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房子的民生屬性,長沙須攻堅克難

捍卫房子的民生属性,长沙须攻坚克难

“九二平方新住房,金秋十月徙居忙。”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有了房子才算是真正有了個家。只是近來很多人一房難求,“英雄難過住房關”。各方因素驅動下的瘋狂炒房,推高了房價,減弱了調控效果,嚴重傷害了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在房地產的野蠻生長時期,投資和投機住房曾一度成為快速致富的捷徑。投資投機性需求興風作浪,住房成為少數人牟取暴利的工具,造成住房供需關係扭曲,房地產業偏離了居住的本質屬性、也即改善民生這一目標。

多年來,長沙的房地產市場一直保持穩定發展,房價總體理性可控,無怪乎長沙人的幸福指數不斷連年上升,“槓槓的”。近一兩年,長沙房地產市場也開始異動頻頻:房價特別是二手房價格上漲過快,炒房客來勢洶洶,出現了開發商捂盤惜售、中介投機違規等市場亂象,真正的剛需者排隊難、中籤難、買房難……如此這般瘋狂炒房,不僅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也加劇了社會貧富差距,甚而也會影響到長沙人才政策的實施。

必須走出對房地產的認識誤區,捍衛房子的民生屬性。無論是用高額補貼吸引人才,抑或是放寬對首套房的限制,政策的本質都是想把人才留在長沙。留在長沙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就是買房置業。人才新政中住房優惠這個敏感話題被一些開發商拿來造勢、宣傳、操作,讓房產限購受到了衝擊。長沙房地產市場的幾次調控,清退了大多數投資客和炒房者,讓房價非理性上漲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多出了很多被誤傷的剛需族,許多人一夜之間失去購房資格。這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

長沙樓市的全面治理,必須滿足長沙住房的多層次需求,就要在幾個重要方面攻堅克難。首先,必須落實長沙人才新政中的各項住房優惠政策,真正實現對人才的住房關切。比如,放寬落戶、放寬購房限制、購房或裝修補貼等等,都必須有配套的細則,讓新政落到實處。除了211、985、雙一流高校人才和創業者,基層技工人才和各個層次的城市外來建設者也應是城市大力爭取的人才,必須讓他們也能買得起房、住得起房,在城市找到歸屬感,成為長沙城市發展和經濟建設的穩定生力軍。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捍衛房子的民生屬性,長沙就要切實抓調控、降房價,發揮房產調控的正能量,打擊造謠、虛假宣傳造勢等輿論行為,讓“房子是用來住的”這種理念深入人心,作為長沙樓市發展的前進方向和行動指南。同時,要以實際行動,讓老百姓對房價放心,讓老百姓買得起房也住得起房。比如,長沙老齡人口的住房優惠,也應得到實效解決,如此才能實現長沙住房的民生歸屬。比如被調控誤傷的剛需一族,他們的訴求也應得到正視和解決。

住房是關係民生福祉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調控房價,既出於防止系統金融風險的需要,也為了保障民生工程。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就要確保民生剛需,讓幸福的標的更好地體現在房價上。在當下的房產調控中,長沙需要打好攻堅戰,貫徹好這條民本理念,在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基礎上,因勢利導,把政策細化為“一城一策”甚至“一區一策”,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

文/楊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