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的女性吸引力是怎樣煉成的?|視角

STEM領域發展欣欣向榮,但隱藏其中的問題卻依然嚴峻。

職業不同 男女有別

皮尤研究中心於2017年夏天進行的調查顯示,由於信息經濟逐漸成為美國社會的主體經濟形式,促使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增長速度。自1990年以來,在STEM相關領域就業的人數從970萬迅猛增長至1730萬,而計算機相關領域的就業人數增長率更是高達338%。

不過,該項調查除了反映出STEM相關就業領域的人才需求激增,同時也展現出在相關就業領域就業人群性別差異巨大。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了美國人口普查局自1990年以來的數據,發現不同STEM職業的女性人數比例差別極大,例如牙科護理員一職,女性人數佔到95%,銷售工程師職位女性只佔7%,機械工程師職位女性佔比8%。計算機科學家、系統分析師、軟件開發者、信息系統管理員和程序員這幾個自199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職位,女性佔比反而從32%減少到25%。

注:

銷售工程師,多存在於工業界和商業領域,他們既懂銷售又熟悉技術,向客戶出售的多是機械、軟件等技術含量高的產品。

總體來看,STEM領域的女性就業者集中在健康護理相關的職業,而在工程相關的職業,人數佔比只有14%。到工程相關領域就業的女生比例低,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原本就讀工程相關專業的學生中,女生佔比就較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部分就讀工程相關專業的女生最終放棄從事專業相關工作。

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推論。數據顯示,大學本科階段專業為STEM的學生畢業後繼續在該領域工作的人數比例僅僅是52%,尤其以學習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女生最為突出,學習計算機的男生畢業後從事相關工作的比例為53%,而女生只有38%。

按理說,薪資高的這些職位對女生具有同等吸引力,但為什麼還有部分女生寧願放棄專業特長而從事不對口的職業?

打破刻板偏見 重塑女性認知

或許,這與STEM領域的相關職業吸引力有關——大學生對薪資、就業環境、工作內容、其他福利待遇的綜合考量,使他們最終“拋棄”了STEM相關領域。而另一方面,這與社會存在已久的認知錯誤有關。

根據美國大學婦女聯合會在2010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社會普遍存在刻板偏見,認為男性天生適合工程與數學相關的行業,而女性則應該從事藝術、語言類的職業。這種沿襲已久的風氣間接影響了女性求學階段培養對於數學、科學等學科的興趣,也使更多大眾對女性從事STEM相關領域職業的看法從“不適合”逐漸轉變為“不能做”。

更糟糕的是,調查顯示,可能是受這種風氣的影響,女性在求學階段對自己在數學等學科的自我要求比男性更高,認為只有自己極為出色才能立足於這些“男性”領域,這樣的錯誤認知讓不少成績優異的女性自我評估過低,從而離開了STEM行業。

另外,頻繁見諸報端的不友好信息也使更多女生對此類職業誠惶誠恐,加劇認知偏差。所以要優化相關職業的性別結構,讓更多女生選擇STEM相關專業和職業,首先要改變存在已久的偏見,矯正人們特別是女性本身對自己和這些職業的錯誤認知。

那麼,在此過程中高校又能做些什麼?正如該報告所說:“高校的些許改變對吸引女性選擇並堅守STEM領域有莫大的作用。”高校改變政策吸收更多工程、科學相關學科的女教師,以及在概論課上為學生介紹本行業的廣闊前景等措施,都對吸引女生留住女生有正面效果。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薩普拉·切因於2016年10月12日發表的關於“不同STEM職業女性人數不平衡”的報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切因副教授還提到,“學生總是根據自己對行業的印象進行專業選擇,缺少行業經歷就只能依賴大眾看法和行業代表人物來作出判斷。”

加強學生對STEM領域的職業認知是提高女性在STEM行業,尤其是計算機、工程等就業比例的關鍵一步。基於這樣的考慮,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藝術與科學學院和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共同發起了“科學與工程女性”(Wome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以下簡稱“WiSE”)行動,尤其是加強女生對STEM的認知度,增加女生在STEM行業的就業人數並助力她們取得成功。WiSE提供的活動包括:

