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報」移出庫區新天地——漢陰“一扶三帶”讓庫區移民獲發展新機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移出庫區新天地 ——漢陰“一扶三帶”讓庫區移民獲發展新機

任何一項工作的創新,從推廣到群眾認可,總是凝聚著沉甸甸的汗水。

初夏時節,放眼望去,漢陰觀音河庫區煙波浩渺,湖水清澈碧透,周邊移民生態產業方興未艾。

要說脫貧攻堅主戰場的看點,這裡一點兒也不遜色。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漢陰縣的移民開發工作圍繞中省市精準扶貧政策,結合脫貧攻堅總體部署和農村“三變”改革相關要求,把握重點,力抓關鍵,不斷創新,推行“一扶三帶”模式,即移民政策扶持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帶動庫區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帶動移民戶增收,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移民扶持資金效益,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又一創新做法、典型經驗。這一模式不僅促進了庫區經濟發展,還為群眾增收致富和貧困移民精準脫貧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前不久,該縣“一扶三帶”做法受到市移民局的高度肯定,併發出通知在全市推廣,省移民辦也因此來漢陰調研,並給予高度評價。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從去年至今,漢陰已扶持市級產業園區2個,縣級產業園區10個,吸納貧困戶和移民戶股民438戶,落實政策獎補資金370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達到了促進庫區產業良性發展,讓移民群眾得實惠,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精準施策,夯實庫區移民脫貧致富基礎

漢陰是漢江上游集中水源涵養地,在確保南水北調安全供水的基礎上,抓好庫區移民脫貧致富意義重大。

庫區移民群眾脫貧增收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把群眾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解決好,又要把長遠發展規劃好、落實好,還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針對庫區移民群眾致富困難多、條件差、底子薄、致富慢的現狀,漢陰縣委、縣政府和移民主管部門高度重視,科學研判,靠前部署,精準施策,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整合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創新工作方法,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充分用活移民政策,讓“一扶三帶”模式落地生根。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讓政策發力。圍繞 “1533”發展佈局,依據省市大中型水庫後期扶持政策規定和《漢陰縣2017年移民庫區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在全縣水庫移民村組大力扶持發展茶葉、核桃、魔芋、藥材、黃菊、果蔬等生態種植、養殖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凡符合扶持辦法接受扶持的產業園區和專業合作社,在土地流轉和勞務用工上,除按當地正常協議支付租金和勞務工資外,還要把流轉土地和勞務用工中的移民直補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吸納為股民,每年拿出一定資金進行帶動和紅利分配,以破解他們脫貧和持續增收問題。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讓措施到位。對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要求他們必須把土地流轉中的貧困戶和移民直補戶作為股民(土地流轉金根據群眾意願也可作為股金入股)、必須把當年務工在50天以上的貧困戶和移民直補戶作為股民,吸納的貧困戶和移民直補戶股民最低不得少於10戶。各產業實體與縣移民局簽訂書面扶持協議,並保證遵守股民紅利分配義務和長期帶動移民戶貧困戶增收脫貧,否則將按協議依法追回扶持資金。同時,及時組建以移民戶為主的資金使用監督委員會,以共同監督園區給貧困戶和移民戶股民的分紅兌現。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讓群眾心裡有底。該縣移民開發局局長蔣孝軍介紹:“對產業園區和專業合作社,每年年底對勞務用工股民進行工資結算,在工資總額上增加10%的工資作為紅利分配,使每個股民每年多增收1000元以上。這種辦法極大地提高了移民戶和貧困戶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實現了‘農民土地+勞務+股份’多途徑收入,使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 ‘三變’改革真正活起來,確保在庫區移民工作中有效落實。”

這些創新做法,讓移民群眾感受到時不我待的發展良機。

“要結合‘三變’興產業,聚焦政策選產業,依託優勢選產業,依託龍頭選產業,把‘三變’改革作為助推全縣產業有效發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強力引擎。”漢陰縣委書記周永鑫在多次調研移民貧困村的工作時這樣表示。

壯大產業,拓寬移民增收渠道

漢陰縣的部分鎮村分佈在南北中高山區,交通和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產業結構長期以來受封閉經濟圈的制約,發展很不平衡。觀音河、漩渦、漢陽三鎮是移民集中區,其貧困村

移民群眾主導產業發展緩慢是脫貧致富的最大瓶頸,23個貧困移民村中有6個重點貧困移民村。針對實情,漢陰縣積極作為,先後爭取水庫移民各類項目53個、資金890.76萬元。

