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羊就多賣1000元,他一年就賺翻7個億


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市,素有“中國羊都”的美譽。巴彥淖爾系蒙古語,意寓富饒的湖泊;每年這裡出欄肉羊近2000萬隻,在巴彥淖爾,譚軍有5個養羊基地,最遠的基地之間相距上百公里,平均每天有600只小羊出生。

2014年初,一場席捲了我國甘肅等19個省的小反芻獸疫疫病給羊產業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巴彥淖爾市也一度禁止肉羊屠宰銷售和調運。當時,譚軍存欄肉羊達15萬隻,既不能在當地銷售,也不能向外運輸。這給老譚的企業帶來致命的一擊。

每隻羊每個月近100元的消耗成本,僅僅多養一個月,就讓他損失了1000多萬。企業也經營困難,面對雙向夾擊,譚軍幾乎一夜白頭。他幾乎吃住在養殖場,苦熬4個多月後,這場疫情終於過去了。肉羊市場也得以解禁,從2014年5月起,譚軍屠宰掉10多萬隻羊,最終還是賠了1000多萬。


2014年6月,當時市場上很多人都在拋售羊的時候,譚軍開始大量收羊。半年時間裡他收購了近20萬隻羊,基地開始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技術團隊合作,聘請了頂尖的反芻動物科學家,把整個養殖的營養結構調控的相當到位。

2014年,譚軍種植了2萬畝的優質牧草,加上燕麥、玉米、苜蓿等按照不同比例配置出的飼料,分為母羊料、羔羊的前期料和後期料,可以使不同生長階段的羊快速育肥。現在一隻羊每天增重7到8兩。這讓譚軍迎來了一個翻身的機會,半年就賺了1700多萬元。填補了虧損還賺到700多萬。

2015年,譚軍回到臨河區東濟村老家,想帶領農戶養羊,很多農戶因怕賠錢不再想養。譚軍就自己負責出資,建標準化養殖場,免費提供給養殖戶養羊,有專人負責管理與防疫;並且以高出市場價0.5元回收。兩年內先後建起6個合作社,有三千多農戶幫他養羊。一年下來增加了近20萬隻肉羊。


早在2013年,譚軍就想在互聯網領域施展拳腳,進行企業升級轉型,面對互聯網,老譚顯得力不從心,此時他想到兒子譚鑫星既有互聯網經驗,又有留學經歷。於是和妻子“套路”兒子回國共同發展。小譚回國後很快就和一家電商平臺建立了業務關係,成為這家平臺最主要的羊肉供應商。

自從與電商平臺合作後,老譚父子的思路也打開了,開發了很多新產品,所帶來的利潤也超出了他們的想象。2016年底,譚軍投資建成了一家熟食加工廠,由譚鑫星負責管理,研發出6款熟食產品,一隻100斤左右的羊,賣出2300元。僅在電商平臺,譚軍就銷售出近3000多萬元。

2017年,譚軍企業屠宰肉羊近70萬隻,出欄肉羊25萬隻,奶羊存欄也達到5000多隻,年銷售額達到7億元。如今譚軍在帶動當地農戶養肉羊的同時也養奶羊。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使農戶實實在在地通過羊產業的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