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隨著去年5月東航開始引進代號為33L的A330,國內三大航全部擁有了自己的高端經濟艙。一年來,國內高端經濟艙銷售有著什麼樣的趨勢?哪些人會首選高端經濟艙、選擇時都會看中哪些因素……

空客中國市場部負責人宮輝在日前舉行的2018 CAPSE民航服務峰會上,分享了一份空客去年進行了數月的調研報告,給出了這樣一份答案:

在接收調查的乘客當中,有29%的人在過去一年乘坐過高端經濟艙。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樣本量:36027 (全部回答了乘坐艙位的人群,其中有51%來自調研外城市)

乘坐高端經濟艙的乘客有這些特徵:

•來自北京、廣州的乘客居多

• 年齡在18-45歲

• 月收入在1.5萬-3萬之間,三資企業的員工

• 幾乎所有人都擁有航空公司常旅客卡,擁有銀卡的人數居多

• 目前主要乘坐的航線是國內的航線

• 以商務/出差為出行目的

• 48%左右的人出行也乘坐過兩艙

• 86%左右的人出行曾經乘坐過經濟艙

過去一年乘坐了高端經濟艙的乘客,在選擇航班時,航空公司超過價格、直飛/中轉成了他們的首要考慮因素,39%的高端經濟艙乘客選航班先看航司。而關注娛樂系統和地面服務的人相對最少。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樣本量:900

在確定航班後,有67%的人表示座椅舒服不舒服是決定他們對產品的首先期待,座椅舒適度成為讓最多乘客關心和期待的內容。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樣本量:900

此外,17%的人首先期待乘坐寬體機,與之對應,有1%的人首先期待乘坐窄體機,果然還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在過去一年中未乘坐高端經濟艙的乘客中,有18%的經濟艙的乘客表示不瞭解高端經濟艙,13%的經濟艙乘客則表示航線/航班沒有高端經濟艙。如果讓這些乘客瞭解、或者所在區域提供高端經濟艙,航司是否會有更多增加收入的可能?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在過去一年中未乘坐高端經濟艙的乘客中,有19%的經濟艙乘客,和17%的兩艙乘客表示,不選擇高端經濟艙是因為性價比不高。另有12%的經濟艙乘客和3%的兩艙乘客表示,不選擇高端經濟艙的原因是價格太高。

調查數據還顯示,過去一年中乘坐了經濟艙的乘客中,乘坐國際長途航班的人轉化為高端經濟艙的意願相對較高;而高端經濟艙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國內兩艙乘客選擇降艙。

再回到價格問題上,經濟艙、高端經濟艙以及兩艙乘客選擇行為不一樣。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樣本量:2700

對於經濟艙乘客來說,價格越低選擇高端經濟艙行為可能性越大,他們對價格非常敏感。

對於高端經濟艙乘客來說,價格設在9折或全價票,對他們的選擇沒有明顯影響。

但兩艙乘客呈現非常相反的行為,價格為九折以及九折以上的時候,願意選擇這兩艙的乘客會增加, 他們更看重里程累積的優惠以及退改簽的政策。這反映了不同群體價值導向,價格已經不是他們所考慮的主要因素,而是否物有所值能夠帶來體驗反而是更重要的。

現階段,乘客對於高端經濟艙的乘坐體驗基本滿意,但是其中給予非常滿意評價的人群不足兩成,不滿意之處包括餐食、座椅舒適度等。如何給高端經濟艙進行合適的定位,包括定價和服務等,既吸引更多經濟艙乘客,又避免兩艙乘客流失,這個問題值得國內航司思考。

據悉,空客此次的調查樣本主要來自北上廣深四座城市或由四座城市出發,調查者均為18-60週歲、過去一年乘坐飛機2次或以上,同時經濟艙乘客月收入不低於5000元,高端經濟艙及兩艙乘客月收入不低於8000元。

大數據|國內航司該如何用好高端經濟艙?

調查的結果和你的預期是否接近?你對高端經濟艙又有什麼其他的看法?歡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