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百日的華盛頓紙牌屋就像一口開水鍋,咕嘟咕嘟,似乎總是處於沸騰狀態,水溫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要想看清楚蒸氣和水泡下是什麼,不容易。

文 |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 徐劍梅

1

多舉措探路內政外交


如果評選特朗普百日執政的重大新聞,對內,廢除奧巴馬醫改失敗、移民入境限制令兩遭司法凍結、提名保守派大法官進入最高法院、美墨邊境牆因費用問題擱淺、提出大規模稅改方案;對外,中美國家元首海湖莊園會晤、針對化武使用向敘利亞發射導彈、高調發力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對重啟美俄關係態度由熱轉涼、廢除TPP協議和推動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區,都應名列前茅。

其中,成功提名年富力強的保守派大法官戈薩奇,是特朗普最沒有爭議的成就。因眾議院共和黨內部分歧,在投票最後時刻撤回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被認為是他和共和黨的最大挫折。兩頒行政令限制全球難民及中東非洲部分國家移民入境,兩遭司法體系凍結,停止向庇護非法移民城市發放聯邦政府撥款的行政令也被裁定涉嫌違憲,顯露美國司法體系的制衡力量。不過,如白宮所說,特朗普收緊移民政策已見成效。數據顯示,今年頭3個月美國非法入境人數為17年來最低,申請高技術移民簽證人數或申請赴美留學的外國學生人數都出現下降。

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此外,特朗普還簽署行政令賦予美軍更多作戰權力,批准美加輸油管道項目,重新審核外籍高技術移民簽證機制;推翻奧巴馬氣候變化政策,取消一系列能源生產限制;新制裁伊朗25個實體和個人,宣佈不再認為北約“過時”,提出增加540億美元國家安全預算。至於旨在排幹“華盛頓沼澤”的遊說限制令,和奧巴馬政府相比,有所收緊亦有所放鬆。

在“百日”的最後一週,特朗普政府如同最後衝刺一般,提出大規模減稅方案、推動重談北美自貿協議、再度謀求廢除奧巴馬醫改,通過避免政府關門的臨時撥款法案,參議院還接連投票通過農業部長和勞工部長提名,特朗普內閣至此組建完成,只有美國貿易代表提名人選仍在等待參議院最後投票,但通過沒有懸念。白宮官員還宣佈,截至“百日”,特朗普共簽署32項總統行政令,為上世紀中葉杜魯門執政以來最多。

2

白宮易主影響尚未抵達基層


實事求是地說,特朗普政府做了很多,但做成的不多。從內政到外交,從經濟到軍事,從移民到環保,特朗普接二連三投擲“深水炸彈”,轟轟隆隆四下濺起非常壯觀的水花,但或者沒有落實方案,或者勢將大打折扣,或者已經變成啞彈。

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由於政府重要職位仍有大量空缺,致使政策推進遲緩(據《紐約時報》,截至4月21日,在行政部門553個最重要職位上,迄今僅任命50人,90%的空缺尚無提名人選,主要原因是提名慢、人選多為投資家和富商,涉及利益衝突多,背景審查需時久)。在共和黨同時掌控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的情況下,特朗普沒能在百日內實現任何一項重大立法,致使右翼媒體也不乏失望或質疑之聲。此外,籤行政令數量其實是噱頭。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有的宏大而尚無具體路徑,如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有的引發軒然大波中途夭折,如移民入境限制令;有的細瑣而無人注意,如下令在某州某縣設立診所;有的百日之內立而又廢,如1月凍結聯邦政府招聘,4月早些時候已悄然取消。

總體看,不論白宮自我宣揚的政績,還是眾多媒體的差評,都存在不分事實輕重,眉毛鬍子亂拎一氣的現象。如特朗普所言,“百日”只是人為設定的時間窗口。單純以百日之內做成了什麼來衡量特朗普未來四年的成功與失敗,未免偏頗,站不住腳。

走出華盛頓,美國人仍然在過自己的生活,白宮易主的真正影響似乎尚未抵達基層。在肯塔基州南部巴特勒縣小鎮摩根敦,一位名叫Tommy Hines的文博系統官員對庫叔說,他認為對特朗普需要“留心觀察……給他機會,目前作任何判斷,都還太早。”

3

展現政策調整的靈活性


特朗普上任不久,便深切認識到,他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所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在決策過程中,從醫改到朝核問題,他都發出“沒有想到”的感嘆。用外界的話說,他經歷著“陡峭的學習曲線”,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正在不斷進化”。

