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昨日,暴風集團的股價跌破14元,收盤13.66元,總市值僅為45.01億元。可謂“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2015年3月,暴風科技A股上市,一度創下40天裡36個漲停,2個月內近50倍漲幅,最高時飆升至327元每股,市值高達369億。當前的股價,與三年前的最高點相比,跌幅近96%。

本月月初,暴風集團發佈定增方案,公司擬通過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5000萬元,用於互聯網視頻用戶服務支持系統項目。而在上個月的9日,暴風集團才向證監會申請撤回18.42億元的再融資申請。

外界傳來“5000萬迷你融資杯水車薪”“營收下滑”“償債缺口”等各種質疑聲音,對此,暴風急忙回應“傳聞內容不屬實”。

但不管怎麼樣,風光已不再,缺錢也是真的。面對資金問題,馮鑫曾多次質押股權。截至5月31日,累計質押股份 6705.1萬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佔公司總股本的20.35%。

業界不少人將暴風集團稱作“樂視的學徒”,還給馮鑫貼上了“下一個賈躍亭”的標籤。那麼,暴風如今究竟遇到了怎麼樣的困境,為何股價一直暴跌,是否在戰略上犯了什麼錯?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劉國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管理學院 副教授

蜻蜓FM《20堂課講通商業創新思維》主講人

在資本面前,暴風失去了初心

馮鑫與暴風今日陷入的泥沼,其實幾年前就自己挖好了。

暴風影音以前的確是一款體驗感非常好的播放軟件,但幾年前因為其裹挾用戶的一系列“流氓式”行為,我已經卸載了。問了身邊幾個朋友,情況非常類似。公司的市值在短時間可能跟業績無關,但是它最終一定是由其能代表的價值支撐的。

在我看來,造成暴風今日的窘況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

第一是不尊重用戶。2009年年初,暴風影音每天使用用戶超過2200萬,總用戶數直逼2億。此後,暴風就開始裹挾這批用戶,開始為快速實現變現而無視用戶體驗。

為了快速實現戰略宏圖,在暴風播放器上綁定進了各種所謂的生態產品,把產品變得極其“笨重”,無論是界面設計還是其他業務的生硬連接,都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打擾,嚴重影響用戶的觀看體驗。如果一個產品其核心的功能體驗感都消退得如此嚴重了,生態戰略的建立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第二是“暴發戶”式的拓展業務。今天的暴風形成的龐大身軀,實際上是其有錢時“亂吃亂喝”形成的虛胖。股市行情好時,暴風以控股和參股形式進行了多元化佈局和擴張,包括影視、音樂、體育、遊戲、VR、互聯網電視、金融、秀場、國際化等等。有些業務完全脫離資源能力,脫離了主營業務的發展,為“吸血蟲”。

第三是很多風口機會沒把握好。暴風以視頻工具軟件起家,單品很牛,跟快播難分伯仲。本來快播觸雷,讓暴風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機會。但在長視頻領域被愛奇藝、優酷、騰訊等捷足先登,又錯過了短視頻彎道超車的機會,讓抖音、快手等搶佔了先機。

想學雷軍玩硬件,押寶互聯網電視時已是一片紅海,不僅被互聯網出身的小米、樂視壓制,還被回過味來的傳統電視機制造企業智能化追趕。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關於暴風的今後發展,我給幾個建議:

一是重新回到提高核心產品播放器的體驗上來,讓用戶重新找回對暴風產品的信心。在保證核心產品體驗的前提下,其他不打擾用戶的生態業務再逐層展開。

二是壯士斷腕,去掉非核心業務,精簡產品線。對於那些需要大資本長期投入的業務,暴風應該果斷去掉,比如影視、體育等。這些業務一方面需要巨大持續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很難在眾多頭部玩家的圍剿下取得競爭力。

三是謹慎選擇未來業務。商業是有節奏的,再熱的概念產品在整個商業生態系統條件沒有成熟之前,對於小企業來說都是沒有效率的。暴風目前投入的VR、AI等方面的業務,資本很難支撐到用戶習慣形成的時間。可以考慮跟一些頭部公司合作,做其中的部分“零部件”。短視頻對於暴風來說,還是有機會的。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丁道師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

