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使命的資本,與實體經濟相生共榮

打造有使命的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生共荣

打造有使命的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生共荣

任匯川,平安集團總經理、集團執行董事,兼任平安信託董事長,亦為平安產險、平安壽險、平安資產管理等平安多家控股子公司董事。任先生於1992年加入平安,歷任平安產險董事長兼CEO、平安萬里通董事長兼CEO、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平安集團財務總監、平安集團副總經理等核心職位。任先生獲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也是中國平安成立三十週年。因改革開放而生而興的平安,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亦是制度改革與思想解放的成果,平安在過去三十年高質量的成長,離不開改革開放的時代大背景。

正如平安創始人、董事長馬明哲所言,企業對於國家和社會,就像是一滴水和大海一樣,只有融於大海,你才能夠生存和發展。平安得益於深圳特區這片沃土的經濟活力和機制的解放,也得益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作為中國平安投資平臺的中堅力量,誕生和成長於深圳特區的平安信託亦有幸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依託信託制度優勢和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22年砥礪前行,與中國信託業一起,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管理,打造有使命的資本、助力人民美好生活。

發揮制度優勢,打造金融 “脫虛向實”典範

中國信託業伴隨著改革開放應運而生,並在最近十年迅速崛起,成為僅次於銀行業的第二大金融子行業,在我國經濟建設、國民財富管理和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成為實體經濟重要的融資工具。

在改革開放初期,信託投資公司作為窗口企業,在海外市場發行債券,為經濟建設籌集了寶貴資金,用於引進設備和重點項目建設,有力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作為親歷信託業快速發展的金融從業人員,我們深刻感覺到,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使得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大增,信託公司成為眾多產業發展中重要的直接融資渠道,通過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能源、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和公益事業等領域,促進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這其中,行業監管體系的逐漸完善為信託業的規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2001年以來信託業“一法三規”的頒佈,信託行業盈利模式和發展方向有了明確定位,信託所具有的制度優勢被法律認可,信託業開始走上健康發展之路,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引導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信託業也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到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西部、粵港澳大灣區等重大戰略中來。

平安信託一直致力於做有使命資本,在我看來有三層含義:一是我們希望能夠盡己所能,降低金融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中介成本;二是我們希望引領行業,從簡單的資金驅動轉向資本驅動,參與更多的直接投資;三是我們希望能夠發揮信託制度優勢,支持更多代表著中國經濟未來的新興產業、企業發展。

近年來,平安信託緊跟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圍繞實體經濟需要開展創新,以多種綜合金融解決方案服務於實體經濟。早在2007年,為積極響應支持國家名片——高鐵建設,平安聯合相關保險方出資160億元投資京滬高鐵,成為除中鐵之外最大的投資方,開啟了金融機構、社會資本投資高速鐵路先河,形成良好示範效應。過去5年,平安信託累計投入實體經濟規模超1.5萬億。去年,平安信託牽頭推動各方就設立“中尼友誼工業園”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將在尼泊爾境內開發建設工業園區,積極將西藏融入“一帶一路”的核心功能區;同時協助推動平安集團與廣東省政府共同發起成立規模1500億元的“廣東平安發展基金”,用於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的大型基礎設施,包括智慧城市、高快速鐵路、城軌等。

迴歸信託本源,深耕財富管理與公益慈善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民財富的增加和私人財產的保護,國民對家庭財富進行有效配置、管理、傳承的需求極為迫切。與此同時,財富背後所蘊含的創業精神、創新意識、濟世情懷和產權保護也在進一步凸顯。我們認為,營造健康的財富觀不僅需要思想教育和社會宣傳,更需要良好的財富管理體系和陽光化的運作機制,讓高淨值群體能夠身有保障、心有歸屬,推動其主動創新創業和履行社會責任。

平安信託於2008年在業內率先建立起財富管理業務體系,打造高端財富管理平臺;2012年成立了國內首單家族信託,成為信託行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這也被認為是信託業財富管理迴歸本源之舉。

