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客廳誰主沉浮?液晶OLED難敵激光電視!

未來客廳誰主沉浮?液晶OLED難敵激光電視!

“激光電視這個新物種將成‘大氣候’,未來會是一片光明”。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CES亞洲開幕式上透露,海信激光電視正在取得史無前例的市場突破,贏得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高端消費者的認可。由此,一場大屏液晶與激光電視的客廳爭奪戰正在全面打響並快速升級。

隨著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全面打響並持續引爆,大屏彩電市場也越來越火爆。特別是國際足聯宣佈今年世界盃將採用超高清HDR製作後,高清、大屏彩電產品更加受寵。其實,除了球迷,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對於電視機的硬件要求也基本可以概括為這兩點:更大的屏幕和更高清的畫質。

縱觀當前全球彩電市場上的顯示技術百花齊放:LCD、量子點、OLED、Micro LED、激光顯示等各有優勢。然而當這些顯示技術與電視大尺寸化、高清化趨勢結合時,不同顯示技術的優劣勢開始顯現。雖然當前彩電市場的主導仍然是液晶電視,但是在電視消費大屏化的趨勢浪潮下,以及海信率先將激光電視價格推向萬元級別檔次,讓這次因為世界盃而引爆的客廳大屏爭奪戰從一開始就充滿懸念。

激光原本只是一道光,堅持自主技術創新的海信卻把它做成電視,並始終嚴格依照電視的標準做激光電視這個產品。一直定位於激光電視產品經理的周厚健坦言:經過長達11年的堅持和努力,海信已推出80吋到100吋的全系4K激光電視,“激光電視換代首選”正在被更多家庭和消費者接受。

尺寸PK:激光電視是客廳大屏首選和唯一

過去的十年間,全球電視顯示尺寸在以每年2英寸的速度增長,客廳大屏時代已經到來。根據中怡康的推算,2018年前4個月中國彩電市場的平均尺寸已經達到48.3英寸;其中,55英寸零售量佔比達到32.3%,成為名副其實的常規尺寸;65英寸佔比6.8%;70英寸及以上市場佔比1.2%;75英寸及以上產品將延續爆發性增長趨勢,客廳電視選購標準進入“70後”時代。

但是,液晶電視尺寸受上游面板產線的限制,當前10代線最經濟的切割尺寸是60英寸到70英寸面板,10.5代線最經濟的切割尺寸是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但是,在80吋以上屏幕上,液晶顯示技術都無法覆蓋,更不具備成本優勢。

然而,激光電視因為顯示技術原理,帶來在超大屏上具有先天性優勢。作為激光電視領域的開創領導者,海信最早就是從120英寸開始的,現在逐步下探到100英寸,再到88英寸和80英寸,未來還會下探到70英寸。也就是說,與液晶電視尺寸越大,開發難度越大、成本越高所不同的是,激光電視最擅長的就是做大尺寸,並向中等尺寸完美覆蓋。

今年5月海信剛剛發佈的80吋4K激光電視,適宜觀看距離僅需3米,價格不到兩萬,上市僅半月即成為市場上的暢銷爆款,零售額位列所有電視型號第四位。中怡康數據顯示,這款80吋4K激光電視發佈後的第21和22周,海信激光電視在中國80吋及以上的電視市場銷售額佔有率分別達到61%和65%,有效地搶奪75吋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

當前不僅僅是液晶顯示技術,即便是OLED顯示技術,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和上游面板供應的影響,短期內很難突破65吋以上更大的尺寸。良品率、功耗高,以及難以8K化,成為OLED大屏化的三座大山。雖然,理論上現有的液晶面板8.5代線能夠切割77英寸、88英寸面板,但成本非常高,並不具體大規模商業化價值。所以液晶和OLED,在大屏電視市場上並不具備性價比優勢。

這也正是近年來,以海信首的中外企業將激光顯示作為家庭客廳下一代顯示技術主攻方向的原因所在。一方面,消費升級浪潮下,客廳電視的大屏化已是必然趨勢,而激光電視擁有先天性大屏基因,自然成為首選;另一方面,彩電市場的價格競爭日益白熱化,中小屏價格持續走低,企業只能向大屏幕進軍。

技術PK:激光顯示色彩更自然更護眼

畫質好、高清、護眼,是除了大屏顯示之外,消費者選擇電視機最為關注的要素。激光電視作為第四代顯示技術的黑科技產品,相比於液晶電視,對高質量的畫質和更自然的視覺效果,也有持續的迭代升級。

