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快樂教育理念,曾經風靡全國。

很多對快樂教育一知半解的人,會覺得快樂教育,就是要釋放孩子的天性,給孩子減負,不給孩子施壓。父母不要再當權威父母,要低下身來跟孩子做朋友,以孩子的快樂為重。

但我卻覺得,這是天大的誤會

1

我以前的鄰居,就特別信奉“快樂教育”。兩口子對兒子,簡直比朋友還平等、自由。

兒子放學回家不想做作業,媽媽也不管:現在小孩太辛苦了,在學校學習一天也夠了,你看人家國外下午很早就放學出去玩了。

兒子週末不想去興趣班,媽媽也同意:一星期學習五天太累了,週末想打遊戲就打吧,就當放鬆放鬆。

兒子考試不及格,媽媽也很淡定:他才上初中,還沒開竅,大幾歲就知道自己努力了。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爸爸就更信“快樂教育”了,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我們不給孩子壓力”。

他們家兒子,小日子倒是過得輕鬆,但中考一來,考不上,最差的學校都不接收他。

14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會,最後只能去便利店打工,鄰居這才著急,後悔不已。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我不相信教育是快樂的,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

優秀的父母,不會在孩子未成年之前跟他做朋友。

理由很簡單,0到18歲,孩子在接受基礎教育。學習一開始就是違背快樂原則的,但沒有捱過學習的苦,也沒法收穫知識的快樂,長久的快樂。

去了美國,才知道西方的快樂教育和雞湯黨灌輸的快樂教育,根本就是兩回事。

米粒爸高中就是在美國讀的。去之前,他一直以為,中國的應試教育就是苦逼又沒用,美國的教育能讓人輕輕鬆鬆就學到東西。

米粒奶奶也堅信這一點,把米粒爸送進美國的公立高中。

米粒爸一進公立高中就撒歡了,上課隨便聽聽,都能得到老師的大力表揚。下午三點就下課,米粒爸還不知道去哪裡玩,他那些黑人同學已經在街上混,抽菸、喝酒、泡妞、吸大麻。

米粒爸在國內的中學,拼死讀書,也就能考個中等偏下,在美國,瞎蒙瞎混也總能考第一。

他找輔導員談心,才發現,這個學校過去十年,壓根沒培養出一個能去頂尖學校的學生。

美國公立中學受政府撥款,留學生簽證在公立中學只能讀一年,之後只能轉學或者回國,而其他當地學生的出路,不是去讀最普通的州立大學,就是去當技修工人,還有相當一部分去餐廳端盤子。

熟悉我的人也知道,後來米粒爸自己找到一間私立學校的校長,憑著一腔孤勇感動了對方。

成功轉學私立學校之後,米粒爸發現,真正的精英教育才不是簡單的鼓吹快樂。

老師的要求非常高,佈置的作業、論文常常壓得他們凌晨都做不完。一天只能睡四五個鍾,國內的孩子大多隻是苦高三一年,美國的孩子常年如此。

同學更不一樣,他們也愛玩,但不是下完課去抽菸、喝酒、泡妞、吸大麻,他們的玩法是辦畫展、開音樂會、搞網站、出書。一到下課,他們都扛著樂器、抱著畫冊,趕往下一個補習班。

暑假呢?這些同學有的去哈佛耶魯、劍橋牛津、斯坦福修暑假學期;有的去埃塞俄比亞和不丹做志願者;有的去新幾內亞考察動植物和棲息地;有的去新西蘭的觀星小鎮觀測天文……

沒有一個遵循天性,在家葛優躺打遊戲的。

私立學校這些同學,高中畢業之後都去世界級頂尖的大學,最差的也是上了最好的州立大學。他們墊底的,那些公立中學的踮起腳尖也靠不到。

這個世界特別公平,不管美國還是中國,孩子要真正學到東西,都必須經歷痛苦。

《斯賓塞的快樂》裡明確提出:“孩子的快樂當然有各種各樣,多數是沒有任何社會目的或目標的,教育則是引導孩子獲得‘有目標的快樂’。”

快樂教育,說的是教育形式的輕鬆活潑,但沒有人能嘻嘻哈哈哈就掌握技能,嘻嘻哈哈之後沒有沉澱,教育的意義就落空。

快樂教育的核心,是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是一種非常高的要求。

很少家長能做到快樂教育。有了米粒,我最大的改變就是開始崇拜人民教師,教育實在是一件太頭疼的事情。快樂,更是一項難上加難的藝術。

我瞭解到的,能實現快樂教育的家長,也就作家劉墉。

他兒子劉軒,中學那會兒整天無心向學,就想當個賽車手,成績都跌到C級(A是最好的,B其次,C及格,D不及格)。

劉墉跟兒子約定:“你要是能考到0分,你想當賽車手我不攔著你。”

劉軒瞪大眼睛:“真的?你沒騙我,媽咪可從來都說要考A。”

劉墉說:“這一次,爹地說了算。”

劉軒為了賭贏,使勁兒學習,但接下來幾次亂答還是能拿到C,要考0分其實特別難,瞎蒙也難保蒙對幾道。

一年後,為了把所有題都做錯,劉軒掃清所有知識盲點,考了個0分。拿到成績單時,劉墉卻開香檳給他慶祝:“恭喜你,有本事考A的學生,才能考到0分。”

劉軒才知道:“又被你耍了,哈哈哈哈……”

這只是劉墉教育中的一個小插曲,他特別擅長用讓孩子快樂的方式,激勵他們不斷突破自我。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劉軒青出於藍勝於藍,考上哈佛,讀了博士,出了書,開了風靡網絡的心理課程。

