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智東西 文 | 伊娃

CES Asia 2018完結,也創下了參展商數量的新紀錄,各主打AI的公司在上海新國展爭奇鬥豔。

在其中,地平線的展臺總是人滿為患,觀眾們對那塊可以追蹤其面部的大屏“戀戀不捨”。而這塊大屏展示的技術後面,是地平線對智慧城市的技術與業務佈局。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地平線展臺

在CES Asia上,智東西與地平線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劉俊華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這是地平線為數不多地對外介紹其智慧城市業務。地平線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新進展以及在這一領域的佈局思路,劉俊華向智東西進行了詳細的詮釋。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開拓八大場景 力推智慧城市普及

在新的芯片以及新的終端產品規劃下,地平線正在將智慧城市的概念帶到各個不同的領域中。劉俊華告訴智東西,目前地平線的智慧城市落地場景包括了機場、車站、智慧園區、酒店、旅遊景點、社區、智能交通、邊檢等,在上述領域中,地平線都有示範應用案例。

在這些場景中,安防是地平線重點開拓的領域,它擁有龐大的市場容量(2017年的數據為超過6000億產值),並且對部署在前端的AI能力有越來越旺盛的需求,而這正是地平線所擅長的。

劉俊華舉例稱,數量龐大的攝像頭所產生的數據不可能僅依靠後臺的服務器來處理,這樣需要龐大的帶寬以及計算力超強的服務器,產生的集中成本是難以接受的。以公安系統為例,劉俊華觀察到,超過一半的公安客戶都表現出了對前端AI處理的興趣,這是地平線的機會所在。

對前端AI能力感興趣的不只公安系統而已。劉俊華透露,地平線智慧城市事業部近期在與某大型國有企業合作,利用地平線的智能攝像頭對其園區以及辦公區域進行智能管理。

劉俊華向智東西強調,地平線在智慧城市方向的業務並不單純聚焦在安防領域,而是將目標瞄準了概念更廣的智能IOT,後者所代表的市場容量顯然要比安防這個具體的行業要大得多。 朝著這個目標,地平線在應用自身軟硬件一體的AI能力對傳統的安防概念進行升級的基礎上,也在開拓更多的場景。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地平線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劉俊華

當然,雖然機會與前景可期,也有不少挑戰是地平線需要面對的。

劉俊華向智東西提到了最主要問題是系統的匹配。雖然各方反映熱烈,但如何讓地平線的這套以AI能力為核心的系統與各行業既有的系統進行融合,目前整個業界都還沒有標準答案。搭建出一個合理的架構,讓地平線的能力以最小的代價嫁接到既有的管理系統中,並且還能夠不斷實現迭代升級,是地平線正在著力解決的。

針對這個問題,地平線目前在產品設計上遵從已有的國家標準,儘量以統一標準來解決問題。同時,地平線也在收集不同客戶提出的需求進行總結,從這些需求的共性中推出一個能夠在各個場景都能生效的普適性方案。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立足賦能者 打造開放平臺

在採訪中,劉俊華一直向智東西強調的是,地平線想打造的是一個開放式平臺。在智慧城市的產業鏈中,地平線將自己定位在AI圖像識別核心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對外提供硬件(主要是芯片與搭載地平線芯片的下游硬件產品)、算法、開發工具以及部分雲服務。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智慧交通應用演示

在智慧城市業務中,地平線的模式並不是集開發與運營於一體的一條龍服務,而是更加聚焦。劉俊華稱,作為一家研發主導的技術性公司,地平線不可能建立起龐大的銷售服務團隊直接涉及到各智慧城市系統的運營中。

產業分工的思路在智慧城市上同樣適用,產品商、服務商、集成商都會分化出來。劉俊華舉了個例子,對於下游的客戶來說,地平線提供封裝算法的智能攝像頭後,數據的存儲、整套系統的運營等問題仍然需要專業的公司來做。

套用一個流行的詞彙,地平線在智慧城市中所做的工作也是“賦能”將其AI芯片、算法打包為一個模塊,對外輸出自身的智能識別能力,因此在目前,地平線採取的方式是與產業鏈中更靠近最終客戶的公司合作,地平線提供一整套智能識別的解決方案,下游的公司則負責匹配以及運營,也就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劉俊華對智東西表示,考慮到算法的成熟度、實現成本等等技術工程化中要遇到的各種難題,AI在智慧城市的各個場景落地都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眼下,地平線在智慧城市上所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即與各方合作伙伴打造示範應用。目的有兩個:其一是展示、驗證並進一步開發地平線智能識別方案的能力;其二則是通過實際的應用教育用戶,讓用戶接受新方案,從而擴大有效市場。

簡而言之,地平線目前在扮演一個AI助力者與賦能者的身份,通過搭建一個智慧城市的生態,來做大蛋糕。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第二代AI攝像頭性能將提升4-8倍

在地平線的展臺上,智東西看到了其基於旭日1.0芯片打造的智能攝像頭,由於旭日1.0的支持,它能夠以30幀的速度實時處理1080P的視頻,在容量達到5萬的人臉數據庫中進行快速比對。據劉俊華介紹,在旭日1.0迭代後的旭日2.0性能將有大幅度提升。第二代旭日芯片流片後,預計算力將提升4-8倍。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地平線智能攝像頭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領域的珠穆朗瑪峰,因此地平線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中也是用到了地平線在自動駕駛上積累的行業領先的數據及與算法能力,比如車道線識別,行人行為分析、車輛分析等,來幫助落地智慧城市中的細分場景。劉俊華舉了個例子,新的智能攝像頭可以在人臉之外額外做車道線識別等,在智慧交通領域,可識別對象的增多將進一步增加後端進行數據分析的信息粒度與精度。未來切入更多垂直場景時,對更多物體的識別支持也將增加地平線產品的場景適用性。

地平線智慧城市佈局首披露 立足八大場景做生態

與新行業一同成長的新勢力

在與地平線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劉俊華交流後,智東西清晰地理解了向來低調的地平線智慧城市業務的運作邏輯。

立足於地平線本身在AI芯片以及算法上的優勢,地平線通過搭建平臺的方式進行賦能,拉上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夥伴一起,發揮各自所長,共同推動AI在智慧城市的應用。

當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及智慧城市的產業都還在成長中。而地平線用平臺戰法,在將行業的蛋糕做大,與其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