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構建自主知識產權商用磁浮體系

中新網長沙6月13日電(劉著之)“這塊土地像是車迷的王國,試乘磁浮2.0列車就是車迷的盛宴!”6月13日,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研究生一年級學生李傳鑫進入新下線的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內部體驗後,興奮地稱體驗感“安靜、平穩、科幻”。

“磁浮2.0”速度更快、載客更多

2016年5月6日,由中車株機牽頭研製的時速100公里的長沙磁浮快線列車上線運營。作為中國首個自主化商用磁浮項目,長沙磁浮快線迄今已安全運營超過170萬公里,載客近600萬人次,被業界稱為中國商用磁浮1.0版列車。

商用磁浮2.0版列車充分吸取1.0版研製和運營的豐富經驗,設計時速達到160公里,採用三節編組,最大載客500人。在保持現有軌道形式不變的基礎上,對車輛系統集成、牽引、懸浮、受流、輕量化、制動等關鍵技術進行了創新。

中車株機公司磁浮研究所所長佟來生介紹,2.0版磁浮列車具有四大創新點:一是列車採用系統工程學分析法,成功搭建2800mm車寬的世界時速最快的短定子直線電機牽引磁浮列車平臺。二是優化了牽引輔助系統設備設計,單位重量功率密度得以大幅度提升。其中牽引功率提升30%,輔助系統功率提升25%,懸浮電源容量提升30%,載客量提升至500人。三是通過優化端部電磁鐵設計和中間電磁鐵結構設計,使整列車懸浮能力提升了6噸。最後,車輛各系統採用大量新結構和新材料,注重實現輕量化。

2.0版列車預計將於今年8月在長沙磁浮快線上進行測試驗證,整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的全部研發工作將在年內全部完成,屆時有望成為世界首例用於商業運營的中速磁浮交通系統。

建立商用磁浮體系 打造“中國磁浮之都”

據悉,商用磁浮1.0版列車較適用於城區交通,時速160公里的2.0版列車則適用於中心城市到衛星城之間的交通。而作為長度50到200公里的城際出行解決方案,時速200公里的磁浮3.0版列車研發也已通過業內評審,有望於2019年在中車株機下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介紹,這標誌著中國掌握了商用磁浮列車系統集成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擁有了不同類型磁浮列車的生產製造平臺;建立了從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試驗驗證到商業運營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商用磁浮體系。目前,中國自主研製的商用磁浮項目覆蓋了時速100公里、160公里、200公里的短定子或長定子直線電機牽引、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的多品種磁浮列車。

60年前,中國第一臺電力機車就是誕生於“電力機車之都”株洲。近年來,依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產學研用整體優勢,湖南先後成立了湖南磁浮交通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磁浮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磁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託國防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院企資源,加速發展磁浮產業鏈。

如今,磁浮列車需要的1萬餘個零部件,90%以上可以在湖南省內完成研發、生產和採購。得益於產業鏈同步創新的集群優勢,試驗用車到商用車的過程被大大縮短。擁有技術和產業優勢的湖南長株潭核心區正致力於打造“中國磁浮之都”。

磁浮交通以其建設成本低、週期短、佔地少的綜合優勢,受到國內外很多城市的青睞。據統計,已有35個國家和地區、共200多個考察團赴湖南考察調研磁浮軌道交通。得益於長沙磁浮快線示範效應的日益顯現,國內約30個城市正在實施或計劃上馬磁浮項目,時速120至160公里的磁浮項目成為多數城市關注的焦點。目前,作為磁浮交通領域先行先試的湖南,已著手啟動省內磁浮線網規劃。

中車株機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清和表示,中車株機將以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為己任,通過不斷自主創新提升中國磁浮交通裝備技術水平,讓中國磁浮這張新的“國家名片”,為全球客戶提供綠色、環保、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統解決方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