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戰士們一般都吃些什麼?想吃肉還要滿足這些條件!

我們平時看到的抗戰劇中,不論軍銜高低,大大小小的軍官們都享受著大魚大肉的美食,就連地位不高的初級軍官,也過著舒坦的日子,但真實的歷史卻不是這般。

在日本軍隊中,中級軍官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吃大魚大肉,更別說地位更低的初級軍官了。而能夠享受這種優越待遇的至少要是將軍。

我們常看到電視劇中日本士兵們的伙食可以說是非常不錯了,非也。二戰以前,他們的伙食一般以米飯飯糰為主食,以泡菜為配菜。一般只有在節日的時候才能吃上葷,而肉類主要以魚肉為主,牛羊肉等幾乎沒有。以上說的是士兵和低級軍官的伙食,至於高級軍官,待遇水平還是很好的。

抗戰時期,戰士們一般都吃些什麼?想吃肉還要滿足這些條件!

但是由於戰爭時拉的戰線過長,他們不可能像國內那般有傳統的伙食了,只能就地取材,入鄉隨俗。如在華北地區的戰隊,食物是饅頭和豆餅;江南地區的戰隊,主要是吃米糕。1937年戰爭全面爆發後,低級軍官的伙食已經同普通士兵一樣了,而像大佐這樣的中級軍官,有稍好一點的食物供應,但無大魚大肉可吃。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影視劇中的日本侵略者一進村,就開始翻箱倒櫃找吃的,雞鴨牛羊更是一個也不放過。

因為在他們之中,真正能吃肉的人是少數。按照規定,野戰部隊中只有少將以上的軍官才能開小灶,他們有自己的勤務兵,因此在伙食上自然不會受到虧待。兒子啊後方留守部隊中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沒有上級的管制,他們的生活過的還是很滋潤的。

抗戰時期,戰士們一般都吃些什麼?想吃肉還要滿足這些條件!

在生活待遇上,後方的少佐可能比前方的少將還要好。但普通的士兵,食物則很一般。他們會被分配給少量的牛肉罐頭,而且一般只在節日才會發放。後來,隨著戰況的不斷惡化,連牛肉罐頭也吃不上了,只有雜糧,而普通的百姓卻連雜糧也沒得吃,只能吃雜豆來充飢,一般還吃不飽。

抗戰時期,戰士們一般都吃些什麼?想吃肉還要滿足這些條件!

在二戰時期,美國的伙食是比較不錯的,而且英國和蘇聯的士兵們吃的罐頭都是美國援助的。我們國家當時士兵的伙食也很一般,拋去能否吃飽這一問題不說,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肉,比如亮劍中的大白菜燉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