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冬逐更籌盡,春隨斗柄回。伴隨著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砥礪奮進的2017年即將握別相送,蓄勢待發的2018年就要扣門而來。

1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歸來仍是少年——溫學長在周口店與地大師生出野外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2017年7月5日,前總理溫家寶到了位於北京周口店的地大實習站,與師生合影、握手,晚上在操場給同學們做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講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講到徐霞客,講到現代地質學家,並回答了現場同學的提問。

溫學長又與王成善、金振民、殷鴻福三位院士及地大教授們,40多名同學一同出野外。據現場另一位女同學說,他精神狀態特別好,跟他們一起爬了太平山南坡。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2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趙鵬大院士與兒子美好相聚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2017年8月12日,第二屆中俄文化藝術交流周開幕式《中俄藝術家大聯歡》在美麗的冰城夏都哈爾濱拉開帷幕,向中外來賓奉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文藝盛宴。

3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90後女副縣長"成網紅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近日,一則主題為“90後女博士掛職副縣長”的新聞在網上持續受到關注。

這位26歲女縣長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2屆本科畢業生。本科畢業後被保送至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型碩士)社會與人口學院經濟學專業,碩博連讀。2015年,她以國家公派名義成為該校與美國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今年6月,在人大2017屆畢業生代表座談會上,她作為畢業生代表發言。今年8月,作為陝西省2017年定向招錄選調生,鄭睿臻被分配至周至縣掛職擔任副縣長。

4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西北大學迎來19歲地質博士生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8月29日是西北大學太白校區2017級新生的報到日,地質學系迎來了一名年僅19歲的博士研究生新生範焱。

範焱1998年出生,家鄉在山西大同。他母親是大同市一所幼兒園的老師,據她介紹,兒子從小就很聰明,一首古詩,很快就能背得爛熟。2013年,15歲的範焱以優異的成績順利考入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由於在校期間成績優良,範焱獲得了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機會。本該保送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的他,卻又選擇迎接人生的新挑戰——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西北大學地質學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自2011年開始招收本科直博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範焱是地質學系2017年招收的5名直博生之一,專業方向是地球化學。”西北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寇楠介紹。

5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美女學霸本科畢業“直博”劍橋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本科還沒畢業,就拿到了英國劍橋大學地球科學博士項目的offer,還拿下了12萬餘英鎊(合人民幣100餘萬元)的全額獎學金,此名額全國僅30個。創下這些記錄的,是中國地質大學李四光學院的大四女生王瑞雪。

21歲的王瑞雪是一名真正的“學霸”,自小愛好自然科學的她,大學成績非常優秀,專業課程平均分都在90分以上,曾多次獲得各種獎學金。每週她僅休息一天,此外都是過著宿舍、教室、自習室三點一線的生活。

申請劍橋則是一個偶然。王瑞雪無意中得知,申請牛津、劍橋需要平均分90分以上,“去劍橋肯定很難,但既然我有資格,為什麼不試試?”抱著這種心態,她積極為自己增添砝碼:一年半時間裡,她在日常功課之外,拿到了106分的託福分數、在《地球科學》上發表一篇論文,還獲得了國家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

6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400公里高空顯現的雲南神奇地質景觀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飛龍在天”——雲龍水庫

2017年10月20日,《雲南省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在昆明發布,1642.2萬個圖斑構成的海量地理國情數據,首次全面準確反映出雲南地理國情“家底”。

這次普查採用了航空航天遙感、全球導航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在這次地理國情普查中,工作者還收集了不少神奇的自然人文景觀遙感影像。圖片是遙感衛星從400多公里的太空拍攝

從這個高度看仔細端詳美麗的雲南,發現偉大祖國深藏的美麗!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大自然的調色板”——東川紅土地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油畫”——尋甸小黃坡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我是一片葉”——永仁縣中和鎮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人家還是個寶寶”——劍川劍湖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兩條魚兒”——西雙版納曼聽村

7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驚世奇觀!陝西甘泉現“羚羊谷”黃土高原地質奇觀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位於陝西省甘泉縣雨岔村的峽谷,是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地質奇觀,峽谷造型獨特,地形陡峭,幾乎可以與美國的羚羊峽谷相媲美。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也是著名的攝影景點。羚羊峽谷如同其他狹縫型峽谷般,是柔軟的砂岩經過百萬年的各種侵蝕力所形成,而甘泉縣的峽谷和美國的羚羊峽谷極其相似。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8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教授野外地質考察發現重慶絕美雕巖谷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近日,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學院教授嵇少丞與重慶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曾衛聯合組織的野外地質考察組,在重慶市江津區李市鎮境內發現一條近兩千米長的雕巖谷(Gorge of Sculptured rocks)。該谷猶如濃縮的美國猶他州錫安國家公園的窄道峽谷,發育交錯層理的黃紅色砂岩被上萬年急流挾帶的砂礫研磨鑽掘出無數個圓柱狀的壺穴(Potholes),它們彼此貫通在基岩中,形成巖壁光滑、形態複雜的連續河道。這兩位合作考察的教授把他們新發現的這個雕巖谷命名為“龍吟雕巖谷”,因為它位於李市鎮龍吟村的轄地。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9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陝西發現我國最大丹霞地貌景觀帶

南北長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近日從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獲悉,地質工作者通過開展地質遺蹟調查,在陝北及渭北地區發現了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專家表示,該發現將引發對我國丹霞分區、丹霞地貌類型的重新認識。

據悉,陝西省此次發現的丹霞地貌景觀帶南北長750公里,東西寬10公里至70公里,主要分佈在延安甘泉、志丹、安塞以及榆林靖邊、神木、府谷一帶,另外在銅川照金、咸陽旬邑、寶雞陳倉等地也有分佈,出露面積達4000餘平方公里。景觀帶由北向南呈“S”狀展布,形成了黃土高原上一道紅色的地質遺蹟景觀帶。該丹霞地貌地層為下白堊統洛河組,以谷系形式成群連片出現,有別於南方丹霞的地貌景觀。同時,這一丹霞地貌形態多樣,有天井式峽谷、狹縫式峽谷、巷道式峽谷以及孤峰、天生橋和石蘑菇等多種類型。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10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江西首次發現大規模鈣華地質景觀資源

回眸2017,地礦界十大趣聞

據江西省地礦局901地質大隊介紹,近期該隊在江西蓮花縣坊樓鎮羅市村勘查發現了外延面積約1.8平方千米的鈣華地質景觀資源。鈣華臺地北面靠高山,東、西、南三面環崖。高臺之上,溪流密佈,遇豐水期,更有大水漫臺之壯麗景觀,形成的瀑布群數公里之外清晰可見。據江西省地礦局地質專家尹國勝等介紹,區內擁有古鈣華臺地、陡崖(陡坎)、天坑等岩溶地貌,且溪、瀑、泉、暗河兼具,水體景觀豐富,構成了獨特的多層立體空間地質結構景觀。這處在華東地區較為罕見的大規模古鈣華臺地與古鈣華溶洞地質遺蹟,不僅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可供旅遊開發;且對分析還原當地乃至贛西地區的古氣候變化及地質環境條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鈣華”,被譽為自然綻開的花朵。它是一種主要由碳酸鈣礦物組成的沉積物,一般由泉水、河流障、湖泊以及沼澤鈣華沉積形成。鈣華群具有較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在國內外備受旅遊者青睞。同時,鈣華具有很高的地質學科研價值,從碳酸鈣沉積反應的熱力學、動力學和晶體生長等微觀過程進行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鈣華沉積機制,併為鈣華景觀科學保護提供理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