● 針對即將入學的大一女生推出加速項目,安排STEM新生提前入學,並開展系列活動幫助新生儘快熟悉環境、認識教師、結交校友。


● 提供與STEM女教師免費共進早餐的機會,以加強學生與校內STEM女性教師的接觸。


● 組織午餐會,學生自帶午餐加入到午間談話中來,WiSE 會不定期組織校內外STEM領域的教師、學校領導者參與談話,使學生了解學校的資源,明確自己在學術方面可以利用的優勢。


WiSE不僅力圖讓本校女生正確認識STEM行業,還希望將影響力擴大到校外,讓準新生也能更客觀地看待STEM專業和職業,減少因為對STEM的認知偏見對準新生所造成的影響。WiSE的外聯部門會定期組織學生志願者前往周邊社區中心為K12學生開展科學實驗活動。

正視職場現狀 應對歧視有方

社會各行業的性別歧視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在STEM職場,這一問題尤為突出。STEM行業的職業女性有50%聲稱遭受過性別歧視,包括同工不同酬、被認為能力不夠、總是負責重複性的簡單工作、獲得上級支持相對較少、有孤立感、不被賦予重任、求職遭拒、升職遭拒等歧視行為。數據顯示,非STEM職業女性遭受過性別歧視的比例為41%,STEM行業的男性遭受過性別歧視的比例更低,僅為19%。

另外,職場女性還面臨性騷擾的問題。根據皮尤的報告,22%的女性在工作上遭受過性騷擾,男性則為7%。在男性佔多數的STEM工作場所,有48%的女性認為性騷擾是工作上的困擾,其中計算機領域尤甚,為42%。

STEM職場上存在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問題讓部分女性,甚至是大學階段學習STEM專業的女性對相關工作望而卻步。存在已久的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面對。為此,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資金,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與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共同發起“領航”項目,意圖增加STEM專業的女性畢業後繼續從事STEM工作的人數。這一項目由一支交叉學科團隊帶領,意在為在校女生提供識別和克服性別歧視、偏見等問題的技能與方法。

同時,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在商業、法律學習方面有著豐富的案例教學經驗,該項目團隊決定利用這一優勢,採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培養女性學生在求學期間以及進入職場後有效解決遭受歧視的能力。

例如,學生們可能會被假設置身於一個模擬場景:一名年輕女性計算機科學家,老闆不斷要求她下班後參加應酬。學生在案例中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並作出應對決策。“我們不僅讓學生知曉女性在STEM工作場所取得進步和成功要面臨的障礙的複雜性,還要讓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以抵制偏見、歧視和不平等,從而在STEM領域堅持下去。”科林·加里根這樣說。他是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人類學專業的副教授,也是“領航”研究小組的首席研究員。

儘管高校無法解決社會存在已久的性別歧視“頑疾”,卻可從矯正認知開始,讓更多人看到女性對STEM領域的貢獻和價值,改變女性對STEM的看法,從“不合適女性”變為“我們也能做好”。同時教給女性應對在學習中、工作中解決性別歧視的方法,提升她們堅持從事STEM的信心。

新聞鏈接

香港科技大學設立新獎學金——婦女基金會澳新銀行傑出科學與工程女生獎學金,鼓勵女大學生研修工程科技類學科。該獎學金由婦女基金會和澳新銀行合作設立,獎學金將頒發予攻讀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學位且學業優異的大一和大二女大學生。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翁以登教授對澳新銀行和婦女基金會慷慨支持理工科傑出女生獎學金計劃予以感謝。翁以登表示,許多聰慧的女性能在科技相關領域做出傑出貢獻。憑藉社會和商界的支持,我們力求鼓勵更多女學生參加工程學培訓,讓她們不會被排除機會,發揮潛能,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人民網,2014-03-21)

主要參考文獻:

[1] Bach, Deborah. "Why do some STEM fields have fewer women than others? UW study may have the answer".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ebsite. Oct 12, 2016. Web.

[2] Why So Few? Women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3] Lewis, Danielle. "High school students shadow WiSE women". University at Buffalo website. Nov 30, 2017. Web.

[4] Funk, Cary; Parker, Kim. "Women and Men in STEM Often at Odds Over Workplace Equity". Pew Research Center. Jan 9, 2018. Web.

[5] Nealon, Cory. "New program to help women in STEM overcome gender discrimin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website. Feb 1, 2018. Web.

STEM的女性吸引力是怎样炼成的?|视角
STEM的女性吸引力是怎样炼成的?|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