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殺熟”咋治理 多數受訪者表示被坑過

大數據"殺熟"時有發生

前段時間有網友曝光在某平臺預訂常住酒店,用自己賬號登錄顯示房價380元而用朋友賬號登錄則顯示300,讓該網友十分氣憤。之後某報社對2008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過半人都被所謂的大數據坑過。

多數受訪者表示,就大數據而言,消費者和商家信息嚴重不對稱。商家的這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大數據“殺熟”咋治理 多數受訪者表示被坑過

受訪者A經常和男朋友看電影,在某APP查電影票價發現明顯不一樣,出去旅遊在某平臺上預訂酒店也是如此。

受訪者B表示在某旅遊網站購買機票,一看價格有些高就想著等會再買,後來發現每刷新一次頁面價格會多100元,當他付錢之後發現價格又重新變成自己最初看到的。

大數據“殺熟”咋治理 多數受訪者表示被坑過

如果不是偶然發現,很多消費者是不會發現自己被"殺熟"了,多數消費者認為企業收集這些數據,是為了更好的分析用戶行為模式,在眾多的信息中給特定消費者推薦一定的相關信息,改善用戶體驗。事實卻是在用戶不知道的情況下卻遭到了區別對待。

大數據"殺熟"咋治理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完全禁止企業收集用戶數據,他們就無法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只希望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對於惡意使用大數據的企業進行監管和加大處罰力度。

大數據“殺熟”咋治理 多數受訪者表示被坑過

作為消費者要理性,不能盲目相信一家產品,貨幣三家是為上策,一旦發現違規行為,收集證據及時反映投訴。

脈小妹想說:

其實技術本身就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之分,主要取決於誰來用怎麼用。互聯網平臺的初衷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和更加便捷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