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的學生宿舍,只有加上青春,才會有詩意

那一個時期,早晨醒來,就到門外一邊梳頭,一邊看幾棵大樹上棲歇的烏鴉。

它們大聲地叫嚷著,也剛剛醒來。

在以前,我其實是沒見過烏鴉的,之前烏鴉都是概念裡的。其實見到了,就覺得它一點都不討厭,比平時熟悉的那些小鳥大,墨黑墨黑的,慢騰騰地起飛降落,很好看。沒有荒涼蕭瑟之感,倒覺得生機勃勃。

那個地方那個場景現在回想起來更覺得奇怪。

破舊的學生宿舍,只有加上青春,才會有詩意

那個地方是北京的一個研究院,我們住的地方是研究生宿舍。那個研究院是設在一個著名的王府裡,因為大約當初就知道只會是臨時地方,總有一天要把地方還給王府,所以研究生部整個都在王府後院的一個角落。除了教室和辦公室,就是一幢兩層的簡易樓,這就是研究生宿舍,另外還有一些簡易的平房散落在一些受保護的古建築裡,是教職工宿舍。

這簡易樓當真是非常簡易,不是用磚砌起來的,而是把一種水泥片一樣的東西用鐵螺栓鉚起來的,就是加上表面的灰漿,整個牆體也只有幾釐米厚。冬天薄薄的一片暖氣片怎麼也溫暖不了寢室的空間。

清晨站在二樓就看見宿舍裡的同學三三兩兩地拎著塑料小桶出去,去幾十米遠的公廁裡。因為樓裡沒有廁所,而二三十歲的女同學們既不敢夜間去那個孤零零的公廁,又不好意思搞個正規的馬桶,於是每個人都有了個塑料小桶,像我們以前畫畫時洗筆的那種。

水房也在樓外,一個獨立的小平房,窗戶和門都是空的,冬天風大,接水的池子早早地就開始結冰。

其實大家也不抱怨條件簡陋的,都覺得是臨時的,同學大都是工作了之後再來學習,覺得有個學習機會已經不錯,要講物質條件就呆在家裡不到這兒來了。

同學中有畫油畫國畫的,有搞戲劇舞蹈的,有學古箏鋼琴的,也有搞聲樂的,到這裡來是加強理論的。每個人都懷著鴻鵠之志,所以看著門前的古樹老鴉都覺得是滿眼詩意啊。

後來我又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在這裡感受詩意的。

破舊的學生宿舍,只有加上青春,才會有詩意

我們的那些老師們,在課堂上講述著高雅藝術,卻住著比我們好不了多少的宿舍,看著在外面不少得意的同行,他們的心態當然兩樣。

我入學的時候,搬去了我的一個帶床墊的單人床和一個小小的塑料摺疊衣櫃,這本身不值錢,但卻是我北漂的家當,入學的時候,我自然搬了進去。誰知研究生部主任很氣憤地說,這樣的學生,是來讀書還是來享受的?

破舊的學生宿舍,只有加上青春,才會有詩意

一個塑料衣櫃就讓他受刺激,我和同學們都有點吃驚。

後來,上了一個月的課以後,我以我當時淺薄的人生經驗得出結論,這些老師心態大都太不好了,不管是講課還是做學問。這跟房子、老樹和烏鴉是有關係的。我提出退學。

研究生部主任非常憤怒,覺得這真是敗壞學風。

現在以我豐富了一點的人生經驗再看這件事,覺得生活走向,具體地說,就是房子和未來的關係,的確決定普通人的心態。

當然,高人除外,老宅裡的烏鴉也除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