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靈活性體現在方方面面。百日來,和他的競選言論相關,特朗普的不少內政外交政策如同翻烙餅一般,令許多媒體和智庫大跌眼鏡。與捲入“俄羅斯門”的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迅速切割,令其最快速度辭職;對待競選功臣、白宮首席戰略專家班農權力先放後收,使其在國安會進而復出;隨著競選團隊成員多人受調查,對重啟美俄關係的態度迅速降溫,甚至聲稱兩國關係跌至歷史新低。這些做法,削弱了特朗普身邊的激進右翼,也安撫了對俄羅斯持鷹派立場的國會高層,從而極大緩解了他所遭遇的政治阻力。美國版英國雜誌《一週》(The Week)雜誌還為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在白宮西翼的“崛起”歡呼,認為庫什納屬於自由派精英,稱在民主黨的克林頓和奧巴馬執政時期,自由派精英從未能在政府贏得一席之地,但在特朗普時代,卻與新保守主義者結盟。

經濟上,儘管和墨西哥與加拿大都發生齟齬,但特朗普最終未如競選時宣示的那樣決定撤出北美自貿區;在避免政府關門的法案中,他最終讓步,同意不納入在美墨邊境建牆費用的內容;在大規模稅改提案裡,他也沒有像之前堅持的那樣納入邊境調整稅;他還放棄了自己的競選承諾,沒有宣佈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分析人士認為,從這些跡象來看,特朗普政府儘管仍會動用貿易制裁手段,但採取重大貿易保護主義行動、發起貿易戰的可能性在市場預期中已經大大降低。華爾街進一步認為,“高盛幫”正在成為白宮經濟政策的主導,將使特朗普政府成為一屆重商、親市場、親華爾街的政府。

去年特朗普勝選後,關於他執政百日內就會遭到彈劾、沒有耐性在白宮幹下去,將釀成美國或世界的歷史性災難,這些預測如今已經破產。認為特朗普混亂、低效的大有人在,但認為他離譜的聲音已經大大減弱。多家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上臺以來,展示了肯妥協的靈活性,修正了不少重要立場,政策趨向溫和,更多任用溫和派和共和黨建制派,包括多位小布什政府時期官員,並未與美國傳統外交政策決裂。4月23日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特朗普自己也談到,事情會發生變化,他“需要展現靈活性……第一是靈活,第二就是上任以來,我一直很靈活,人們有目共睹”。

4

一路顛簸全面攪動美國


百日前,特朗普在歡呼和抗議聲中宣誓就任總統,百日後,歡呼者仍然歡呼,抗議者繼續抗議。白宮和媒體,共和黨和民主黨選民,沿海大城市與鐵鏽帶和農村,觀感趨於兩極。不過,雙方有一點高度一致:特朗普這一百天,絕對不乏味,充滿戲劇性波折。作為“美國現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總統”,特朗普被普遍認為是“攪局者”——在全面地攪動著美國。

日前,白宮網站已專闢網頁列出特朗普執政百日成就清單,宣佈特朗普取得“歷史性成功”(有媒體因而這樣取標題:“白宮稱特朗普取得歷史性成功,但歷史不同意”)。特朗普本人一方面表示“百日”是“人為障礙物,意義不大”;一方面聲稱他頭一百天的工作,為任內美國的進步奠定基礎。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共和黨內激進右翼茶黨領袖莎拉·佩林歡呼特朗普幹得“非常棒”;力挺特朗普的布賴特巴特新聞網認為特朗普“行政上成功”,但缺少在國會(立法)的勝利。右翼福克斯新聞四平八穩地總結說:“滿滿當當的議程、好壞參雜的結果”。

在中美關係提振、空襲敘利亞、對俄羅斯態度轉冷、改變對北約立場等外交決策上,特朗普收穫了來自兩黨的好評。

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但他百日來的其他執政表現,則被民主黨和多數美國主流媒體幾乎一邊倒地唱衰。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佩洛茲形容特朗普百日執政“極度失敗”,《紐約時報》評論稱創下“最糟紀錄”,《洛杉磯時報》認為“幾無建樹”,《華盛頓郵報》載文稱,特朗普執政行將屆滿百日,“還沒有取得過一次勝利”。《紐約郵報》更為刻薄,稱特朗普執政百日的最大新聞是:他仍然是總統。《政治》網站則發表長文,從特朗普競選期間涉及性別和種族歧視言論,到就職總統後使用“另類事實”抨擊媒體造假、競選團隊多人被曝捲入“俄羅斯門”、一再拒絕公佈納稅單及裙帶政治和利益衝突等問題,以失望傷感的口氣數落個夠,嘆息美國政治倫理的衰落成為“新常態”。

商界的反應,卻不像主流媒體那麼負面。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的UBS公司發表投資者觀察報告認為,特朗普的百日執政,激發了工商界對美國經濟的樂觀情緒。報告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逾六成投資者對未來一年美國經濟前景感到樂觀,66%的投資者對短期內股市前景樂觀,91%的投資者相信基礎設施投資將提振美國經濟,66%的小企業計劃增加投資,56%的小企業計劃增聘員工。

