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女孩衝刺高考 重本是唯一目標

燒傷女孩衝刺高考 重本是唯一目標

還有不到十天,袁玉英就要奔赴高考考場,或許是因為她的那段火海逃生的經歷,跟其他考生比起來,面對人生的這次考驗,她看上去更淡然、樂觀,顯得波瀾不驚。

苦難童年是不屈的動力

“如果不是爸爸當年拼死一救,我也許當時就沒了。”袁玉英說,能活著可以說是個奇蹟。

2001年4月,袁玉英出生在湖南省隆回縣高坪鎮茶山村5組。此前父親袁名璜憑會做皮鞋手藝,在江西吉安市一個小鎮租了個小店做皮鞋生意。袁玉英隨父母去了江西,長她6歲的姐姐則留在外婆家讀書。

災難發生在2004年春節一個晚上,袁玉英一家沒回老家過年。因為出租房小,堆滿了做鞋的原料,可能是煤灶溫度高,引發了大火,一時煙霧濛濛,被嗆醒的袁名璜卻怎麼找不到鑰匙。

這次火災給了袁家滅頂之災,袁名璜的妻子不幸離世,袁名璜雙手成了二級傷殘,全身都留下了燒傷,只能在過年前後,從別人那裡批發些皮鞋,做點零售生意。才3歲的袁玉英雙手也成了4級傷殘,2個手指無法活動,臉部也留下了多處傷疤。

然而不幸並沒有就只打住,不久,袁玉英的爺爺檢查出患了肝癌,花費了十多萬,在年底還是去世了,奶奶也因此患上了心臟病。

看著幼小的女兒,心靈遭受嚴重打擊的袁名璜滿是淚水:“孩子,我再也幫不上你多少忙了,一切就看自己的了。”從此,小小年紀的袁玉英就在心裡發誓:一定讀好書,絕不會屈服命運的殘酷。

她說自己不是特殊學生

家庭的不幸,自身的傷殘,但袁玉英什麼事都儘量靠自己完成,不希望大家把她當作需要幫助的弱者。

讀小學時,很多同學不願和她玩,失去母愛的溫暖,讓小小年紀的袁玉英把眼淚留在獨處時。每當成績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時,袁玉英就會找個安靜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上一場,然後又拼命的學習,老師們可憐她的身世,經常給在學習、生活上開小灶。這時成績優秀的姐姐因為家庭現狀,考取了湖南第一師範,後來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也經常鼓勵她。

就這樣,每次考試,袁玉英基本都是班上前兩名。2015年,帶著姐姐“上大學”的囑託,袁玉英考上了省示範性高中——隆回縣第二中學。而且,很幸運的分到了陳玉娥老師當班主任的612班。

“我不是一個特殊的學生。”來到學校,袁玉英對自己的要求一如既往。當然,班主任陳玉娥也沒有把袁玉英當成特殊學生。“只要能夠自理,在我眼裡就是正常學生,三年來,袁玉英也做到了。”陳玉娥感到很欣慰。

針對袁玉英一家的實際情況,陳玉娥每年總是把她作為首先考慮的對象,爭取到中央彩票公益金“滋蕙計劃”、上海慈善總會、殘疾學生補助等,為她解決了學費上的後顧之憂。

雖然家裡貧窮,秦豔玲心裡卻一直十分自信,“我覺得貧窮不是自己失敗的理由,貧窮的人照樣可以很出色,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可以改變現狀。”

她的刻苦感染大家

“陳老師是個比較嚴厲也很細心特別關愛學生的老師,從表面看不出對我的特別愛護,我也理解她的苦心,她是希望我能自己融入這個大集體,把自己活成正常人……”說到陳玉娥,袁玉英滿是感謝。

高一剛進校,要進行軍訓,加之想家,袁玉英就哭了,陳玉娥立即找到說:不能哭,那是軟弱的表現,要堅強起來。後來考試成績下降了,陳玉娥又幫她找原因,並和其他任課老師協商,給她開小灶。

袁玉英的高中成績一直比較穩定,基本在年級100名左右,還進過前50名。“如果正常發揮,考上重點大學還是有希望的。”陳玉娥說。

袁玉英的強項是語文和英語,基本上每次考試都在120分以上。作為農村學生,原來的英語不紮實,但譚海老師說“英語不能用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來思考,要以英美人的思維方式去學習,”經常教大家純英語的文章、電影,聽英語聽力,單詞重在積累,每天聯繫兩個題型,用筆記本記下短語、詞形。袁玉英的英語基本保持在130分以上。陳玉娥老師的語文則重視平時的積累,非常關注作文的操練。

陳玉娥在班上還特地設立“師傅結對”,就是單科成績好的當師傅,要幫助弱科的同學,肖順義成了袁玉英的理科師傅,而她又成了周立國、黎卓明的英語師傅,就這樣在互相幫助下,袁玉英的數理化成績也有很大進步。“袁玉英同學為人非常熱情,我問她題目時,她總是講解得非常透徹。也從來沒覺得她和我們有什麼區別。”黎卓明說到袁玉英,就讚歎不已。

進入高三,袁玉英為自己定下了更加明確的複習計劃,“每天覆習的內容要看幾遍,晚上回到宿舍後,也會和同學討論一下當天複習的內容,不斷加深自己的記憶,這樣學習下來,效果很明顯。”

“我現在的班級是612班,高考也希望能上612分,這是我的目標,也相信目標到時能順利成功。”袁玉英堅定地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