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爾的投資感悟,句句誅心!寫盡股市人生百態!

一個有名的老木匠逝世前,人們問他做木工的秘訣,他只說了四個字:“留一條縫。”

做交易如做木工,也是一門手藝活,也要“留一條縫”。

做交易是做確定性,交易的留一條縫,是在確定性臨界點範圍內,給行情合理的、一定的折騰空間。這是交易系統正常運行、行情正常發展所必須的空間和餘地。收縮、扼殺這個餘地,交易必窒息而亡。

五類不留縫操作

來看看這幾類不留縫操作,是怎樣窒息你的交易的。

一、貪低不留縫

系統發出明顯交易信號,行情快速發展,在現價上低一兩個價位買。交易信號一般出現在關鍵位置,行情強勁,甚至一飛沖天,轉瞬之間,停頓和回頭時已到“天上”。低一兩個價位沒買進,情急之下撤單,現價買,還是沒追上。行情繼續飛昇,臉熱心躁,在現價上高几個價位買,成交。回頭看看,成交價離系統信號初始價已高出一大截,高處不勝寒油然而生,心底涼嗖嗖的。行情停頓,回落,出現浮虧。貪低反追高的懊惱,加上畏高,加上擔心行情失敗,心煩意亂中一把將籌碼砍了。

如此幾次三番,一波行情就這樣做砸了,不賺反虧。

交易系統沒問題,行情判斷沒問題,就因為行情啟動時貪幾個價位的低,毀了交易。

要明白,你的系統是為了捕捉一波行情,而不是在乎幾個價差,系統發出明顯信號時,應高几個價位買,確保現價成交。

高几個價位買,就是留一條縫,那條縫就是那幾個價位。成功的操作就長在高几個價位買這條不起眼的縫上。

二、拒虧不留縫

一虧就怕,一怕就砍,厭惡、拒絕任何虧損。整天杯弓蛇影,如驚弓之鳥,忙碌勞累,將交易做得破碎不堪,名義上做波段,數年下來,卻從沒做過一次完整的波段。

厭惡、拒絕虧損是本能,但不能拒絕任何虧損。拒絕不合理虧損是對的,而拒絕合理虧損是錯的。

不合理虧損,是違背交易系統產生的虧損,是一種非正常虧損。

合理虧損,是按交易系統操作,但行情失敗,觸發確定性臨界點之外的虧損止錯而生產的、被系統嚴格控制的、有限的虧損,是一種正常的虧損。

不能容忍不合理虧損的存在,但必須適應合理虧損的存在。

交易的難點之一在於,從心到手,從心理到操作,必須先強迫自己接受、然後訓練自己適應合理虧損。

合理虧損是交易天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科學有效的正向交易系統,都必然設計、包含合理虧損,否則不成其為系統。

盈虧同源,這裡的虧就是合理虧損,源是交易系統。合理虧損只能管理和控制,不能避免,避免合理虧損,也就割裂、破壞了交易系統,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盈利無法產生。

對一個科學有效的正向交易系統來說,合理虧損更多是一種以虧損止錯形式存在的、可能的虛擬虧損,多數情況下會隨著行情的發展,轉換成成本防守和盈利止錯,其兌現成虧損的次數和額度少於轉換成成本防守和盈利的。

不管合理虧損是否兌現,你都必須接受它、適應它。接受、適應合理虧損,就是留一條縫。交易系統的正常運轉就長在接受合理虧損這條讓人“厭惡”的縫上。

三、大虧不留縫

大幅虧損後,資金嚴重縮水,信心嚴重受挫,不能再承受任何失敗和虧損。在繼續交易時,一方面是急於找機會扳回,將就交易、勉強交易、頻繁交易;一方面不是按系統要求設置技術位止錯,而是人為縮小止錯幅度,選擇自己能承受的金額止錯。這二者實質上是在違背系統交易。結果是一次大虧後,接著一長串的小虧,長時間不能恢復正常交易狀態。

不少交易者,一次大虧後,幾年都無法恢復正常,有的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原因多在於此。

