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印度的核項目可以追溯到1948年,也就是獨立後的一年。尼赫魯政府將核能視為年輕國家的廉價能源。印度原子能委員會(Indian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同年成立,負責監督該國的核工作。由於印度領土上缺乏鈾,該國自然傾向於使用鈈。印度的第一個核反應堆Apsara是在英國的幫助下建造的,並在1956年8月起了關鍵作用。

新德里最初考慮建造核裝置,而不是武器,但當時被稱為“和平核爆炸物”,能夠建造港口,挖掘天然氣以及其他大型建築和採礦項目。該計劃雖然在功能上與核武器相同,但表明印度還不確信它需要實際的核威懾力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創始成員之一,印度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狂熱核軍備競賽的旁觀者。

1962的戰爭改變了這一局面,新德里的核競賽已經開始。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印度第一次核試驗是在1974年5月18日,在拉賈斯坦沙漠的波克蘭試驗區進行的。這個被暱稱為“微笑佛”的核裝置的爆炸威力在6到15千噸之間(廣島原子彈一般估計為16千噸)。該試驗是在地下豎井中進行的,以控制輻射。印度稱這次核試驗是和平的,但是它幾乎可以肯定是一種武器。

這項測試將印度送進了所謂的“核俱樂部”,此前,它曾由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組成。1998年5月11日,印度又進行了三次核試驗,並在5月13日又進行了3次核試驗。大多數設備的當量都很低,介於250噸和250噸之間,這表明它們被設計成戰術核彈,但有一種裝置是熱核裝置,但失敗了,當量只有大約45千噸。

據美國軍控協會稱,估計印度至少有520公斤鈈,“足夠用於100到120個核裝置”。新德里稱這是對鄰國巴基斯坦和東北某大國的“可靠的最低限度威懾”。相比之下,東北某大國也必須與核競爭對手美國競爭,擁有足夠的易裂變材料製造200到250核裝置。巴基斯坦被認為擁有110到130個裝置的核武庫。印度在核武器方面有著堅定的“不首先使用”政策,誓言永遠不會成為第一個在任何衝突中使用它們的國家,而只是用它來進行實質性的報復。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因此,印度建立了自己的“三位一體”的陸地、海上和空中核力量。發展的第一步可能是印度空軍的攻擊機的戰術核裝置。今天,印度擁有超過200架Su-30MK1雙引擎戰鬥機,69架米格-29戰鬥機和51架幻影2000戰鬥機。至少其中一些飛機已經被改造和訓練,以便將核重力炸彈運送到他們的目標。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三位一體的陸基導彈由“大地”戰術彈道導彈組成。大地導彈在上世紀90年代末首次生產,最初的射程只有93英里,但後來的版本增加到了372英里。儘管如此,大地仍然是一種戰術武器,而烈火I-V系列導彈,射程從434到4,970英里,是戰略武器,具有打擊周邊國家首都的能力。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三位一體的海基力量,由“殲擊者”級的核導彈潛艇(SSBNs)組成的。四艘潛艇正在計劃中,每艘都有能力攜帶12枚K-15 Sagarika(“海洋”)短程彈道導彈,射程達434英里,或K-4中程彈道導彈,射程為2,174英里。使用孟加拉灣作為堡壘,並受到印度航空母艦“維克拉瑪蒂亞號”等艦艇的保護,“殲擊者號”的SSBNs只能勉強抵達東北某大國首都。

印度的核大棒:幾近完成三位一體 擁有多達120枚核彈頭

雖然印度“不首先使用”政策應該可以減緩任何傳統衝突升級為核戰爭的風險。但是該國與巴基斯坦之間不穩定的關係,巴基斯坦沒有這樣的政策,以及對其鄰國採取的“冷啟動”閃電戰行動計劃,意味著不能排除核戰爭。(冪談天下,張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