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作為一名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普通黨員,他始終保持堅強的黨性,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到幹一行,愛一行,他崇高的職業理想、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這一片熱土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本色。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2016年4月楊磊被組織選派任中疃鎮張寨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開啟了他人生新的一頁。這裡就讓我們走進民風淳樸的張寨村,順便擷取他工作中的幾朵浪花以饗大家。

“爛泥”扶上了“牆”

張寨村謝湖自然村貧困戶老安,現年69歲,家有他和老伴兩人,楊磊和他的初次謀面是在去年的五月,到他家走訪瞭解家庭情況。剛到家門口包戶幹部就說:“老安啊,你還喝,看你喝成什麼樣子了!”屋內凌亂不堪,空酒瓶橫七豎八倒在當屋,老安滿臉通紅、精神頹廢正在那兒喝酒。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據包戶幹部介紹,老安的老伴身體也不好,出去要飯了。老安獨自在家好吃懶做,整天喝的暈暈乎乎,秸稈禁燒期間安排他看管,一堆麥秸讓他清理,第二天仍原地堆在那兒;沒錢借錢也要買酒喝。扶貧不養懶漢,針對老安這樣一個人,你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去扶呢?這是擺在扶貧隊長面前的第一個難題。經過多次調研,楊磊為老安開出了良方:一、解決嗜酒的問題,解放他麻痺的神經;二、解決思想問題,使他樹立生活的信心;三、解決危房問題;四、解決就業問題。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如今的老安,住進了新房,老伴回來了,酒也少喝了,精神頭也好了,給他安排的村保潔員工作他也比較滿意,每月可以領到600元錢的工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也把扶貧隊長老楊當成了親人。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水泥路修到了俺家門口

〞這下好了,水泥路修到了俺家門口,也把俺的'出路'解決了!〞66歲的月峰大叔見到了筆者高興地說。

月峰大叔是張寨村李湖莊貧困戶,妻子長期慢性病,兒子殘疾,家庭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走不出去的問題更是一直困擾著他。走訪調研中,楊隊長了解了他的心願。通過與村兩委幹部商討,召開黨員議事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協調鎮、縣相關部門,去年年底,李湖莊內道路全面暢通。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水泥路的鋪通,也解決了月峰大叔的就業問題。

李飛是李湖莊村民,2010年外出務工,由於踏實能幹,在外獲得第一桶金,在村裡如今小有名氣,春節回家,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他毅然決然把資金帶回,在家鄉辦起了養殖場,養牛規模達到了100頭,吸納3戶貧困家庭家門口就業,每人月工資1500元,解決了家庭困難,月峰大叔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以前,該村主幹道尚且是泥土路,通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藉助扶貧資金及一事一議村民自籌等,兩年時間共修建水泥路8.8公里,實現了莊莊通、莊內通。

履了隊長的職,欠了家庭的“債”

張寨村是全縣90個貧困村之一,位於中疃鎮北部,距利辛縣城20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該村轄20個村民小組,795戶、3589人,現有耕地4689畝,人均1.3畝。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共計157戶367人,貧困發生率10.3%。2015年脫貧30戶88人,2016年脫貧56戶117人,2016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1.89%,這一組組數據,被扶貧辦無數次印刷,讓楊隊長牽腸掛肚,2016年該村順利出列又傾注了楊隊長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2017年5月份之前,村裡沒有專職的扶貧檔案員,村幹部職數不夠,會電腦的也只有楊隊長一個人,他既要深入每一個貧困戶家庭,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年收入情況、居住條件、生活困難等等,積極開展入戶調查工作,深入瞭解民情風俗、經濟發展情況、村發展計劃、村裡急需解決的問題等,掌握村裡的基本情況,瞭解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遇到的困難,又要做各種上報表格、檔案資料,還要奔波城鄉協調關係、爭取項目……重任在肩,他不敢有絲毫懈怠,貧困戶的需求,他來不得半點馬虎。已記不得多少個日日夜夜顧不得休息,也記不得多少個週末沒有回家。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記得是一個週五的下午17時30分左右,妻子打來電話,當時正忙的不可開交,他十分不耐煩地說:“有事嗎?”妻子回答:“可下班嗎?下班咱去阜陽看看閨女去。”其實已經幾個月沒有去看在外打工的女兒了!但當時他說,“聽不見正忙著嗎?”“啪”的一聲把電話掛了。一屋子的人都靜了,彷彿空氣凝固了。村委員小謝奇怪地看了他一下,彷彿在問:“怎麼了?”這時他似乎回過神來,跟大家說:“沒事,繼續工作。”唉,真的很無奈,已經連續兩個月沒有過休息日了,他感覺到太對不起家人了!

扶貧隊長為何到任不願意離去,因為他牽掛著這裡的父老鄉親

7月31日,他晚上加班核錄國辦系統數據信息,22時45分,縣扶貧局局長、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到村督查,檢查了戶檔及村級資料,持手電筒觀看了室外宣傳牌,對工作大加讚賞。夜,漆黑一團,回到家時,已過零時,打開家門,年近九旬的老母親和患病的妻子還在默默等候,一時鼻子酸楚,感覺到對不起她們——不回家,不安全到家,她們又怎能安心入睡!

愛是一盞燈,照亮前行的路,

愛是一團火,溫暖百姓的心,

誰能沒有情,誰能沒有愛?

他已經愛上了扶貧,

愛上了這裡的人民,

因為這裡的人民同樣愛著他。

“楊磊自從2016年進駐張寨村以來,他舍小家顧大家,能夠積極的與群眾打成一片,特別是村裡的貧困戶,三番五次上門走訪看望,瞭解老百姓的疾苦,滿足他們的微心願,去年的7月份,他通過工會組織,帶領中國好人吳香海為該村的十多戶貧困戶分別送去了蚊香和400元錢,圓了貧困戶的微心願。其實楊磊已把貧困戶當作了自己的親人,深深的愛戀這一方熱土”。鎮黨委書記高曙光介紹說。

楊磊說,在這個世界上,我非常渺小,但無論在任何崗位,都要幹好自己的工作。樸素的話語,誠實的人生,無論走到哪裡,他都受到人們的歡迎,因為他以他的誠信和務實,他以他的勤勞和無私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信任!

當有人問他是否留任張寨村繼續擔任扶貧工作隊長時,楊磊說“我已經把根深深的紮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群眾不富我不走,我將用赤誠和火熱,帶領全村群眾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去改變生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