大虧後要做的,不是急於找機會扳回,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從系統或執行漏洞上,找出大虧的原因,修補系統和執行的相關規則,通過覆盤或模擬進行驗證,驗證通過,完成修補。在心理上接受大虧、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完成修補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虧立停,就是留一條縫。扼制大虧漫延、恢復正常交易就長在大虧立停這條止痛的縫上。

四、大盈不留縫

大幅盈利後,信心容易膨脹,行為容易輕率,易利誘違規,仗利亂做,導致盈利回吐。

大盈後要做的,不是乘勝追擊,而是按流程控制,立即停止交易,進入修復流程。在心理上接受大盈、恢復平衡,技術和執行上進一步整固後,才能恢復正常交易。

大盈立停,就是留一條縫。

留住大利、穩健交易就長在大盈立停這條留盈的縫上。

五、數錢不留縫

賬戶上50萬隻差5000,隨便找個機會,賺5000讓資金上50萬。

賬戶上50萬多5000,下一筆交易的止錯額就設5000,保證資金不下50萬。

類似的交易,叫數錢交易。

數錢,就是一刻不停地關注賬戶資金的波動。數錢交易,就是根據賬戶資金情況來決定交易,而把交易系統拋在一邊。

任何拋棄交易系統的非一致性交易,都是錯誤交易,最終也必是失敗交易。數錢交易,遲早、一定會把自己“數”到失敗裡面去。

不時刻、過度關注賬戶資金波動,而專注於交易系統的嚴格執行,才是對賬戶資金的最好關注。

不數錢,就是留一條縫。專注於一致性交易,就長在不數錢這條“視錢而不見”的縫上。總之,不留縫,必留缺,必致敗。

留白與留縫

在交易中,有“兩留” 至關重要,一是留白,一是留縫。

畫畫要留白,交易是如畫畫一樣的一門藝術,交易的留白就是空倉。

不會留白者不會畫畫,不會空倉者不會交易。

做木工要留縫,做交易是如做木工一樣的一門手藝,交易的留縫就是高几個價位買、接受合理虧損、大虧立停、大盈立停、不數錢等。不會留木工縫者做不好木工,不會留交易縫者做不好交易。

交易留白決定交易成敗,交易留縫決定交易優劣。要做到空倉、高几個價位買進、大虧立停等交易留白與留縫,沒什麼技術難度,但有心理難度。只有通過漫長的、巨量的、艱苦的自我刻意訓練,練就一顆定若磐石的心,才能留白;練成一顆定張馳有度的心,才會留縫。心無縫則躁則暗,心有縫則靜則明,留一條縫,讓心靜,讓手定,讓交易活。

利弗莫爾的投資感悟,句句誅心!寫盡股市人生百態!

決定交易成敗的不是技術而是策略

市場賺錢的鳳毛麟角的交易者中,基本上都是高手和專業人士。而發人深思的問題是,期貨、股市都有一個大家公知的現象:普通交易者對行情的研判正確率要大幅度高於高手和專業人士,這也就形成了交易的悖論。

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工夫在詩外”呀。決定交易盈虧的不一定是技術分析,至少核心的決定因素不是技術分析。

在市場,98%信奉技術,2%奉行資金管理並深諳交易策略,賺錢的只有0.3%。顯然,通過上面簡單、樸素的分析,僅僅信奉、精通技術分析是很難、甚至無法賺到錢的。

這一點簡單到有些粗暴的邏輯所揭示的真相,是沉浸在技術分析之中並幼稚得無法自拔的普通交易者所認識不到和不敢面對的。

多空雙方信奉的是同一個技術分析,但是最終的處境卻是冰火兩重天的不同,或者是拉鋸一樣的焦灼,或者如過山車一樣的翻覆,說明

交易的決定因素不是技術分析,而是技術分析之外的交易策略、資金管理、風險控制、交易理念、交易心理等等。在戰爭中,如果紅藍兩軍使用的是同一種武器,而一方獲得大勝而一方慘敗,只能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戰略戰術、指揮員的軍事才能以及補給的後勤保證。

