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誰年輕的時候沒風流過,在花叢中流連忘返?只不過,浪歸浪,終究是要小心的,因為現在科學技術那麼發達,指不定過個幾十年,就發現自己當年欠下的那些個風流債可不止一星半點,娃都多出了一大串……

如今網絡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一個叫做Ancestry.ca的網站也橫空出世,人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發現自己的血統組成,甚至還尋找到親生父母。

今年46歲的Adriana Brown居住在薩省,她從小便被收養,在十幾年前找到了親生母親,發現生母也是被人收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Brown想知道母親身份,於是在今年3月將唾液樣本寄給Ancestry.ca網站做DNA檢測,發現自己有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種血統。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本以為事情就這麼完了,沒想到今年5月13日,坐在廚房裡玩iPad的Brown又收到了另一封郵件,這封郵件的內容讓她大吃一驚:網站發現,她的DNA與一名Bob Rodger的男子吻合,構成親子關係。原來,Rodger也想知道自己的祖先來源,就在Brown提交DNA檢測樣本幾周後,也提交了自己的DNA檢測樣本。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Rodger今年77歲,居住在溫哥華,另有4個親生子女和2個繼子女。Brown在發郵件告知Rodger時,Rodger還不相信,直到Brown告知自己生母的名字,Brown才想起來,自己與這名女子年輕時的確有過一段短暫的親密關係。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事情已經過去半個世紀,對於Brown和Rodger來說,沒有什麼比親人相認更值得高興的事了。就在上週六,Brown來到了Rodger位於北溫的公寓,敲開父親的家門,從未謀面的父女終於在淚水和擁抱中相認。

年邁的Rodger說:“我的女兒很美麗,太美麗了。我為她感到驕傲。”在說出這句話時,老人臉上有著毫不掩飾的喜悅和快樂。

Rodger是否在匆忙結束一段關係後不負責任地離去,Brown的生母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選擇放棄撫養自己的親生女兒,無人得知。如今的父女倆,只是沉浸在重逢地喜悅中,並且如同普通的父女一般,親密地坐在一起,聊聊家常。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寫到這裡,筆者不禁想到了前段時間轟動一時的新聞:居住在BC省的10歲華裔女童Isabelle Smit在中國網站上發佈尋親視頻,希望通過DNA基因測試找到親生母親。與她一起的還有20名被世界各地家庭收養的華裔孩子,19名為女生。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前段時間,一個叫做陳新華的23歲華裔女生從加拿大魁北克考到了北京大學,她一邊讀書一邊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陳新華是南昌市社會福利院院長給她改的名字,如今她叫Anne。在尋人啟事中,她說,也許因為某種原因,我的親生父母無法撫養我而選擇了遺棄我。我現在過得很好,但我仍然希望見到你們。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夏華斯,Jenna Cook,在2012年考入了耶魯大學。為了尋找親生父母,夏華斯從美國來到了自己的故鄉中國武漢,見了50多個家庭,可惜最後仍然沒有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

一位養女 46年後居然這樣在溫哥華找到了生父

這些孩子,包括前文所提到的Brown,都在被生父母遺棄後遇到了很好的家庭,有著愛他們的養父母。然而正如Brown所說,她從小就知道自己是領養的,總是認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尋找到親生父母就如同找到了自己的根,人生第一次感覺和所有人一樣。而有的孩子,並非有他們這般幸運。

無論孩子們在離開親生父母后過得好或不好,無論親生父母是因為什麼原因未能撫養孩子長大,這始終是一種令人遺憾的缺失。

誰又知道,那些“我想找到親生父母,告訴他們,我很好,不用為我擔心”“如果你們曾對當時丟下我感到很不好,你們無需這樣想,我對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很感恩”“我想擁抱你們,謝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的溫暖懂事話語背後,會是怎樣酸澀又釋然的心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