養兒方知教育難。育兒這件事,我特別認慫,普通人教育孩子,沒辦法讓孩子學的當下特別快樂,這很正常。

在我看來,散漫自由,是短時的快樂;而深深紮根於某件東西,感受到它的樂趣,則是長久的快樂。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去體驗後者的快樂。

木心曾說:“先忍受,後享受。”

教育,本來就有很多時候是違背孩子的天性的,往後的人生更有許多事情也是反人性的。這大多在於家長怎麼去引導孩子。

我覺得,這四個法寶越早灌輸給孩子,孩子越能感受到長久的快樂。

規則意識

前幾周去深圳參加一個教育沙龍,認識一個教育精英說女兒這次沒考好,要接受懲罰。一問才知道,他家女兒考了95分,滿分是100分。

我說:“你這也太嚴了吧。”

他說:“她考試前不想複習,我說可以,那你要考98分,我就不每天逼你學習。這是我們之間的規則,沒辦到就要接受懲罰。”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因為以前每次約定,都嚴懲分明,所以女兒輸了也心甘情願。

該學的時候,你得好好學,這些經歷痛苦才能得到的快樂,誰也沒法直接帶給你。

該玩的時候,你可以好好放鬆,這是我們之間的規則。

守規則的孩子,往後的人生會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尋找快樂。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時間觀念

我閨蜜的小孩,從小就拖延症,碰到不會做的難題,就撒嬌:“媽媽,太難了……”

媽媽一開始也哄他,小孩當時情緒是得到安撫了,但作業就拖到半夜還沒做完,小孩補作業,大人熬夜陪伴,一家都累得發慌。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後來,媽媽不簡單督促小孩,乾脆和他一起學習。小孩注意力難以集中,媽媽就跟他約定好,我們40分鐘一起完成一件事,就可以休息一會玩個小遊戲。

那40分鐘,閨蜜處理辦公文件,小孩完成單科作業,完不成的就沒飯吃。

很多媽媽都會心慈手軟,但閨蜜出身軍官家庭,從小過貫了鐵令的生活,對小孩特別狠得下心。

小孩餓了幾次之後,完成任務的時間觀念強了不少,自己學進去了也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抗挫商

很多孩子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因為學到不會的,就本能逃避。

我表妹就這樣,小學是學校裡數一數二的優秀,去了一所重點中學,反而開始無心向學。

一開始,舅媽也逼得緊,老以為她談戀愛了。後來才知道,表妹是因為在新學校找不到存在感,以前隨隨便便就考第一,現在卯足勁讀也只能是中等。

加上每次給成績單,舅媽總是唉聲嘆氣,表妹就更加挫敗:這麼努力才考這樣,不如不學。

美國著名教育大師保羅·斯托茨提出一個概念,抗挫商。表妹這情況,叫抗挫商太低。

後來,我跟舅媽說了抗挫商是怎麼回事。

舅媽調整了戰略,每次表妹吐槽學習不容易,舅媽都耐心鼓勵她、包容她。表妹考得不好,舅媽也說:“學習的路還長呢,你別盯著這幾次失敗的看。”只要看到表妹認真學習,舅媽就積極鼓勵她,不誇結果,誇她努力的細節。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都是橡皮泥,多靠家長怎麼去拿捏教育的分寸。

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只是不功利地盯著教育的結果看,孩子也會認真學習,但不過分沉溺於那些成績上的失敗。

人生的風雨還長著呢,能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情商最高的,但一定是抗挫商最高的。

知道怎麼從挫敗中走出來,也就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保持快樂的鑰匙。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美感

人生的幸福,往往不在功利,而在於那點非功利的樂趣。而這樂趣,就是審美層面的。

有一次後臺有媽媽給我留言說:

特別遺憾小時候學鋼琴,貪玩沒堅持下去,父母也不管:反正學音樂的,全世界幾個能成為郎朗?小孩子想玩就玩。

於是,她沒有學成。人到中年,很遺憾,生活除了努力掙錢,相夫教子,缺少一點美感,也少了一點獨屬於自己的快樂。

後來有了女兒,女兒對舞蹈有興趣,她就帶女兒去學。女兒寫字有天賦,她就給女兒找書法老師,用心栽培。

女兒偶爾有倦怠,她也耐心鼓勵女兒,可以學少一點,學慢一點,學差一點,但要堅持下去。

優秀的父母,不會輕易跟孩子做朋友

她說:“也不指望丫頭能成舞蹈家、書法家,但美感這東西,沒個十年二十年的積累,薰陶不出氣質,感受不到深層的趣味。希望女兒能慢下性子,感受到我沒有感受到的美的快樂。”

無用之用,是為大用。年少無用的美感培養,也許就是他一生無限快樂的源泉。

有很多育兒理念,都倡導要守護孩子的天性,給予孩子自由、平等的尊重,和孩子做朋友,這似乎成了鑑定新時代父母的標準。

與之對應的“管教”、“約束”這樣的詞彙,彷彿成了父母不民主的魔咒。

但實際上,不給孩子進行適當的約束和指引,孩子很容易就會走偏,甚至是鑄成大錯。

別讓自由、平等變成了孩子懶散、不思進取、為所欲為的藉口。真正優秀的父母,他們對孩子很關心,但同時也有嚴格要求,絕不是縱容、任由其自由懶散、毫無規則。

嚴格不是打罵,不是一味斥責,而是對孩子的行為和習慣有所要求和指引。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這是教育孩子不變的信條。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