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必要的事:低吸高拋!可你知道怎樣做嗎?

低吸高拋,是我們投資賺錢的本源。自股票誕生以來,很多人都在為如何做到“低吸高拋”耗費韶光。百十年來,技術分析、宏觀分析、基本面分析等等,不一而足,各行其道。

老巴也曾研究過各種投資流派,但十幾年下來,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大家從我的公號名也可看出端倪)。作為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對於成功投資有兩種理解:

一是價格要便宜;二是東西要好。

但是,尋找便宜的好貨,需要付出大量心力去研究,對普通人來說絕非易事!所以巴菲特給我們普通人指出一個極好的投資工具:指數基金

投資最必要的事:低吸高拋!可你知道怎樣做嗎?

確實,投資有時候,簡即是繁,繁即是簡,折騰並不一定是好事。最簡單的指數基金,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2017年最常見的指數之一——上證50上漲25%,但是有多少人、多少基金賺到了25%?

所以,當我們決定使用指數基金作為我們在股票市場博弈的工具時,我們需要研究的就只有三個問題:

1.買什麼?

2.何時買?

3.何時賣?

因為指數是股票的集合,關於股票的篩選,指數公司已經做過了。我們只需判斷指數貴和便宜就夠了。至於如何判斷,老巴喜歡使用的指標是“估值分位數”,即:當前PE或PB在歷史上的百分位。例如估值分位數為30%,即當前數值高於歷史上30%的數據。

估值分位數是比較常用的判斷指數高低的指標,背後的原理是市場總會做一些估值迴歸。

所以從今天起,為了方便大家,我會提供一個簡單易懂的投資指數基金的方法:每週發佈一次指數估值表,從而讓大家瞭解到哪隻指數屬於低估範圍,哪隻又屬於高估。

這張表中對大家在基金投資中會遇到的主要指數基本都有覆蓋,包括:

寬基指數如上證50、中證100、滬深300和中證500等;

行業指數如中證醫藥、中證消費、內地資源、中證銀行、中證軍工等;

策略指數如上證紅利、深證紅利、標普紅利等;

港股指數如恆生指數、恆生國企指數、恆生香港35、標普香港上市中國中小盤精選指數等;

海外指數如標普500、納斯達克100、德國DAX等。

投資最必要的事是低吸高拋,但嚴格執行紀律的人少之又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知行合一,讓數據來指導我們的投資。當然,也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提出意見,老巴衷心祝願:我們一同在投資的道路上越走越高,早日實現財富自由!

下面就是我們的第一期指數估值表:

投資最必要的事:低吸高拋!可你知道怎樣做嗎?

表中綠色為低估品種,具有投資價值;黃色為適中,可以持續觀望;紅色為高估,建議謹慎投資;

採用近9年以來的數據計算,若不滿9年則採用全部歷史數據;

表中“/”代表沒有或者不適合參考這一項;

分位數是統計學指標,用來表明當前的PE/PB所處歷史區間的位置。例如30%,即當前數值高於歷史上30%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