決定交易成敗的不是技術

包括市場的大勢、品種行情的節拍、交易的頻率。也許她根本不懂什麼叫交易策略、資金管理、交易頻率,但市場詭異之處就在於此:幾千年以來只有一個人不會走路,那恰恰就是特地跑到邯鄲學步的公子,而未學過走路的人卻走得行雲流水、格外輕盈、自然。這一點應該給沉浸在技術分析的不成熟的交易者一點啟示了。

當你的交易節奏、頻率和市場意外吻合時,想不賺錢比普通交易者在市場想不虧錢都難。市場有時就是具備這樣的顛覆性。

交易策略的作用舉足輕重

和技術分析相比交易策略的作用舉足輕重,每一筆成功的交易都源於交易策略的得當。何時建倉,何時平倉,何時觀望以及交易的管理,這些對於虧損的交易者都是茫然的。比如研究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可能知道了支撐和阻力位,但是他沒有入場準則、實施計劃、倉位控制,一切皆是枉然。交易策略一般是成熟的交易系統的一個核心的組成部分,需要長久的實踐才可以成型並逐步完善成熟起來。

交易理念、心理至關重要

在交易中,交易理念和交易心理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科學、合理的執行能力的前提條件。交易理念需要鑄就,不是像技術分析那樣比較好學,交易理念完全是內功,類似一個人的信仰,是交易的靈魂。

大家都聽說過所謂的市場的貪婪和恐懼吧,這屬於交易心理在交易過程中的起伏、變化。打造良好的交易心理,建築贏者的成熟心態對於一個盈利的交易者異乎尋常的重要,這一切也是和資金管理緊密相連的。

市場是一個多維時空

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多維時空,對於一個交易者來講:技術分析只是簡單的一維,是線條化的對市場價格等因素簡單的勾勒。交易策略是第二維度,能夠二維的、平面化的展示交易。第三維是資金管理,體現的是紀律性、嚴謹性,使交易變得立體、可行。第四維是交易理念、心理,他們給交易注入靈魂而使之豐滿。交易的時間維蘊藏在交易策略之中,形成了交易的時間框架和週期。

一般的普通交易者的交易行為是兩維的,也就是平面化的,處於原始發育狀態;有的交易者的交易空間形態雖有第四維,但是缺少第三維的資金管理,也是坍塌的形態。要想建立完善的交易的多位時空,就必須這幾個維度一個也不能少。

而沉浸在技術分析中的不成熟的交易者實際上所處狀態是一維的交易空間。

通過以上的論述,簡單而準確的揭示了一個真理:交易“工夫在詩外”。決定交易盈虧的不是最低端的一維的技術分析,而是構築更高維度交易時空的交易策略、資金管理、交易理念和心態。

這就是市場簡單的認知所揭示的真理。


從思維和行為模式來對比贏家與輸家的區別

有一種謬論告訴我們心態是決定交易成敗的關鍵。這種說法是輸家檢討自己的失敗後的所謂“總結”,他的潛臺詞是:“其實我的水平很高,就是我的心態不好”。推卸責任是人性使然,所以,政體建構中人們強調監督和制衡機制,企業管理中需要有外部的第3方審計和內部的制監管。對於交易人而言,決策、執行、監督都是一個人的事情,你對失敗責任的推卸,沒有人會跳出來警告你告訴你這樣做不對,因此,相對機構而言個人交易具有先天的劣勢。

在這個例子中,本人不反對心態對交易的重要性,但是一個人的良好心態是怎麼形成的?是天生就來的嗎?顯然不是。我們知道沒有誰可以生而知之,良好的交易心態不是每天高喊幾句誰誰誰的語錄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們事前的訓練和長期的交易實踐。再大多數交易者中,事前的訓練幾乎沒有,這樣的後果是:在可能的贏利到來之前已經把自己的最為稀缺的兩樣資源消耗殆盡,這兩樣資源就是:金錢、信心。如果你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那麼,你最好的選擇是退出市場,重新學習。否則,你不要指望你會有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來自於事前的準備和實踐中的持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