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樂肖文傑:校園金融發展迎來分水嶺

題記:在互聯網金融強監管的大背景下,行業的上半場已然結束。包括校園金融在內的所有互聯網金融業態,伴隨著監管規則陸續出臺,將步入全新的規範發展階段。

監管頻念“緊箍咒”

今年以來,關於校園金融的話題可謂源源不絕。先是“裸條”事件被鬧得沸沸揚揚,後又有多起學生極端案例曝光。

隨後,監管層於今年5月正式發佈《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網絡借貸監管力度,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加大金融、網絡安全知識普及力度,加大學生資助信貸體系建設力度,幫助學生增強金融、網絡安全防範意識。

隨後,銀監會對校園網貸整治提出五字方針“停、移、整、教、引”。“停”針對暴利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整”是指對校園“網貸”業務進行整改,包括增加對借款人資格的認定,包括增加第二還款來源,落實風險防控措施;“移”是指涉及到違法違規行為,要按照相應的管理規定移交相應部門;“教、引”就是加強教育引導,增加學生合理的消費觀的培育和引導,來規範整個校園網貸的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對大學生群體而言,五字方針中“教、引”顯得格外重要。 面對校園消費和信貸的快速增長,幫助在校學生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觀念、提升防範金融風險意識正變得日益迫切。

“退潮”之後優劣自分

近日,團中央學校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金融團工委即在京聯合主辦“信青春·守未來——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將在全國各高校、中學、職校廣泛、深入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教育。

除監管層外,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和樂信集團作為從業代表,在此次會議上發起倡議,共同努力喚起社會各界對校園金融安全的普遍關注,加強行業治理,規範行業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樂信集團旗下分期樂從大學生分期購買手機開始,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小微消費金融的公司。3年來,分期樂在大學生市場拓展了3C數碼、運動戶外、洗護美妝、教育培訓等多個消費金融場景。

繼分期樂之後,近百家網貸機構蜂擁進入大學生市場,其中既有互聯網巨頭的子公司,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小貸平臺,一時之間泥沙俱下,再加上大學生群體社會經驗較薄弱,一些不法的地方小平臺及民間放貸者為了追求短期利益出現虛假宣傳、高利貸、非法中介欺詐等亂象。

針對這些亂象,肖文傑直言,“90%不合規平臺將面臨倒閉或轉型,被市場和政策淘汰;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公司才能走到最後,分期樂將推出多項舉措,淨化和規範行業環境,終結行業亂象。”

肖文傑倡議,所有從業企業加強治理,共同推行“信青春·守未來——送金融知識進校園”活動,幫助大學生培養科學的金融消費意識。

“校園金融無序、無監管、無規則地發展了三年,目前監管層已開始著手監管,在這樣的背景下好的企業一定會跑出來,差的企業一定會在監管下被套。”肖文傑說:“此時此刻,行業得上半場已經結束了,隨著監管加強和行業規則更加清晰得出臺,行業即將進入規範發展階段。而現在,就是一個分水嶺。”

對於此前監管層發佈的諸多整治校園貸的規定,肖文傑坦言,已經對這樣的規定翹首期盼了很久。

“其實這個市場的亂象更多是由原來的民間借貸和線下小公司打著校園金融的旗號非法獲利,出現的案例也是一些極端案例。其實大學生們對於信用遵守、契約精神是很優質的群體,無非是他們缺乏一些金融知識,沒辦法很好地甄別什麼是好的正規的平臺、什麼是壞的非法的公司。”肖文傑認為,此前,行業存在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但是監管出臺之後,非法的機構必將被清除出局,行業將迎來“良幣驅逐劣幣”的健康發展態勢。

淨化校園還之純淨

針對校園金融亂象,淨化這塊市場顯得尤為重要,也是當務之急。作為代表企業,分期樂更是不遺餘力採取多舉措發力淨化校園信貸市場。

其次,分期樂聯合政府執法機關,加大對校園欺詐的打擊力度。近期,央視曝光了吉林省某高校70名大學生被騙200萬的案例,非法黑中介騙取大學生信任,以“刷單”為名用大學生身份資料套取網貸平臺資金,在某些地區甚至已形成黑色產業鏈,分期樂一直聯合公安機關,嚴厲打擊這類校園欺詐行為。截至今年10月,分期樂已配合公安機關,處理違法校園信貸詐騙案件十餘起,為受騙大學生挽回經濟損失總額超過500萬,有效地打擊了犯罪。2015年底,分期樂加入了由騰訊安全和深圳網警牽頭的反信息詐騙協會,共享行業數據,藉助互聯網大數據和政府執法部門的力量,加強對校園金融欺詐的打擊力度,淨化校園市場環境。

再次,分期樂正在對接傳統金融機構的低成本資金,為用戶提供更多免息和低息商品,用價格手段淘汰不良平臺。分期樂是校園信貸行業唯一發行標準ABS的公司,通過資產證券化可以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除了資產證券化,分期樂還與國內各大銀行系統對接,嫁接銀行的低成本資金,再通過分期樂的風控和電商場景,為大學生提供更低利率的分期服務。

“我們作為合規平臺,提供方便快捷、利率合理的金融服務,就能使一部分學生避免被地方高利貸、裸條等不良平臺侵害。”肖文傑說,除了不定期舉行免息活動外,目前分期樂已經做到了教育培訓類項目常年向大學生免息提供,截至今年10月,教育培訓業務累計交易額已經突破兩億人民幣。

除此之外,分期樂還成為互聯網金融協會里校園信貸行業唯一一家理事會員單位,也是首批簽約向監管部門共享和上報核心數據的單位。肖文傑表示,“分期樂針對年輕人開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把傳統徵信系統的數據起點從22歲提前到18歲左右,對建設全民信用體系和發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納入國家監管,也有利於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堅守熱土不忘初心

伴隨著在教育部、銀監會等監管層機構對校園貸相繼出臺管理辦法,部分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部分平臺則選擇轉型,或謀求轉型。雖然大學生信貸市場需求很大,但能夠堅守在這片年輕土壤上進行耕耘,伴隨其成長的企業已少之又少。

最先入場的分期樂依舊不忘初心,依舊堅守。

“從競爭格局來看,分期樂是孤獨的,但從行業發展來說,我們並不孤獨,我們看到我們所做這件事情有明確的監管規則。我認為現在的孤獨是暫時的,會有更多的優質夥伴在這個行業裡良性競爭,不像原來那樣紛亂的市場,使我心驚肉跳,每天擔心別人會做什麼出格的事,對行業產生不良影響。”肖文傑充滿期望得說,隨著更多規範金融機構的介入,對行業發展是好事,企業必須要經歷一個階段的煎熬,熬得住,才能堅持到最後。

其實,無論是“五字方針”,還是其他地方規章制度,監管層的要求是要制止校園金融亂象,從未說過要“一刀切”。業內人士表示,學生的需求一直都有,而用戶的需求是極其強勁的剛需,過去幾年行業的高速發展也代表了這個行業整個需求是很旺盛的。

“作為從業者,我們期盼著監管規定的出臺,從而合法合規經營。”肖文傑鄭重得說,裸條貸就是違法的,即便沒有監管規定,在法律層面,它也是違法的,這沒得商量。

“受此類不良事件的影響,過去一段時間裡,我們非常痛心,它對我們用心去做的行業聲譽造成很大沖擊。好在現在監管政策已陸續出臺,過去行業野蠻發展中不合規的各種做法將會變成歷史,而合規、優質的企業將會迎來更加健康的發展。 ”肖文傑說:“此時此刻,就是一個分水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