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尋根文學大師——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中國籍作家

《蛙》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繫到一塊兒去的。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面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裡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上官魯氏,一個叫璇兒的小腳女子,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悲劇性命運歷程。嬰兒期父母雙亡;從童年到少女時代纏足;結婚後丈夫無生育能力她只得接種生子,婆婆的惡毒兇悍;日本鬼子的殘忍鳥槍隊的蹂躪;抗日戰爭中生存的艱難和解放戰爭中逃難時的恐慌;解放後因為各種複雜的關係受到的各種“鬥爭”;自然災害時期在生存線上的掙扎;甚至還有改革開放後城市建設過程中失落家園的孤獨和茫然。


1950年到2000年中國農村50年的歷史,無疑是很複雜的,但其實細細思考下來又很簡單。圍繞土地這個沉重的話題,闡釋了農民與土地的種種關係,並透過生死輪迴的藝術圖像,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精神。小說的敘述者,是土地改革時被槍斃的一個地主,他認為自己雖有財富,並無罪惡,因此在陰間裡他為自己喊冤。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著六道輪迴,一世為人、一世為馬、一世為牛、一世為驢

在《紅高粱》中有一個鮮明的意象就是紅高粱,它代表著莫言所向往的洋溢著生命力度的充滿狂歡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強力的象徵。作品中多次寫到高密東北鄉人的生命強力。這部作品以紅高粱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紅高粱命名,開篇就營造了一個紅高粱世界,到處瀰漫著紅高梁的氣息,他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鄉親們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鮮明的性格:挺拔、堅韌、堅固、團結、偉岸、生氣蓬勃、狂放不羈、英勇無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