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美劇被砍,對追劇無數的老司機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已保存

《終極審判》《西伯利亞》《非凡警察》《瘋狂廣告人》《破產姐妹》……

每一部被砍美劇的背後,都有一群出離憤怒的粉絲。

去年同樣有一部大火的美劇,剛播第二季大家還在翹首期待,沒想到也被砍——

超感獵殺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得知被砍,編劇兼導演的沃卓斯基姐妹仍堅持創作著第三季的劇本,可該劇每集900萬美元(其實比起一些大製作這不算十分昂貴,我們熟悉的「權遊」最終季為1500萬美元一集,「西部世界」更是豪擲1億一集)的製作費,遠遠沒有換來相應的收益。

利益受損,網飛自然沒了耐心,畢竟跟之前的商業預期差距太大。

劇中飾演威爾的演員布萊恩也第一時間轉發了「超感獵殺」的遭遇——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網友們更是一片哀嚎,哭天搶地。

有寫信罵網飛的、有聯名上書的、有搞眾籌續拍的、甚至有積極尋找能夠投資的下家的。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千言萬語匯成一個字:愛。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當沃卓斯基還是兄弟的時代,他們創作出《V字仇殺隊》《黑客帝國》《雲圖》這樣劃時代的作品。

而在拍攝《超感獵殺》的過程中,這對兄弟已經變身姐妹。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性徵變了,可工匠精神沒變。

她們堅持實地拍攝,劇中的主角分佈在全球各地,所以整個劇組滿世界跑。

他們輾轉4大洲,足跡遍佈13個國家,16個城市。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她們要完成的場面調度,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就是對電影來說,也是罕見的。

實地、實景、真刀真槍地來:拍遊行,就去巴西參加真實的聖保羅同志大遊行;然後再去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辦政治選舉,動用了700名臨時演員、200輛車和一架直升機。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更不用說雪山大海,印度歌舞……

雖說最美好的東西都需要成本,可是沃卓斯基姐妹的作品已經超越了影視本身,完全可以說是人類藝術精華的那部分。

這樣極品工匠的作品,應該被特殊對待。

網飛遠遠沒料到《超感獵殺》被砍會引起粉絲這麼強烈的反響,就在包括三哥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抱希望的時候,網飛又跳出來狂刷一波存在感——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大致意思是,我們決定給《超感獵殺》製作時長為兩個半小時的大結局特別篇——

超感獵殺:完結特別篇

Sense8 Finale Special (2018)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資源剛出,三哥連世界盃都放下了,連刷兩邊,然後迫不及待地告訴大家,這兩個半小時到底有啥好看的。

口碑已爆棚,豆瓣9.2,神劇的神就是這麼寫的——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爛番茄新鮮度92%,IMBD9.3分。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作為告別之作,這麼高的評分有情感分的成分當然可以理解。

將長達兩季的電視劇放在兩個半小時完結,劇情節奏明顯倉促,很多支線劇情被砍,主要人物出場尷尬,甚至填坑都沒填完。

在上一季的結尾,沃夫岡被BPO活捉,導致其他人也陷入危機,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於是,其他七人趕到一起,活捉了喬納森和低語者。

完結篇開場時,其他七個人已經聚首巴黎,決定跟BPO交換人質低語者,救出沃夫岡,

秘密藏身地被BPO發現的過程就有些不合理——印度女孩卡拉離家出走並未跟父母商量,導致新婚丈夫拉詹尾隨而至,順便招來了BPO。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而整整兩季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超感八人組,在這兩個小時突然就有能力反殺BPO了。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更別說突然出現的紋身光頭女——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突然無罪的女主善——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不過,這些當然並不影響《超感獵殺》的觀感。

首先,網飛已經明確表示,甚至在影片最後以致敬的方式告訴觀眾,這就是一部“粉絲向”電影,是為了愛《超感獵殺》的所有觀眾量身定做的,

也就是說,這是一份給看完前兩季的粉絲的禮物,並不是最終特別篇的拍攝節奏。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其次,沃卓斯基姐妹幾乎把整整一季(甚至好幾季)的劇情濃縮在了這一個半小時,任誰來拍都會出現上述問題。

而如我們所見,除了支線的缺失和沉穩感的犧牲,特別篇在故事邏輯和前作承接上並沒有出現無法解釋的bug,這已經很成功了。

對這部情感之作,我們能要求,但無法苛求。

就如同生死契闊的摯友臨行前還能抽空和我打聲招呼,高興還來不及,夫復何求?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完結篇依然保持了本劇在設定上最大的腦洞:通感。

劇中的八位主角一一亮相,

黑客諾米,計算機高手,男到女的變性者,同性戀;演員利托,同性戀,影帝;警察威爾,槍械專家;冰島DJ萊利,喪夫失子,純潔小妹;黑道小哥沃夫岡,射擊能力出眾,熟練操控RPG,開鎖專家;黑人司機克普斯,逃跑追人,業餘政客;印度女孩卡拉,化學達人,製藥專家;韓國高手善,格鬥能力出眾,流亡的財團大佬。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他們各有所長,共享感官(包括聽覺,嗅覺、視覺、觸覺、痛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八個人的能力,可以隨意在某個個體展現,是類似突然靈魂附身般的存在。

