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吳橋女教師用鏡頭向世界講述中國雜技故事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5月19日至6月19日,2018加拿大CONTACT國際攝影節盛大舉行。由加拿大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協會主辦的《同時對比》攝影聯展,展出了37位華人攝影師的作品。吳橋女教師崔鳳華以一組吳橋雜技照片參展,向世界講述了中國雜技故事。49歲的崔鳳華三年來不停地奔走拍攝,只為搶救記錄那些散落在民間的老藝人、老雜技。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崔鳳華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跑馬場》組照亮相國際影展

崔鳳華是吳橋縣第二初級中學的一名教師,最大的愛好是攝影。“大學時,我迷上了攝影,一有空就端著膠片相機到處取景。”崔鳳華笑著回憶,2014年,在師傅和朋友的帶動下,她購入專業數碼相機,開始系統學習和實踐。幾年來,崔鳳華的作品多幅次發表在《大眾攝影》《中國婦女》等報紙雜誌上,她受邀參加愛爾蘭DPA國際巡迴展、全球華人新春攝影大賽、加拿大“黑白無界”國際攝影藝術展、北京國際攝影周等影賽影展,並斬獲佳績。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攝影是化瞬間為永恆的藝術,作用是記錄時代。但比起風景、人像等“小清新”的畫面,崔鳳華更喜歡拍攝有人文厚度的作品。因生長在雜技之鄉,雜技文化是崔鳳華最喜歡的攝影主題。為拍好雜技人,她“泡”在吳橋雜技大世界,多方打聽拜訪老藝人,深入雜技團練功房,跟著雜技班子走村串鄉……

為了參加2018加拿大CONTACT國際攝影節的《同時對比》攝影聯展,崔鳳華組織了三組作品,其中《跑馬場》組照成功入展。參展的《跑馬場》組照,是崔鳳華一頭“扎”進跑馬場,從歷時一年多拍攝的幾千張照片中精心選出來的。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跑馬場》組照中的一幅照片。

“馬術演員策馬飛奔,時而跳下馬來,腳不沾地又翻身上馬,時而在顛簸的馬背上劈叉、倒立……”崔鳳華說,馬術表演讓人心跳加速,大呼過癮。拍攝初期,她更多關注表演,隨著觀察和交流的深入,她得知為維持馬術隊的正常運轉,跑馬場的雜技人一方面要搞好訓練和表演,一方面要不停地馴馬然後出售。這些愛馬之人,要忍痛進行短期、功利性的馴馬活動,心中無比懷念從前人與馬相依相伴、親如一家的感情。隨著拍攝的深入,她把鏡頭對準演員演出外的真實日常,用影像表現跑馬場人與馬的關係,並試圖探討在當今旅遊演出體制下,馬術這一古老民間雜技的轉型,及演員面對轉型的困惑和堅守。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在一個大霧的早晨,跑馬場空曠迷茫,17歲的少年大壯騎著他的愛馬仍然堅持訓練的場景感動了崔鳳華,她按下快門,捕捉了他寂寞的背影。包括這張照片在內的組照《跑馬場》,成功敲開加拿大國際攝影展的大門。

要把散落的“珠子”穿成“項鍊”

“能夠系統深入地拍攝雜技題材,我要感謝一位高人。”崔鳳華介紹,這位高人叫於永玉。2017年,崔鳳華拍攝的李清營表演扁擔戲的照片,參加加拿大“黑白無界”國際攝影藝術展,需要一段詳盡的扁擔戲說明文。她多方查閱資料未果,偶然在網上找到一篇博文,詳述了扁擔戲的歷史傳承、表演過程和道具製作。這位博主於永玉是個“雜技通”,能演出、會培訓、懂道具研發。“拜訪他時,他正在做拉洋片的道具,看似粗獷的漢子,卻心靈手巧、精益求精。”崔鳳華說,他連扁擔戲挑圓籠的繩子上鈴鐺的個數、樣式都忠於老道具,那勁頭兒更像個學者。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於永玉在製作雜技道具——拉洋片的樂器。

