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中國為什麼進不了世界盃

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於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會發生啥,也很難預測到比賽的勝負。作為最盛大的體育賽事世界盃更是如此。

當梅西點球的前一秒,恐怕沒多少人會猜到,球王梅西的點球會被冰島主業是導演的門將撲出。在衛冕冠軍德國開賽前,估計也沒多少人會想到德國也難逃衛冕冠軍魔咒,敗在墨西哥腳下,也讓平時略微冷清的天台一時擁擠不堪。

天台沒有寂靜下來,網絡上中國球迷開始躁動起來。冰島的成功也讓中國球迷把氣撒到了國足身,全國只有33萬人口且無職業球員的冰島隊能踢進世界盃,還能逼平球王梅西的阿根廷。而我們泱泱華夏大國13億人口卻踢不進世界盃,拿著職業球員的工資,卻幹不過業餘球員。這讓中國球迷憤慨異常,甚至有年齡大點的球迷打出了此生還能不能再見國足進世界盃的口號。那麼擁有14億人口、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為什麼連世界盃都進不了呢?下面本人將用數據給你們找答案。

一:體育產業佔GDP比重相對較低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項運動想要崛起發展,資金永遠是第一位,畢竟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中國在體育產業方面又恰好面臨著無米之炊的痛,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佔整個GDP比重的0.9%,而落到足球運動上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也就導致了前幾年中國連幾塊像樣的場地都沒有,裁判也較為業餘,導致出現了許多臭名昭著的黑哨事件。

體育產業GDP佔比較高的對我們參考意義較大的則是韓國,韓國的體育產業佔GDP比重則達到了3.3%,落實到實處則是,韓國足球的訓練體系、人才選拔制度、職業球員的後勤保障都要遠強於中國,導致了在各大賽場上國足也遭到韓國足球隊的碾壓。

數據告訴你,中國為什麼進不了世界盃

除去韓國,大多數足球強國體育產業佔GDP比重都在3%附近,這也是這些足球強國經歷了一代代人更迭之後依然能保持較高競技水平的重要原因。反觀中國,由於資金投入跟傳統的體育強國相差太大,除了2002年進入世界盃之後,就再也不見中國隊的身影。

二:踢球人數佔總人口比率相對較少

資金是決定一個國家體育、足球強不強是根本因素,而直接因素則是後續的人才儲備。中國乒乓球之所以一直強盛,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儲備非常足夠。據體育局數據顯示,中國乒乓球運動者在1.3億人左右,佔總人口的10%左右。而足球運動者卻只有2600萬佔總人口的2%左右,歐美強國足球運動者佔總人口比重則在17%左右。

數據告訴你,中國為什麼進不了世界盃

因此在青訓等人才選拔上中國嚴重匱乏、現狀也十分嚴峻。而受制於高昂學費和僵硬教育體系問題,通過青訓走出來的人才則更少之又少,導致中國職業球員只有8000人左右。而作為對比,日本總人口在2億人左右,職業球員則達到了110萬人次。歐美國家則更加恐怖,西班牙總人口8000萬,足球人口則為350萬人次。所以從足球人口角度而言,2002年世界盃之後中國再也沒進世界盃也屬正常現象。

三:球員身體素質差、跑動距離較少

足球是一項運動量極大、對抗性極強的運動。一般的職業球員一場比賽下來基本上都是10千米左右的跑動距離,頂級球員甚至達到了驚人的12千米。但中國球員絕大部分球員都5千米-9千米左右,而對於足球強隊來說,跑動步數少、跑步緩慢,相當於讓他們多出了1-2個人在踢球。

數據告訴你,中國為什麼進不了世界盃

在身體對抗性上,中國球員則相差更遠。歐美球員平均身高在185CM附近,體重則在80KG左右,中國足球球員平均身高在180CM附近,體重則在73KG左右。中國球員在身高、體重與歐美國家球員相差甚遠,再加上飲食習慣、地域氣候造成的體質差異。導致中國足球球員身體對抗性要遠遜於歐美球員。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的場面是,中國球員在跟歐洲球員對抗時,歐洲球員平穩落地,中國球員則飛了出去。

綜合來看,亞洲球隊在世界足球競爭上不佔優勢是必然現象,而中國足球產業的孱弱則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伴隨著國家對體育尤其是足球行業的重視,中國體育、足球產業崛起是遲早的事。或許,在下一屆世界盃,我們就將看到國足的身影,屆時我們將會更將更有底氣的為世界盃助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