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實現百萬夢想,不能錯過這五本投資書

我一向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給大家介紹幾本讀過的投資類的書。

30歲前實現百萬夢想,不能錯過這五本投資書

一:《30年後拿什麼養活自己

適合人群:新手小白

推薦理由:非常非常簡單,無需任何專業知識,閱讀毫無壓力。一套3本,自己可以一小時看完一本。這本書的主要作用是讓讀者產生危機意識,意識到透支消費的壞處和複利的魔力,改變月光的習慣,對未來養活自己需要多少錢有更明確的意識,讓讀者產生投資的意識,更多的是一種觀念上的改變。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吧。至於真正的投資手段,講得不多。

但其中有個概念“心理會計”值得學習。現在很多人推崇的"人生要有幾個賬號",其實就是應用了“心理會計”。當你把資產人為地分為“養老金”“小孩教育金”“家庭3個月的臨時存儲賬戶”“保險賬戶”時,就是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告訴自己,要區別對待這些錢,並不是每一分錢都是同樣的用途的。

“養老金”,是未雨綢繆;“保險賬戶”的錢,留著每年交保險,是雨天的一把傘;“教育金”,留著小孩上大學或出國留學用。“臨時存儲賬戶”,留著應付平時的人情往來、吃喝拉撒。你會拿“保險賬戶”的錢去換輛更豪華的車嗎?不會,你會在補充完這些賬戶的錢之外,再攢錢去買豪車。你會拿“教育金”的錢去炒股嗎?除非是大神,否則不會,那是小孩上大學的錢,怎麼能動呢?這就是“心理會計”帶來的好處了。

再比如,複利的作用:書中舉了例子,月存862,年化收益10%,十年後可達178062。月存919,年利息8%,10年後可達169347。更別提按照年化20%的收益來計算的了。看著好激動,有木有?

先別忙著激動,先不說8%、10%的年收益率是否容易達到,即使可以做到,要想十年如一日地做到總資產的年化收益率不降低,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拿定投來說,一開始每月存個1000,過了幾年,止盈退場,年收益率別說10%,20%都不難。但是接下來呢,接著定投,止盈贖回的資金是分批投入的,即使後面再次止盈,年化收益率達10%,也無法做到所有的資金年化收益率是10%。所以我們才要努力學習投資知識,盡最大可能保持每年的高收益。

二:《買基金為自己加薪

臺灣定投教母蕭碧燕的作品,也是衝著名氣去的。看完後,老實說有點失望,因為已經不適合自己這種定投多年的老同志了。這本書也是花了1小時左右看完的,但很適合對基金感興趣,卻不知從何下手的財蜜們。

適合人群:新手小白

推薦理由:主要作用也是通過反覆強調和舉例,幫助讀者樹立定投的信心。方法主要是:定時定額+適時單筆+止盈不止損。

三:《指數基金定投指南

適合人群:新手+不太老的老手;

推薦理由:寫得很詳細,堪稱指數基金的教科書。什麼是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有哪些分類,場內基金和場外基金有什麼區別,怎麼操作定投基金。怎麼買賣基金才會賺錢,螺絲釘主推的是低估值時買入,高估值時賣出,不失為一個辦法。

值得贊一個的是,螺絲釘在最後提醒大家:雙核制,在堅持定投的同時,即穩定的現金流收入(工資收入或房租收入等)還是很重要的。

四:《投資最重要的事

適合人群:比小白高點,畢竟語言要生澀一點。

推薦理由:這本書的級別已經高多了,畢竟是巴菲特也看的書。不僅僅要是簡單地講技術,講什麼是基金,什麼是指數基金,在什麼地方看基金是否低估,而是上升到了價值觀方法論的高度。

五 :《窮查理寶典

適合人群:普遍

推薦理由:這已經不是一本簡單的投資類的書了,雖然自己當初也是衝著學習大師的投資經驗才下單的。已經看完了,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人生高級心靈雞湯的書,一句話,不矯情,很誠懇地告訴你:做人要厚道。

上面的5本書,從一到五,算是入門程度越來越深。

打個比方,《30年後拿什麼養活自己》《買基金為自己加薪》,就是老師誨人不倦天天在你耳邊說十八遍:隔壁小王同學從小數學學得好,長大以後找了好工作,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所以你也要好好學數學,否則長大以後就是沿街討飯的命。天天耳提面命,不聽不行。讓你知道:哦,數學一定要學好,不然就沒法在這個世界混了,要不然就是混得很慘。於是,你就會立下遠大志向:我要好好學數學。

《指數基金定投指南》,就是詳細告訴你:數學有什麼用,代數里包括什麼知識,幾何包括哪些知識。你苦學幾年,終於把高中以下的數學學得差不多了,可以在買菜時不被人騙,可以在買投資時實現利益最大化,可以在商場打折時算出最划算的購買方法。

《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更高一層了。怎麼也得是高數、概率論之類的了,從更抽象的層面去解讀各種數學規則了。

《窮查理寶典》:已經脫離投資這個範圍了,更接近於”道”的概念了。比如小王同學辛辛苦苦寒窗十幾載,終於考上了博士,畢恭畢敬地去拜見導師,指望得到真傳。不料,導師給小王倒了杯茶,開口了:學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做個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