於永玉身邊圍攏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雜技老藝人,為傳播和傳承雜技老節目起到了很大作用。他還組織起民間雜技沙龍,每逢於集大集,雜技老藝人們就自發來到他家,暢談雜技。“於永玉為我介紹了更多的雜技老藝人,讓我瞭解到雜技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從單純地拍攝雜技藝人,提升到拍攝雜技文化體系。”崔鳳華說。

漸漸地,崔鳳華的拍攝思路變得清晰。“我現在的想法就是,通過我的系列組片,為民間雜技道具、演出服裝、雜技老藝人、雜技傳統節目等留下影像。這是一個將散落的珠子穿成項鍊的過程。”崔鳳華說,“老藝人們是雜技文化的分水嶺,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農耕時代古老民間雜技藝術的時代變更。在拍攝他們的過程中,我也體會到了從沒有體驗過的雜技文化的厚重。”

“不過現在看來有點兒緊迫。”崔鳳華說,還記得2016年臨近暑假,她去拜訪“大木偶”傳人賈淑升,當時他的家人說老人住院了。一個月後再去村子拜訪,得知老人已經去世,道具也被處理了。崔鳳華非常遺憾,“吳橋縣內像賈淑升老人表演的這種提繩大木偶,至今再也沒有尋訪到。”

被老藝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拍攝過程中,崔鳳華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打聽和尋訪上,有時一兩個月才能找到一位老藝人。很多老藝人年齡大了,不再演出,與雜技界的聯繫減少,散落在鄉間,跟老農沒有區別。很多在外地雜技團退休或年老歸來的老藝人,本縣雜技圈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再有就是1965年行政劃分,老吳橋雜技“南八寨”的一些村子被劃分到了山東,尋訪難度就更大了。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老藝人在表演皮影。

但即便如此,崔鳳華依然堅持,三年來她在愛人的陪同下,走遍了吳橋大大小小的村子,也收穫了許許多多的感動。在與老藝人們的交談中,崔鳳華頻頻聽到“馬上劈刀”一詞,引起了她的好奇。這一絕活兒將京劇元素融入馬術表演,有唸白,有唱腔,是戲劇和馬術完美結合的代表節目。表演時,關公和馬僮在馬道上唱唸做打,馬僮一溜兒漂亮的跟頭小翻兒,關公馬上揮舞青龍偃月刀,如今難得一見。數月前,崔鳳華拜訪82歲老藝人劉洪義,他表示“馬上劈刀”是他年輕時的拿手好戲,並取出保存完好的服裝道具。寒冬臘月,老人執意脫下棉衣,套上戲服,在院子裡表演了沒有騎馬的“馬上劈刀”。“老藝人對雜技的愛,讓我當場掉淚。”崔鳳華說。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老藝人劉洪義在表演馬上劈刀。

“在尋訪拍攝竇廣盛雜技體系時,傳承人於培聖已經76歲,患血栓塞身體剛剛恢復,但老人還是特意為我表演了一段,同時耍兩把飛叉。”崔鳳華感激地說。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於培聖表演飛叉。

從於培聖老人那裡出來,崔鳳華接著去拍他的師弟李文和。老人面露難色,沒有表演即將失傳的飛叉技藝,但熱情地領著崔鳳華去看雜技大棚和道具製作。“老人是脫了鞋子走進去的,但我忽略了這個細節,直接穿著鞋子跟進去。後來才知道老人剛剛做了肺部手術,身體還未恢復好,另外這個病很怕灰塵,所以進屋裡都是脫鞋,以防感染。”崔鳳華很是羞愧。這讓她明白,拍攝過程是一個拍攝者與被拍攝者深入瞭解互相體諒的過程,他們最初可能是單純的拍攝與被拍攝的關係,但最終都應是親情加友情的關係。

“我用鏡頭記錄雜技文化,心中一團火熱,我為家鄉自豪。”崔鳳華說,時間緊迫,她要搶救式記錄老藝人、老雜技,並在這條路上一往無前。

來源

燕趙都市報

正能量│吴桥女教师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杂技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