原速途研究院院長

希望市場對新技術和創新企業

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在我看來,暴風影音的戰略沒有問題。但這家公司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資金問題,包括質押股份在內,是因為做了很多事情,都需要大規模資金的支持。當質押股份去發展業務時,導致了市場情緒波動,導致了股價下跌,在市值層面元氣大傷。

第二個問題是節奏快了點,之前經過十幾年,暴風影音完成了從本地播放工具到互聯網播放工具的進階,上市後,開始做電視、VR、體育等一系列業務,佈局的速度快了很多倍,但公司高管能力能同步跟上嗎?這也是當前中國幾乎所有互聯網企業發展中都會面臨的問題。

如果這家公司能通過質押股份、融資等方式挺過難關,就會遠超之前的發展增幅。但目前看來,輿論、股市的表現都很不利。這時就要看暴風自己的選擇了,要想進,風險就很大;要想緊縮,業務會更健康,但發展勢頭會放緩。這是一個兩難全的選擇。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選擇前者,進一步去發展。當然,如果是李國慶這樣的保守派企業家,應該會緊縮業務。但這都是假設,我們無法知道暴風下一步會做什麼。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還是希望市場多給企業創新和擴張一些容錯的空間。美國的幾大科技巨頭,無一例外都是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中起來的。相對而言,美國社會更能包容犯錯,美國的微軟系統和英特爾CPU,就是在包容犯錯的資本和環境支持下,無數人試錯後的結果。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戴劍

弘驥資本合夥人、驥智諮詢合夥人

商學院教授、私董會教練

從暴風的一些收購來看

並沒有從核心競爭力出發打造生態圈

在我看來,公司制定戰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觀察研究未來3-5年公司所處的行業和競爭對手,做好公司外部環境的分析。第二步是做好公司內部的戰略,其中包括公司、業務、職能三個層面的戰略。

人生沒有如果,但假設我是當年暴風影音的CEO,我會基於行業研究,找到自身的戰略長板,進行上下游或相關生態圈的延伸。

制定戰略後,實施路徑也很重要,這在我的飛機理論當中叫做戰略落地體系,主方向感。在我看來,一家企業要獲得持續成功,有這樣一個公式:“企業持續成功=戰略×組織能力×資本”。

就像是一架飛機,左邊的機翼是對內管控,就像金剛鑽;右邊的機翼是對外的資本運作、產業整合、對外投資,飛機的機身主方向感,兩翼主平衡感。

作為局外人,我無法評判這家公司的戰略,相信其在制定戰略時,也聘請了外部顧問,加上高管團隊的研究討論。只能說,一家公司在制定戰略時,必須站在未來看現在。

3年股價暴跌96%,誰來為暴風影音支個招?

很多企業家在一開始就想打造一個平臺或打造一個生態圈,卻忽略了很多要素。

制定戰略前,不妨捫心自問三個問題:

我的產品和服務究竟滿足了客戶什麼需求?解決了客戶什麼痛點?這些痛點和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還是自己臆想出來的?用戶真的需要這麼多產品、服務和平臺嗎?

把這三個問題想通,並且從頭走到尾,那麼一家公司在制定未來戰略規劃時就會相對清晰。目前,從暴風的一些收購來看,並沒有按照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來打造它的生態圈。

就拿做視頻來說,暴風跟騰訊這樣的公司又不一樣,騰訊、阿里已經佔據了我們的生活和時間,會有很多流量的導入,暴風做視頻和騰訊做視頻,一個是在地上想上天,另一個是在天上想落地,顯然是後者要容易得多,因為勢能大。

對於馮鑫本人,我並不太瞭解,以我作為企業家教練的身份,我對企業家有三點建議:

企業家的高度和格局決定了公司未來能走多遠。

企業家需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以謙卑的姿態吸收新東西,不能固守在條條框框和成功的光環中。

企業內部管理和外在資本需要平衡,就像人的身體,首先要強身健體,否則吃再多的補藥也是一種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