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7社慶特別報道丨印遇龍院士:全社會重視人才正當時

從一份內刊逐漸壯大為集報、網、端、微、視、刊於一體的融媒體大家庭,我們秉承的是“關注民生,服務人才”的初心,記錄人才、就業、社保之民生變革與發展;我們遵循的是“2517”(愛我一起)永遠不變的約定,雖然在追逐新聞理想的途中有跌跌撞撞,但在你們的呵護下,我們將繼續奮勇前行、不懈努力。

“2517”即“愛我一起”,這是我們的約定!

“關注民生,服務人才”,我們的初心從未改變!

在6月19日社慶到來之際,我們回訪了三位人才代表及讀者群體,看社稷變遷,談人才發展,他們眼中的“千里民生圖”,或許道出了我們建社立報見證的一二。

2517社慶特別報道丨印遇龍院士:全社會重視人才正當時

印遇龍院士

再見印遇龍院士,他依舊聲音洪亮如鍾,走路風風火火。

人才培養的訣竅 要根據每一個人的特長、背景,儘量發揮潛能

為何印遇龍能帶領團隊迅速發展,並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那是因為他有一套育人的秘訣。在印遇龍看來,人才的培養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他們的特長、背景,儘量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我們團隊成員有的擅長基礎研究,我就會讓他在這領域去自由發揮。有的成員善於處理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我就不強求他發表文章。”印遇龍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團隊成員取長補短,讓每個人都有發揮本領的舞臺。”

在印遇龍心中,選拔人才的標準是什麼呢?“第一要對專業非常敬業,這是最重要的。其次要有誠信,包括做人的誠信,對科研的誠信,尤其不能提供假的數據、成果。” 印遇龍鄭重地強調。

此外,印遇龍也很看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他認為發展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現在許多研究生不願下基層,很多大型企業都從職業學校招人。我們培養人才不要片面追求‘高精尖’,也要注重培養解決生產實踐的職業技術人才。”

2517社慶特別報道丨印遇龍院士:全社會重視人才正當時

25年風雨路 湖南最大的變化是職業人才發展非常迅速

2018年是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創刊25週年。25年風雨發展路,印遇龍也從一名科研新星成長為學界泰斗級人物。對湖南而言,在這25年中,印遇龍覺得變化最大的是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尤其是職業人才的發展非常迅速。“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社發揮了對人才宣傳主陣地的重要作用。”印遇龍說。

印遇龍發現,如今不但高校十分重視職業類人才培養,企業也對人才的培養非常重視。“很多企業都創辦了自己的學校,比如我們相關領域的企業有唐人神、綠葉生物科技等,都有自己的學校或開辦人才培訓班,對員工進行技術、技能的培養,提高人才的素質。”

更讓印遇龍感到欣喜的是,在政府主導之下,全社會掀起了重視人才的良好氛圍。“湖南在引才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比如在企業建立博士後流動站,這就為企業培養人才起到引領作用;‘百人計劃’、‘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等,對引進優秀人才、培養優秀人才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印遇龍感嘆以前許多湘籍人才不願回湖南發展,非湘籍的人才更不願來湖南發展。但如今大家都願意來湘創業、工作。“過去‘芙蓉學者’每年的支持資金是10萬元,‘百人計劃’專家等項目支持資金都大幅度提高,還有一些學校、企業有一些配套的科研經費,支持力度比以前好多了,願意回來發展的人才也越來越多。”印遇龍舉例說。

而且,他發現湖南不僅省級單位及省會長沙注重人才的吸引與培養,許多二線城市也在開足馬力吸引人才,“衡陽、邵陽、常德、婁底等地都非常重視人才的引進,對人才支持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大。”

印遇龍對青年人才在湖南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和寄語,“一定要面向湖南省重大需求來選擇課題、項目,結合實際,為湖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在農業方面,要面向鄉村振興發展生態農業,一是農業面臨汙染的控制和治理,二是優質食品的生產”。

———教師群體篇———

 “給予青年人向上的正能量”

一直以來,《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始終將關注點和出發點落在人才建設與正能量傳遞上。多年前,我的同事就曾因出色的工作而被該報報道過,而這也成了當時的我開始接觸這份專業報的初衷。當我在去年看到袁隆平院士成為該報的首席顧問時,我感覺很驚訝,既驚訝於這份報紙的影響力之深,也驚訝於袁隆平院士對待人才工作的熱忱。

——湖南大學環境工程學院教授 黃丹蓮

 “她牽線讓我成為一名教師”

2017年,我大學畢業,很幸運地回到家鄉長沙進入雅禮雨花中學工作,而這份幸運很大程度是《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帶給我的。正是因為在她的官網湖南民生網上,每天都更新著事業單位招聘信息,我經常登錄查看招聘情況,也獲得了很多最新的學校招聘動態。而現在,我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群初中生的班主任。

在湖南民生網上還能看到許多民生政策解讀,包括與我們教師群體息息樣關的社會保障、工資待遇、職稱評聘,以及教學名師、海外留學、高考招錄等,很感謝這麼一個平臺,讓我們更好地瞭解自身權益和行業資訊。

——雅禮雨花中學 教師 舒湉

 “感謝湖南民生網讓我信息全掌握”

我是一名已經退休多年的鄉村教師,但對於教育方面的政策我一直在關注。對於我們鄉村教師來說,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教給學生最前沿的知識還是有些吃力的。雖然年紀大了,但我還是開始學習如何上網,在網絡上瀏覽最新消息。《人才就業社保信息報》與湖南民生網是我侄女推薦給我的,在這個平臺上我能夠很清晰明瞭地查閱到我關注的問題。尤其是作為一個退休的老教師,我對社保方面的問題也更加關注。有時候在這個平臺上,我自己瞭解到這些信息後還能分享給我的同事,讓我們身處鄉村,卻信息全掌握。

因為有網絡,才讓我們不管身處何地都能隨時接觸;因為有人才報、民生網才能讓與民生相關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

——寧鄉縣矛公橋中學 原校長 肖躍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