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美國知名IT作者、《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曾經指出,人類已經變成了屏幕人,屏幕改變了所有事情。並且這個屏幕不見得是平的,可以是流動的,也可以是移動的。

是的,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屏幕時代。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屏幕打交道,在家看電視,出門看手機,在公司則是對著電腦……有數據統計,人類平均每天看屏幕的時間超過了 400 分鐘,這已經佔據大家醒著時間的 40 %。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我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看屏幕。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屏幕儼然已經成為了我們身體無法或缺的器官。

而縱觀屏幕的發展歷程,從1897年出現的CRT顯示技術,到1964年首個LCD(液晶顯示器)問世,再到如今的柔性OLED顯示技術,屏幕一直在朝著更輕、更薄、更大的趨勢發展。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大屏顯示的需求越發強烈,但是傳統的LCD及OLED技術已經遇到了瓶頸,無法滿足這種普遍化的大屏需求。因為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加,這些傳統顯示技術在工藝、成品率等方面會遇到極大的挑戰,售價也將隨著尺寸變大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最經典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王思聰花了50萬元買了一臺100英寸的電視,額外的搬運費就高達2萬多,如此高昂的價格普通老百姓必然無法承擔。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很難大規模可量產化地做大屏幕,是傳統LCD及OLED顯示技術共同的缺陷。因此,從凱文·凱利所提出的未來屏幕具備流動性的觀點來看,這兩種傳統顯示技術並不具備這種潛力。

那麼,什麼樣的顯示技術才能順應發展?答案就是智能微投。

這兩年,智能微投在技術上有了巨大的革新,已經形成了繼智能手機之後,下一個最具潛力的產業風口,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都已紛紛加入。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從技術特性來看,智能微投具備兩小一大的特點,即體積小、功耗小,但投出的屏幕非常巨大。這一特點不僅能滿足普通消費者的大屏需求,更符合未來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智能微投已經在醞釀一場顯示產業的聚變,當它一旦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它將會對人類社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讓所有智能硬件都擁有巨幕

我們知道,現在大部分智能硬件都擁有屏幕,但由於各種硬件的體積限制,它們所搭載的屏幕不會太大,比如智能手機的屏幕大概在6英寸左右,智能手錶的屏幕大概在2英寸左右,而像智能手環這樣的更小的智能硬件,屏幕可能不到1英寸。

因為屏幕太小,許多硬件在功能上也受到了限制。比如智能手錶就因為屏幕太小,無法自如地操作;而智能手機因為屏幕太小,無法帶來更震撼的觀影體驗。但如果這些設備都加上投影功能的話,則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前段時間,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便研發的一款內置微型投影的智能手錶,它能夠通過觸控投影屏幕進行系統操作,徹底擺脫了屏幕太小的桎梏。

投影手錶還處在原型研發階段,但投影手機已經是一種大眾化消費電子產品了。目前市面上最知名的投影手機來自國內一家科技公司——深圳眾贏時代,他們是微投行業領軍企業,成功打造了全球第一投影手機品牌“VVETIME”。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VVETIME投影手機能夠風靡全球,主要在於它擁有非常極致的投影體驗。它的亮度達到了120流明亮度,是全球亮度最高的投影手機。它最大可投影150英寸巨幕,是手機屏幕的600多倍,它還能持續投影3個小時,足以看完一部電影。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有了微投功能的加持,一款小小的智能手機,便瞬間擁有了上百英寸的屏幕,這將能徹底顛覆掉傳統智能手機產業,帶來全新的移動智能終端革命。

讓一切平面都變成顯示屏幕

微投技術不僅能讓一切智能硬件擁有上百英寸的屏幕,還能讓一切平面都變成顯示屏幕,而這最終帶來的將會是整個社會形態的變革。

我們知道,微投技術在這幾年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便表現在微投模塊已經能做成像攝像頭一樣的標準化電子元器件,具備成為智能手機標配的條件。但再進一步看,當微投模塊小到只有一顆LED燈泡大小時,它便能成為一種通用顯示技術,可以安裝在任何設備、任何平面上,比如在臺燈上、桌面上、牆壁上等等,只需輕輕一投,便能獲得屏幕。

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

這樣一來,一切的平面都將會變成顯示屏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再也不需要每天對著固定的顯示屏幕(手機、電腦、電視)觀看,人的雙眼也將得到徹底的解放。

回到文章的標題上來,當微投成為通用顯示技術時將會有多可怕?答案就是整個社會形態都會發生改變,屏幕會無處不在,相互依靠,並將構成一個完整的視覺生態系統,而人類只需要用眼睛看就可以了。

未來的世界才是真正的“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