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的開掛人生:從全班倒數第二到高考逆襲考上中國傳媒大學


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

白巖松小時候對成績並不是“很在意”,中考時,他只比當時的重點高中錄取線高出一分。就在中考的前幾天,他的精力還放在黑澤明的《姿三四郎》和衛冕冠軍阿根廷0比1負於比利時的世界盃揭幕戰上。那是1982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白巖松躲在同學家的黑白電視機前面正看得津津有味,卻被母親逮個正著。

這種“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的習慣一直保持到高中,整個高一高二,白巖松在老師眼中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差”學生,用白巖松自己的話說,“我最慘的時候,混到全班倒數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學都跑去複習”的時候,白巖松才意識到,“是該衝刺了”。


接著,他用了一年的時間,從倒數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在最後一個學期的模擬考試中,如果不算上外語,他的成績總分在全班就是“第一、第二”。

回過頭看高考,白巖松曾經對母校的師弟師妹這麼說:“為了讓別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須先擁有優秀的成績。如果你說,我現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學習成績不好,那麼,在目前這個年齡段,你就擁有不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在我們讀初中、高中、大學時,我們的才能要透過我們的學習成績去展現出來,尤其在高中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