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破解“班主任危機”需增強崗位的吸引力

班主任工作壓力大,如很多時候,學校習慣把本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社區等一起努力完成的教育責任壓在班主任一個人身上,學校、家長有事總喜歡找班主任解決。調查顯示,班主任平均每天用於班主任崗位(不包括教學工作)的時間為4.08個小時,按照八小時制算,超過了一半的工作時間,另外,班主任多是主課老師,自身還有較大的教學壓力。

相對繁重的工作及重大的責任,班主任的待遇卻不高,調查發現,初中、小學班主任津貼平均為351元、173.90元,分別佔基本工資的15.11%、7.82%,總體水平偏低。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班主任津貼的平均水平為244.57元,僅為教師基本工資的10.81%。

這讓班主任工作難以體現出應有的勞務價值,班主任工作對教師的吸引力不夠,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只有少數任課教師自願選擇應聘班主任,而多數教師只是服從學校分配才做班主任工作。較少的班主任津貼,繁重的工作壓力,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吸引力和積極性。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班主任工作缺乏吸引力,教師對班主任工作“怨多愛少”,這對教育的負面影響將會很大。

綜合考量工作量、崗位責任、工作難度等各方面,班主任應得到更多的回報,這不僅僅是提高崗位津貼標準等物質回報,還應有更廣闊的職業前景,應享受到更多的職業尊榮。

只有這樣,班主任這一崗位才會具有充分的吸引力,能讓更多的教師主動競聘班主任這一崗位,對這一崗位更熱愛,更有工作激情,更有職業幸福感。不能再讓班主任這一重要崗位處於這種“累且不討好”的困境,這不僅關乎班主任的權益,更關係每一個學生的權益,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

另外,工作累待遇低的現象,不僅是班主任這一崗位,而是廣泛存在於很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師隊伍。班主任的待遇高低,同整個教育行業是水漲船高、水減船低的關係。

換個角度看,班主任這一重要崗位況且如此“窘迫”,其他教師的待遇就更可想而知。所以,除了對班主任及其他教師待遇低工作累等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標外,更需要提高整個教師隊伍待遇尤其是農村教師待遇,才能改變教師包括班主任待遇低工作累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