一個人的快樂,能被放大八倍,同樣,一個人的痛苦,也需要八個人來承受。

如果其中有一人死亡,他們也同樣都會死去。

完結篇中,他們的對手也依舊是那個熟悉的BPO組織,以低語者為首,專門負責獵殺超感人,割掉他們的腦葉並最終對他們實行操控。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完結篇,自然是超感人和BPO最後的決戰,這兩個半小時,就幹了這麼幾件事——

救該救的人,填該填的坑,滅該滅的反派,成全該在一起的人。

只不過在毫無懸念保留的劇情走向下,導演依舊把一部簡單的完結篇,拍出了大電影的感覺。

技術上,它用愈發成熟的蒙太奇鏡頭切換,將全劇最大的腦洞用可見的方式展示給我們。

通感,《超感獵殺》的“魂”,這個晦澀的詞,導演用嫻熟的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在完結篇中給我們最好的詮釋。

行走中的卡拉,突然遇到敵人,會展現沃夫岡的能力,導演用卡拉作為動作的開始,可鏡頭轉至正面特寫,卻出現了沃夫岡——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一氣呵成的武打動作,一直都是沃夫岡的身份在做,直到奪槍射擊後的側面特寫,又出現了卡拉的身影,一旁嚇壞的丈夫拉詹,成了通感的最好見證人——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一系列動作完成後,驚慌失措的拉詹讓妻子教自己怎麼用槍,我們又見到了前後鏡頭中出現兩位人物的調度方法,導演用鏡頭在跟我們強調,教丈夫射擊的妻子卡拉,仍然在使用與沃夫岡的通感。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正是因為這些巧妙的電影語言,讓觀眾秒懂這些難以言傳的概念。

導演想表達的內核,是情感。

《超感獵殺完結篇》再一次將個體的孤獨一一撕裂,為我們創造了精神大同的情感世界。

整個《超感獵殺》的八個人物設定包括了全世界各個角落,從寒冷的北歐到炎熱的印度;

集齊了各色人種,黃皮膚的善,黑皮膚的克普斯,白皮膚的萊利;

涵蓋了各種苦難遭遇,沃夫岡的童年陰影,萊利的喪子,諾米的變性;

涉及到眾多社會問題,同性戀,重婚,宗教,女權……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每份痛苦都代表一種孤獨。

這種孤獨,無人傾訴,只能埋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女孩冰島女孩萊利,為了避世跑去倫敦high歌,嗑藥,用最壞的方式排解自己的孤寂。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印度的卡拉擁有著自己的職業夢想,但傳統家庭觀念又束縛著她的追求,她猶豫是否要為了家人而嫁給不愛的人。

德國的沃夫岡從小混跡黑道,父親的冷酷和暴戾從未讓他擁有過信任和溫情,他甚至還對這父親的墓碑撒尿,憎惡過去。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演員利托女粉絲無數,而自己確是深櫃,事業和自我的認可的矛盾,讓他不斷掙扎。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正像如今社交媒體上的我們,以極其健談的姿態活在網路的虛擬世界,卻在真實的世界裡變得沉默,孤僻,死宅。

而這種孤獨,無法排解。

——直到,“通感”降臨。

《超感獵殺》用感你所感,想你所想,給全世界的孤獨一份最好的解藥。

當利托為自己的性取向掙扎痛苦時,諾米出現在他身邊,對他說——

我意識到最不能原諒的

是我們過於恐懼自己的真實自我時

對自己施加的暴行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當沃夫岡忍受不了BPO的折磨,準備舉槍自殺時,卡拉出現在他身邊,告訴他——

你不能放棄

你不能

現在不行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當卡拉中槍的時候,所有人都替她流淚,儘管這些都是“陌生人”——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他們目睹著彼此的經歷,過著彼此的生活,曾經無法排解的孤獨因為一群相似的靈魂而消解。

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也在別人的世界裡,他們為自己而活,也在為別人而活。

《完結篇》中有一個鏡頭,冰島女孩放了一首DJ歌曲,不同地方的八個人同時聽到了這首歌,雖然都安靜地坐在車上,可感覺早已放飛——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此刻,《完結篇》不再是一部普通的終結,它將共情的浪漫演繹到極致。

這種浪漫,足以給每個觀眾,留下一生難忘的情感體驗。

《超感》依舊給出了排解孤獨的終極要義。

很俗,很土,但卻很真,很純——那就是愛。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家庭,甚至不顧法律的愛。

就像善拿到一次性手機,第一次就想發過去的那個視頻電話——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就像諾米和她的女伴,深夜在埃菲爾鐵塔前的相互誓言——

不可能與現實

只相隔一吻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就像卡拉見到沃夫岡和自己的丈夫拉詹同時在場,使用通感同時和他們擁抱——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就像利托,他可以同時和自己的男伴女伴生活在一起——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導演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為諾米和她的同性戀人在埃菲爾鐵塔舉辦了婚禮,

這段婚禮致辭,才是本劇最硬的內核——

思考人們如何給熟悉的事物

賦予不斷髮展的新含義

並通過這種做法從可預期的熟悉事物上

解放我們的思想

去接受不可預見的事物

證明了我們之間所有的差異

所有試圖分裂我們的勢力

它們永遠無法戰勝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愛的力量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當煙花在埃菲爾鐵塔上空綻放的時候,代表著這部美劇的完結。

可它的故事將會在看懂的觀眾的生活中上演,因為他們擁有了愛的勇氣。

為什麼這部神劇讓那麼多人不捨,不是因為尺度,而是因為匠人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