如何用好這些項目和資金?作為縣移民開發局局長的蔣孝軍,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我們每年能爭取到的資金有限,而貧困移民村需要扶持的項目量大面廣,錢必須用在好的項目上,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一個節點踏著一個節點幹好,才能讓移民群眾真正脫貧。”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漢陰縣金蕙蕎金絲皇菊種植產業園位於觀音河鎮觀音河村3組,是以種植金絲皇菊和黃菊生產加工為一體的生態循環觀光農業園區。園區流轉土地200畝,其中金絲皇菊種植100畝,黃菊種植100畝。

通過扶持,近年來該園區產業發展穩步推進,區域內貧困戶得到了實惠,園區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園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步提升。對此,園區老闆王飛充滿信心地介紹:“下一步,我們這個園區將把金絲皇菊和黃菊擴大到1000畝,同時完善觀光道路、引水渠道設施、電力設備、辦公用房,實現產值1500萬元。”

“像金蕙蕎金絲皇菊種植產業園這種不光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方向,而且還能帶動貧困戶、移民戶增收致富,我們會加大對此類產業的扶持力度,讓他們發揮出更大的帶動作用。”蔣孝軍說。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漢陰縣林豐油用牡丹專業合作社位於觀音河鎮合心村8組,合作社流轉土地450畝,通過政策的支持,現已種植油用牡丹400畝、富硒蓮藕50畝,集遊客接待、農家樂休閒餐飲、林下養殖為特色的一體化生態觀光、休閒、遊樂綜合性山林經濟示範園。

正是通過移民政策的扶持引領,漢陰縣群英仙毫茶葉專業合作社、杜家埡茶葉園區、南山天池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觀音河鎮富硒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觀音河鎮茶葉種植基地等都在不斷髮展壯大,成為所在庫區鎮村的產業支柱和發展的強力引擎。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帶動貧困戶以林權抵押、扶貧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貧困戶的“小手”,實現合作社與貧困戶互惠共贏。”縣長劉飛霞總結說。

主動作為,把惠及移民的利益落到實處

“老鄉你好!請問你們知道移民扶持政策嗎?知道在這務工的工資要比其他人高一些嗎?知道年底老闆還要給你分紅嗎?”縣移民局的幹部們經常走訪庫區貧困移民戶,詢問他們是否知道移民局的扶持政策,是否享受到政策規定的各項紅利。

林豐油用牡丹專業合作社採用土地入股、免費發放籽種肥料、產品回收的方式運行,按照“一扶三帶”模式,帶動吸納土地流轉股民16戶,勞務用工股民9戶,讓移民群眾從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股份分紅等多方增收,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金絲皇菊種植產業園負責人介紹:“在我的園區務工,一般是每天90塊,貧困戶和移民戶是一天100塊,到年底如果務工超過50天,就會給他們分紅,這就帶動了他們明年繼續在我這務工的積極性。”初步估算,全年該園區在勞務方面的支出將達到42萬元,這些錢成為周邊貧困戶、移民戶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觀音河鎮觀音河村3組的袁澤平、曹力美夫婦屬於貧困移民戶,以前以種地為生。金蕙蕎金絲皇菊種植產業園發展起來以後,他們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園區,同時在園區務工,年底還可以領到分紅。通過“農民土地+勞務+股份”,他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移民政策扶持期過後,產業園區、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必須每年拿出園區淨利潤的5%對股東進行紅利分配,對貧困戶、移民戶的帶動作用得以延續,真正發揮出產業發展的“造血”功能。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面對新時代新起點新要求,該縣移民開發工作著力打牢基礎,以點帶面,有序推進,在組織、協調、服務上加大力度,繼續推進產業園區+移民戶(貧困戶)的“一扶三帶”模式,計劃今年扶持市級園區3個,縣級園區12個以上,著力壯大茶葉、蓮藕、魔芋、油用牡丹、黃菊、藥材、林果、養殖等產業,讓更多的園區吸納更多的股民。積極爭取水庫移民扶持項目資金1600萬元,力爭全年硬化道路20公里,配套村級文化廣場建設項目2個,確保庫區移民貧困戶持續增收。同時,該縣將做好洞河水庫移民安置驗收和後期扶持申報工作,力爭“一扶三帶”的創新模式在全省推廣。

「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安康日报」移出库区新天地——汉阴“一扶三带”让库区移民获发展新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