了解

在之前曾說過不少人收入高但財務混亂的情況,也分享了工薪族應該如何對個人財務進行盤點的方法。

但光盤點還不行,還應該想辦法讓資金的價值最大化,在對財務有清晰認知後,還要讓它產生保值、增值的效果。

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對資金的不同用途來分類,根據資金不同的使用情況進行不同的配置,保證收益最大化的同時還不對生活產生影響。

根據資金的用途,可以把它分為日常生活支出、固定支出、備用金支出、投資性支出、儲備型支出這五類,當知道資金用途後,就可以對它進行配置與優化了。

日常生活支出

錢放貨幣基金,主要考慮的是贖回時間的長短,前面已經說過,日常消費是隨機的,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到,因此贖回的快慢是關鍵,而利息收入大家都相差不多,不用糾結這個。

固定支出

固定支出包括房租、房貸、每月給父母的贍養費等固定的支出,這些支出一般時間都很久,但一般都有固定的支出時間,因此可以購買些短期的理財產品,到期後就可以用於還貸等支出,還能享受到比貨幣基金高的收益。這裡有個前提,就是所要支出的資金是提前準備的,如果是當月發工資當月用的,比如10號發工資,在20號用,這樣其實還是放貨幣基金好點,因為投資的期限太短,很難找得到這類理財產品,還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得不償失。

用固定支出理財,要注意的是算好投資的到期時間與回款日期,避免時間不對稱造成的損失。

備用金支出

備用金支出,主要是用於預防需要急用錢或處理意外情況的支出。它的資產配置其實和日常消費支出差不多,兩者的區別是預留資金的多少和支出頻率的不同,備用金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用不上,但又必須要有。至於要預留多少資金,一般來說,3——6個月的消費開支就差不多,資金多的也可以留多點。

備用金支出還是放在銀行活期或貨幣基金比較穩當,這樣能應付一些突發情況,不宜存定期或期限太長的理財產品。因為是用於預防突發情況的,平時也不可以隨便動用。

投資性支出

用於投資支出的資金,是要產生高回報的,最大的特點是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最低要求是跑贏通貨膨脹。拿去投資的資金比例要根據實際的家庭狀況來分,每個家庭能拿去投資的資金比例有所不同;至於投資哪些投資工具,是銀行理財、債券、網貸、基金、還是股票等,要看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知識、風險厭惡、投資期限等來綜合考慮選擇。

用於投資的資金,必須是閒錢,是扣除各種開支後剩下的,不建議借錢投資,這會增加風險的槓桿,不利於投資時的決策。而用閒錢投資,就算虧了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這和借錢投資是完全不同的。投資工具的選擇很重要,一定要慎重。

儲備型支出

儲備型支出是為各種生活目標提前做準備的,包括買房、買車、退休養老金、子女教育金等中長期的目標,這些目標都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實現,因此投資的風險可以稍微偏高,既可以存到錢又能產生不錯的收益,加快目標的實現時間。在這裡推薦基金定投,基金本來就是一個長期投資的工具,而以定投的方式更能平衡其中的風險。

儲備型支出在某些方面與投資性支出有些類似,兩者的區別是一個為實現目標準備的,一個是閒錢投資,雖然兩者都想獲得高收益。

有些人定的目標是短期的,半年或一年後要用到,這樣的情況是不適合基金定投的,時間太短髮揮不了定投的優勢,短時間內要用的資金也不應該投資於高風險的項目,如果不以長期眼光來投資,短時間內虧損的幾率還是挺高的。因為儲備型支出是為未來目標實現而做的投資,因此要儘可能保證本金安全,這樣的情況下獲得相對安全的高收益。

合理的配置現有資金,能更好發揮它的價值,保證資金用在合理的地方,同時還能有不錯的利息收入,達到保值增值的效果。而另一方面,做到財務上的有條不紊,也能讓生活更舒適,提高生活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