今年兩會上,習近平提出要讓中國人民擁有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孟子曾經說過:“有恆產者才有恆心”。中國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富裕人群財富傳承“窗口期”也已經來臨。這兩年來,監管部門也一直強調信託應該回歸本源,信託行業的本源就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今年上半年,平安信託又率先在業內升級推出“平安家族信託“品牌,並利用平安集團科技優勢,降低家族信託設立門檻,讓更多的家庭享受到家族信託服務。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深入推進,精準扶貧成為我國新時期三大攻堅戰之一,黨和國家提出2020年要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所以,金融扶貧也是信託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可以通過公益信託、慈善信託等靈活的產品設計,為民間資金參與精準扶貧提供有效機制和渠道,強化扶貧資金的自我造血功能,確保扶貧現金流的可持續和動態監控,從而為實現精準扶貧、全面脫貧注入源頭活水。

早在2002年,平安信託即設立國內第一支公益信託“新疆助學公益信託計劃”,初始規模1億元,由深圳市政府委託設立,在平安信託的運作和管理下,從2002年到2017年間累計回報收益達1.1億元,用於資助新疆的教育事業。2016年,平安信託於《慈善法》正式實施當日設立了國內首支集合永續型慈善信託“中國平安教育發展慈善信託計劃”,累計規模超過2000萬元,並通過定向開放募集,壯大資金規模,成為“金融+公益”運作的典範。

此外,平安信託還致力於將慈善信託與家族信託相融合,我們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客戶在實現家族財富傳承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公益理想。2014年,平安信託成立國內首單純公益性質的家族信託,唯一受益人為委託人家族的公益慈善基金會。

轉變發展方式,助力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適應新形勢,我認為,信託業也要更加註重發展質量,摒棄“速度情結”和“規模意識”,更加主動地服務實體經濟與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今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落地,新規對於去通道、去槓桿、破剛兌的規定也表明,監管層正在全力推進金融迴歸本源,更好地振興、服務實體經濟。這對於信託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要充分挖掘信託自身多市場、跨領域、財產獨立性、風險隔離等獨特製度優勢,積極響應監管號召,迴歸業務本源。一方面,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積極創新,採用債權融資、股權投資、投貸聯動、產業基金、資產證券化等特色化、專業化、定製化的金融服務,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綜合金融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圍繞 “三去一降一補”戰略,根據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做好“加減”法,降低企業槓桿率,培育經濟新引擎,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持民營經濟與中小創新企業的發展;我們還可以積極參與到 “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中西部、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通過與政府產業基金合作等模式,支持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業發展。

同時,信託業要在全球金融競爭中打造核心競爭力。今年4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習近平向世界宣佈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其中,包括鼓勵在金融領域引入外資。家族信託業務是中國信託業迎接金融業開放,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信託公司應在這方面樹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充分發揮信託制度優勢,促進國民合法財產的保護和傳承,增進家庭穩定、社會和諧,用專業和服務把更多的客戶和資產留在國內,支持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

除此之外,作為金融業的重要支柱,信託業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不能忽視的是風險管控。風險沒有免疫地,合規沒有休止符。我們要認清自身的歷史機遇和責任,全面落實監管層“治亂、化險、合規、支實”的總目標,自覺抵制金融亂象,防範金融風險;加強內控合規管理,培育良好合規文化;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近年來,隨著信託業保障基金的有效運行、中國信託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式揭牌,加上之前已經成立的中國信託業協會,信託行業逐步完成了“一體三翼”監管架構,為信託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建立了保障體系。伴隨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我國金融市場專業化程度逐漸加深,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信託業將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優秀的信託公司也將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通過持續的客戶服務提升與產品結構創新,以其差異化的存在價值與商業模式穩固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以良好的職業操守與專業能力贏得投資者的尊重與信賴。

銘記初心,平安信託將持續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和金融業改革開放方向,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利用專業和技術縮短金融中介鏈條,真正的讓社會資本、個人家庭的資本順暢地、低損耗地、分門別類地、適配好地流到實體經濟裡面去;我們將專注主業迴歸本源,持續在家族信託領域進行創新,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時,我們也將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和平安集團“三村工程”號召,通過慈善信託等創新方式,開展教育精準扶貧,助力國民生活更美好。

打造有使命的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生共荣

ID:quanshangcn

打造有使命的资本,与实体经济相生共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