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三種外貿付款方式潛在風險分析及防控

在外貿領域,對於賣方來說,一些付款方式絕對稱得上是令人愛恨交織。因為如果不採用一些特定的付款方式,買方可能不接受或壓根兒無法接受訂單;採用則不僅會給賣方自身帶來更大的資金壓力,還會增加潛在風險。

本文將介紹3種外貿付款方式,討論並分析其潛在風險及應對方法,供讀者參考。

1

見提單副本付款

買方在說服賣方接受這種付款方式時經常用到的說法是:“放心吧,提單在你們手上,我們又拿不到貨,這樣你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實際上,這種付款方式存在以下6點潛在風險:☟☟☟

一旦買方拒付,賣方要承擔回程的海運費。

某些目的港可能無法退運。

如退運時在目的港產生費用,這筆費用將由賣方承擔。

某些目的港有貨物堆放超過一定期限未提貨就不再允許退貨的規定,且會被強制拍賣。

貨代有可能在未取得賣方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放單給買方。

某些國家可能只需提單副本就能放貨。

一般情況下,對於此類付款方式,賣方一定要事先做好一系列調查及防範工作。

多方考察買方資信情況,如索取並分析其財報,瞭解供應鏈對其評價,在順利合作一段時間後再提供此類付款方式等。

瞭解目的港各項規章制度,分析是否存在對賣方不利的規定。

儘可能提高出貨前付款比例

儘量在出貨前收取海運費

儘量使用自己的貨代,因為在使用買方貨代的情況下,該貨代有可能提前放單給買方。

讓中信保介入,就算最終未投保,通過該渠道調查資信情況也是有必要的。

2

遠期信用證

信用證最大的風險其實就來自於信用證本身。嚴格來說,天下沒有找不出不符點的信用證,因其經常存在一些令賣方措手不及的軟條款。例如:☟☟☟

信用證要求船東提單,但其實只有貨代提單。

信用證要求FORM A,但其實只有C/O。

信用證要求附帶第三方驗貨報告,但最終卻出不了。

如此種種,這些軟條款對於賣方的審單能力是一個考驗。為此,建議賣方:☟☟☟

在買方開正本信用證前,賣方要求其先發信用證草件供確認

儘量減少不符點的存在

有些信用評級不佳的國家或銀行開出的信用證不予接受

2

賒 銷

在某些情況下,賒銷已成為幾乎必須的付款方式之一,因為有些國家的商業鏈是通過信用運轉的——消費者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經銷商壓上游的資金,進口商也把這部分資金壓力轉移到出口商身上。

建議採用賒銷方式出口的企業聯繫中信保介入,拒收及不付款均有賠付。而除資金壓力外,這種操作也使賒銷的風險降至最低。

賒銷的風險及防控措施如下:☟☟☟

賒銷最大的風險不在出貨後,而在出貨前,因為如果出貨前買方取消訂單,賣方是不受中信保保護的。為此,建議賣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預付款

在能夠協調溝通的情況下,不到萬不得已儘量不要提出賠付申請,因為這會影響賣方後續所有訂單的保費。

中信保對於賒銷的收貨方和付款方有嚴格限定,如果出現以上兩者不一致的情況,一定要提前協調說明。

超實用!三種外貿付款方式潛在風險分析及防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