5

民調支持率發生微妙變化


特朗普上臺時是美國民調史上民望最低的當選總統,他繼續成為美國民調史上執政百日之際民望最低的總統(支持率最低——綜合民調結果為42.1%;不支持率最高——綜合民調結果為52.3%),這其實不足為奇。

實際上,更應注意的是美國民調的微妙變化。在執政頭一個月,特朗普在民主黨選民中收穫的支持率僅8%,而3個月後有民調顯示,民主黨選民對特朗普支持率升至16%,與此同時,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選民始終穩定在84%上下。去年大選投票給他的選民中,96%甚至百分之百表示不後悔,表明特朗普的基本盤非常穩固。此外,他增加美國人工作機會的主張和努力,跨越兩黨分歧,獲得美國四分之三選民的支持。民調還顯示,相比特朗普,美國國會以及深陷黨爭的共和、民主兩黨,比先前招致更多不滿。廢除奧巴馬醫改的失敗,嚴重損害了共和黨“金童子”、眾議長保羅·瑞安的聲望。

庫叔在採訪調研中也發現,特朗普的許多支持者並不在乎特朗普的道德品行,也不關心他的商業帝國能夠從白宮獲得多少好處,對“俄羅斯干預門”的發酵更是漠然。

他們當中很多人甚至不喜歡特朗普的作派,覺得他“愛自誇”“話太多”“太熱衷發推特”,很多人也不相信他真能在美墨邊境建成牆,對他許多競選承諾的兌現沒有太高期待,但他們認為,傳統政客的很多競選承諾同樣落空,和政客相比,商人至少要好一點。

與其說支持特朗普這個人,不如說他們普遍看重特朗普的核心政策主張和保守社會理念,期待這位商業成功的總統能夠把國家經濟搞上去。僱美國人、減少政府管制、減稅、振興基礎設施建設、廢除奧巴馬醫改、反墮胎、反控槍、打擊非法移民、加強反恐、強化本土安全、打擊內地城市犯罪……這些都深受特朗普支持者歡迎。僅僅成功提名保守派大法官,讓保守派未來幾十年內都會在最高法院佔上風,就足以讓他們認為“值回票價”。皮尤民調顯示,美國社會保守派(福音派)對特朗普的執政表現尤為滿意,支持率比大選投票時又高出三個百分點。

特朗普顯然參透了一個道理:要想下屆繼續幹,這才是頭等大事啊!

顯然,特朗普民望的低迷,背後是美國民意的分裂。美國採取選舉團人制度。從人口上說,民主黨選民數量大大超過共和黨,希拉里贏得的普選票比特朗普多出近290萬,在美國非白人人口中佔據絕對優勢。但從地域上說,共和黨紅州從數量到面積都大大超過民主黨藍州。深入傳統鐵鏽帶和美國鄉村地帶,“紅脖子白人”對特朗普執政的看法,和立足東西海岸大城市的美國主流媒體態度,南轅北轍。“藍”占人數之多,“紅”佔地域之廣,交織成特朗普時代撕裂美國的“文化和身份戰爭”大背景。

6

執政著眼點不是四年是八年


即使最嚴厲批評特朗普的美國媒體,也不能不承認這樣的事實:這位不依常規行事、沒有行政經驗、地產商人出身的“素人”總統,真心渴望有所作為,獲得稱讚,成為一名成功的總統。從上任第一天起,特朗普就宣佈四年後將競選連任,就職3個月,為他籌集連任競選資金的3個委員會已籌款逾1300萬美元。這意味著,特朗普執政的著眼點,不是四年而是八年。

從政權過渡到入主白宮,特朗普經常顯得急躁、莽撞,笨拙,缺乏許多領域的政策背景知識,不守美國政治規則和潛規則,藐視利益衝突與裙帶政治爭議,白宮人事紛爭屢起波瀾,政府要職大量空缺拖累政策執行。他彷彿一頭蠻力公牛闖進瓷器店,舉手動足總要打碎些罈罈罐罐。但詳細分析民調結果,一個事實在浮出水面:特朗普深刻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贏得大選,緊緊握住自己的成功要素;反倒是不少反對他的美國媒體和學界精英,一直沉浸在失敗的傷痛和道德主義的不甘中難以自拔。

正因如此,特朗普執政頭一百天的言行,一方面是極力塑造忠於競選承諾的姿態。

做不做得到是一回事,有沒有去做是另一回事。百日來,特朗普不僅做,而且大張旗鼓地做,充分造勢,牢牢維繫基本盤。最新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特朗普在努力兌現競選承諾。去年投票支持他的選民,超過九成認可他的執政表現。共和黨民調專家葛倫·博爾格(glen bolger) 感嘆,投票給特朗普的美國選民,對特朗普“異乎尋常的忠誠和支持”。

