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週末,偶然看了電影《後來的我們》。

影片說的是兩個漂泊異鄉的青年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成長故事。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一座城,一個人打拼太難。在呵氣成霜的北京街頭,的確需要多個人互相取暖。影片上映的時候,看哭了無數“故事”裡的人。 在電影中似乎看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母。電影裡的林見清和方小曉幹過的傻事,好像咱們也曾經幹過。

劉若英說:“我想拍一個給所有人看的電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他們自己。”從故事裡感悟一些道理,然後讓道理治癒往事的傷痛。

其實,人的一生總會遇見那麼幾個,我們愛過,恨過,卻遺憾錯過的人。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共鳴”吧。

影片裡周冬雨和井柏然飾演的小曉和見清,2007年在返鄉的綠皮火車上偶然相遇,慢慢的兩人相戀了,那時候他們以為永遠會在一起的。即使是在格子間裡生活,只要在一起也覺得幸福。可愛情終究沒能成為愛情,海誓山盟也沒能抵過現實的洪流,熬過了所有的苦和累,熬過了所有的貧瘠,卻最終沒能跨過那些誤解,讓牽著的手最終分了手。

愛而不得,是人生的常態。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十年後林見清再遇見方小曉的時候,問了一句話:“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方小曉說:“如果當時你有勇氣就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小曉和見清在最好的年華遇到,曾經也海誓山盟,但最終還是分開了,當見清說出那句“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刺痛了無數人的內心。

我們這一生,總是遇到太多的後來,從不懂愛到懂愛,從擁有到珍惜。所幸是到了最後,無論是五年還是十年。後來的我們,都懂得了愛,更懂得了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