眾所周知,液晶電視是採用被動發光,使用LED二極管作為背光光源,通過輔助光學模組和熒光粉對光線的控制力來達到較為理想的顯示效果,目前LED電視最高的色域覆蓋率是62%。而激光電視是利用半導體泵浦固態激光工作物質,產生紅、綠、藍三種波長的連續激光作為彩色激光電視的光源,通過電視信號控制三基色激光掃描圖像。其色域覆蓋率理論上可以高達人眼色域範圍的90%以上。

色域覆蓋率的提高,不僅可以使整個顯示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有層次感、通透的感覺。同時畫面的清晰度也會隨著色彩飽和度的提高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相比於液晶電視的被動發光,激光光源會根據鏡頭前物體的位置遠近選擇是否工作,也能克服人眼長時間觀看熒光粉產生的熒光色所造成的不適感。

接近自然光更護眼、激光顯示壽命長,以及功耗低,顯示亮度已經與液晶接近,這些共同成就了今年以來,激光電視機在消費市場的強勢引爆。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正是當前OLED和液晶電視最大的技術瓶勁和軟肋。

近年來,數字視頻製作技術飛速進步,作為電視核心的顯示技術反而成為產業鏈上進步慢的環節,現有的顯示技術畫質已經無法真正“打動”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更不足以撬動消費者換機的剛需。畫質作為是未來大屏幕競爭的焦點,海信堅信激光顯示技術將掀起一輪顯示技術的創新高潮。

價格PK:激光電視擁有無法媲美的性價比

兩年前,海信推出全球首款100吋4K激光電視時,市場零售價在6萬左右。然而,從去年開始,除了海信不斷迭代,相繼推出88吋、80吋等多款新品,長虹、小米、華錄、暴風、堅果、小帥、明基、索尼等廠商也相繼加入這一領域,推動激光電視市場的繁榮、消費的教育、技術的創新和產業鏈的完善。

都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眾多廠商的加入會讓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和供應鏈的不斷完善,這將進一步拉低激光電視的價格。今年5月,作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通過“技術進一步、價格降一步”的策略,海信推出售價19999元的80吋L5激光電視新品,全面打破激光電視市場普及的價格門檻,降低消費者擁有超大屏激光電視的價格門檻。

激光電視這一價格與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相比,又具有性價比優勢。家電圈調查發現,100吋液晶電視價格在30-50萬左右,而80吋左右的液晶電視,零售價也在四五萬,而激光電視已經達到1-2萬,這種價格差對用戶來說非常大。也就是說,液晶電視在65英寸、70英寸市場具有價格優勢,但是到了100吋以上尺寸段,激光電視的價格競爭力就體現得更明顯。

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電視廠商的加入,激光電視的上游元器件採購成本會越來越低,其產品價格下降的潛力也會比液晶電視更大一些。目前,超大尺寸OLED電視、液晶電視價格較高,暫時看不到能夠成為主流的機會。激光電視的價格已經下降到萬元標準,如果海信接下來再推出70英寸左右的激光電視,價格可能還會拉低。

屆時,激光電視的市場銷量可能飆升到百萬臺級別。那麼,取代液晶電視,佔領未來客廳主導地位的日子也就不會太遙遠了。中怡康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激光電視滲透度從2014年1.2%,2015年3.9%,2016年15.2%,一路上揚後於2017年達到42.8%,2018年一季度達到45%。其中,今年一季度,海信在激光電視市場零售量佔比達到93%,一枝獨秀。

激光電視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新品類、新產業”,並正在“重構”整個電視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不過,周厚健公開承諾,百花齊放才是春,海信絕對不吃獨食,願意與全球夥伴一同努力,推進激光電視的快速迭代發展,向更小尺寸、更高畫質的產品發力,使激光電視在更多尺寸段上實現其他顯示方式電視的替代。最終讓中國成為激光電視大國,並引領世界激光電視的發展。

雖然,在55吋、65吋的中小屏市場上,液晶電視當前佔據主導地位,並而且OLED電視的衝擊。然而在彩電大尺寸化和高清化趨勢下,以及激光電視的價格與液晶電視達到一個交匯點,且性能卻更優後,那麼未來客廳的主角將全面易主!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