另一方面,也與美國主流媒體展開了持久戰。

特朗普不走尋常路贏得大選,入主白宮後,他同樣不打算循規蹈矩,而是刻意維繫競選風格,不斷舉辦競選式大規模民眾集會,堅持發佈推特,繼續把社交媒體作為自己塑造輿論導向、向民眾直接傳達信息的至關重要工具。

不過,特朗普與美國主流媒體的“持久戰”,已經顯現兩敗俱傷的態勢。媒體公信力和影響力固然受損,而特朗普也深受掣肘,政策施行備遭詰難,執政基礎難以擴大。彌合大選分裂,團結國家,對歷任美國總統都較順利,在特朗普,卻將是一個道阻且長的艱鉅挑戰。

7

特朗普政府仍將處在顛簸期


一般認為,頭一百天,是美國新任總統民望最高、權力和影響力最大的時間段,即所謂“蜜月期”。但這對特朗普顯然不適用。和大選期間相似,特朗普從宣誓就職之日起,就一路顛簸磕絆,備受爭議。就職次日,全美就爆發女性大遊行;隨後的入境限制令引發全美抗議風潮。

即將屆滿百日際,還發生科學大遊行。百日裡,各種主題的抗議特朗普的遊行示威成為了華盛頓、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的日常風景。特朗普和美國多數媒體及反對他的民眾之間,不存在蜜月。

顯然,執政百日之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特朗普政府仍將“處在顛簸期”,政策還在不斷調整中,經歷著自我塑造和被塑造,特別是在外交領域,尚沒有清晰連貫的政策。預判充滿波折將是一種常態。

不過,特朗普時代雖然沒有成形,卻也初見端倪:

思潮上,保守主義正在大規模迴歸;政策上,不講求意識形態的實用主義色彩濃烈;

經濟上,大規模減稅、減少政府管制、刺激企業投資、振興基礎設施的思路,令人們處處聯想起“里根經濟學”的供給側改革;

外交上,不論朝核問題這塊試金石能試出特朗普什麼來,美國勢必不會走向孤立主義路線,無法置身國際事務之外。

從特朗普對空襲敘利亞的處置來看,他重視軍事外交,但從根本上不願陷入海外軍事行動泥潭,而更願意把軍事行動作為威懾手段、作為“大棒”來揮舞。

過去百日顯露的重要傾向還包括,在外交上,特朗普表現得“更為接近一名傳統的共和黨總統”,有媒體甚至認為,在政策層面,特朗普儼然是一個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小布什總統。在內政上,由於百日內遭受的一系列挫折和白宮內部人事,班農有所失勢,加上弗林的去職,特朗普漸與右翼白人民粹主義拉開距離;在經濟上,充斥華爾街“高盛幫”、企業家和億萬富翁的內閣,顯現濃厚的重商主義色彩。

“百日”之後,暫時不再有人為設定的時間窗口壓力。但未來的一年,對內,預算案、稅改案、提升債務天花板、重啟廢除和替代奧巴馬醫改案、解決美墨邊境建牆費用……對外,劍拔弩張的朝核問題、久拖不決的敘利亞問題、打擊“伊斯蘭國”和反恐、為任內美歐和美俄關係定調等,都是他無從迴避的重大挑戰。他究竟能否以及如何“搞定”這些挑戰,仍是未知數。如何與國會共和黨合作,利用好共和黨同時掌控白宮和國會兩院的執政優勢,特朗普執政團隊仍在探索中,圍繞廢除和替代奧巴馬醫改風波,白宮與國會關係已發生微妙調整。

8

究竟什麼是特朗普主義?


特朗普執掌的,是一個大選以來空前撕裂的美國,而他本人也構成導致美國撕裂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職以來,他不斷為這種撕裂付出代價,卻沒能使這種局面有所改觀。百日來的執政之路,也是美國兩黨繼續極化之路。白宮內暗流起伏的權力之爭、國會里更趨白熱化的黨爭、社會上深刻撕裂的民意,以及司法體系的強大制衡,都在制約著特朗普的白宮。此外,他的執政地位,還可能因仍在進行的“俄羅斯門”調查、總統權力與特朗普家族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他一再拒絕公佈的納稅單、乃至潛在的被彈劾風險等受到削弱。

大選期間,美國分析人士就在議論究竟什麼是特朗普主義,一派認為特朗普主義就是經濟民粹主義加社會保守主義和新孤立主義的衝動;另一派認為根本不存在特朗普主義,認定特朗普自戀、做秀、不會真正相信任何事情,而是根據直覺和本能先做決定,再觀望後果。

“百日”之際,特朗普主義究竟是什麼?仍然沒有定論,也無法定論。

特朗普的執政能力和危機應對能力,對世界仍是一個重大懸念。

不過,雖然開端不算美妙,但特朗普時代不能排除低開高走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