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被浮躁毀掉的中國電視劇行業

看電視

從編劇、演員、後期,到資本、製片方、觀眾,整個電視劇行業似乎被浮躁之氣充斥。到底是什麼讓行業變成了這個樣子?浮躁的中國電視劇市場還有救嗎?

文 | miku

來源 | 媒介360

浮躁的資本:賺錢模式急不可耐

前幾天的上海電視節,關於國劇出海的圓桌論壇上的一位嘉賓說,目前中國的大IP要在美國進行合拍電視劇,就需要從小說翻譯發行,到漫畫發行,看到觀眾反響之後,再進行電視劇的內容創作,這一過程需要至少10年。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反觀中國的內容市場,資本是非常浮躁的,在資本的顛覆之下,原來依託成熟劇本才會開始創作的電視劇生產模式,被“IP+明星”的模式取代。其特點就是,劇本不好,明星來湊;拍攝粗糙,後期來湊。

資本逐利下,投資方要的就是“短平快”。

通過搜索指數、微博話題提及量等大數據判定IP是否值得投資,再以相同的方式選擇高人氣的明星,所謂的“人氣指數”不斷推動明星片酬扶搖直上,造成小鮮肉的片酬多達幾千萬甚至上億。

為了控制成本,就在劇本、其他演職人員、道具場景、後期上的大幅壓縮;甚至為了某一個流量明星的檔期,大幅壓縮拍攝週期。

此外,為了獲得亮眼的數據,資本可以買來一切。粉絲可以買,熱搜可以買,事件可以造,熱門話題可以刷,收視可以買,點擊量可以買,評分口碑靠水軍。

浮躁的資本讓整個行業處於一種虛假的高度繁榮,進而打亂了整個行業的生態與正向發展。

浮躁的編劇:強行改編、玄幻大IP成愛情劇

國產IP大劇千千萬,愛情毀掉一大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電視劇無論是什麼題材、什麼類型的大IP,只要到了編劇的手裡一改,最後都成了愛情劇。

就以今年已經上線的某部大IP劇為例,本來是背景宏偉,世界觀磅礴大氣的魔幻小說IP,到了編劇的手裡這麼一改,居然成了愛情劇。

改編IP之後,往往都是故事套路化、人設刻畫單薄、特效製作五毛、演技差評都讓這些改編的玄幻IP劇成為了“過街老鼠”。

與原著改編差距大、主演年紀與角色不符、特效與宣傳相差甚遠、故事世界觀被篡改、玄幻與武俠混搭等等,都成為了這類IP劇最吸引火力的槽點。

悉數已被改編的那些IP,真正改編成功的有多少?之後,還有陳飛宇、宋伊人主演的《將夜》,劉昊然、宋祖兒主演的《九州縹緲錄》,楊洋、張天愛主演的《武動乾坤》,吳磊、林允主演的《鬥破蒼穹》……這些被改編的玄幻IP,會不會被愛情毀掉?我們邊走邊看。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浮躁的演員:顏值+配音也救不了演技

在電視劇行業中,有一條被人們追捧的“顏值=流量”真理。

雖然經過了大量的批評,吐槽有所緩解,但目前來說,這條真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而基於這一條真理出產的電視劇內容就成了毀掉國劇口碑大壩的“白蟻窩”。

電視劇中顏值確實重要,演技卻是根基,顏值只能是一個加分項。但現在的影視圈中,充斥著大量的高顏值,毫無演技的面癱型流量明星,有的甚至“連話都說不清”,臺詞不行全靠後期配音。

演技不夠聲音來湊,優秀的配音演員能夠給表演添分,但演員的演技不行,再好的配音演員也拿面癱型演員沒辦法,自己不爭氣,配音也救不了。

此外,有的演員完全背不下臺詞,在演戲時甚至念數字,這樣的演戲狀態下出產的內容質量可想而知。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王剛吐槽小鮮肉

浮躁的後期:摳圖換臉大法毀劇不斷

從被稱作“摳圖不自賞”的《孤芳不自賞》、到摳圖換臉的《傳奇大亨》,再到命途多舛的《巴清傳》摳圖換主角,我們看到了國產劇在摳圖技術上真的是越走越“厲害”了,但是國劇界摳圖成癮的“換臉大法”也成了毀片不斷的一大主力。

顯然,摳圖換臉的做法對電視劇內容的損害是無法估量的,特別是技術不過關的摳圖。

電視劇扣完圖之後效果如何,我們可以在之前的“摳圖大亨”中窺探到一二:有些鏡頭中,男女主的光線、眼神完全不在一個頻道,秒秒鐘令人出戏。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觀眾與粉絲浮躁,內容需求導向畸形

中國的電視劇變成今天這個人人吐槽的樣子,其實也少不了觀眾的錯誤需求導向。

一是粉絲對偶像的盲目追捧。

粉絲對自己偶像的盲目追捧,甚至到了偶像的業務能力差到連口型都對不上臺詞,演技差到出奇,即使被一些觀眾罵,也會有更多粉絲一擁而上力挺:“人無完人,他已經很努力了,不要怪他”,然後下一部戲演技沒有任何長進。

在這些粉絲盲目的支持下,這些偶像的經濟效益卻絲毫不受打擊,資本為了吸引粉絲群的消費力,又不斷啟用這些明星,產出了一大票的毫無演技的爛片,最後再由這些粉絲來買單。

在這種情況下,偶像沒必要提高演技,演員沒動力提高演技,劇組也沒理由選擇演技強、適合角色的人。整個演藝界變成一個看臉的世界,但我們必須認清這是一個畸形的行業觀。

二是觀眾的浮躁。

由於生活節奏快,習慣了淺閱讀的觀眾們很少願意沉下心來認真的看一些演技好,具有較深社會意義的電視劇內容,如口碑炸裂的兩部電視劇《軍師聯盟》《白鹿原》以及眾多其他內容比較正的電視劇,都是在高口碑的情況下卻遠未收穫本應獲得的收視與關注。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深思一下,這其實是觀眾們的浮躁心態,面對具有較深的社會與思想意義的內容,他們不想沉下心來靜靜觀看。

沒有明星與鮮肉,沒有顏值的電視劇似乎進不了浮躁觀眾的眼界。反而對一些無腦狗血的電視劇看得津津有味。

有需求就有供應,觀眾的選擇,造就了當前電視劇市場對正劇資源的投入過於少,造成了這些有著高演技水平、精細製作的正劇在缺少行業資源的情況下,整體聲量小,獲得的收益也愈來愈小,也導致少有人願意花功夫來拍好電視劇了。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雖然目前國產劇正在向高演技、高水準的正確道路轉變,但還有很多需要整個行業來調整的地方。

譬如如何調配演員片酬與製作費用分配,整個行業對於新生代演員的培養,觀眾審美水平與觀影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引領等等。

我們相信,當觀眾的審美水平與內容需求開始不斷的正確化之後,隨著供應的內容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就要被浮躁毁掉的中国电视剧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